堅持一個月,靠的是自律。
堅持5年,靠的是人格。
如果你一件事,你能堅持5年,那你的生活,將會發生徹底的變化。
想問下大家,有沒有什麼事,是你堅持做了5年+的?我是堅持記日記,10年。
一提到堅持,很多人都會覺得很苦,認爲自己做不到。
但其實,真正的堅持是一件輕鬆的事。
同時,它還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今天我就想聊下,如何成爲一個能夠堅持自我的人?
以及,如何讓堅持給自己帶來最大化利益。
這個視頻,結合了心理學家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的相關理論。
01
幾乎所有人,下意識都會認爲——
堅持=意志力。
一提到堅持,就需要咬牙切齒。
堅持還經常會引發人們的自我厭惡。
如果一件事,我是因爲能力不足,沒做成,那我認。
但因爲意志力不足,我懶了,沒有堅持下來,我就恨不得要把自己錘死。
以上關於堅持的看法,都存在嚴重誤區。
你之所以會這樣想,和社會上流行的一種更大的錯誤認知有關——
那就是,默認,人的本能都是壞的。
人就像動物一樣,總是遏制不住地想要縱慾。
所以,我們的社會始終在做一件事:
給慾望之馬套上籠頭。
比如,上幼兒園時,老師會讓大家這樣聽課,而不能把手背到後面。
因爲他認爲,你只要背到後頭,你就可能做小動作。
進入學校後,規訓更明顯。
有的教室裏會裝攝像頭,班主任會趴在後窗看你,家裏不允許你的房門上鎖。
這些做法認爲:
你天然不會好好學習,我必須要時刻監視你。
只要你脫離了我的視線,那你一定會沉溺於打遊戲,一定會去抖音上偷看小哥哥小姐姐。
我們的教育用一句俗語就可以概括:
小樹不修不直溜兒。
所以,在這個大的錯誤認知下,你下意識地認爲,
堅持,就是要壓抑我的惡本能。
但是,人的本能就全都是壞的嗎?
想想你還是嬰兒的時候,你最愛幹啥?
那時候你還不會走路,但你會到處亂看。大人把什麼東西丟給你,你會咬它,聞它,研究它。
好奇和求知也是人的本能。
你還愛幹什麼?
亂寫亂畫。
世界上最早的壁畫,發現於1.5萬年。
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裏,畫着一隻泛紅的野牛。
這隻牛肌肉豐滿,尾巴挺立。
原始人還用墨汁勾勒出了牛的立體感。
創造,也是人的本能。
馬斯洛認爲,我們的社會過多強調了人的動物本能。而忽略了,人的高尚本能。我們過多地談論自我控制、禁忌、紀律。而過少地談論自發性、滿足、自我選擇。
所以,在這個大的錯誤認知下,你下意識地認爲,
如果我想要堅持,那我必定要壓抑我的惡本能。
但其實,你還有另外一條路:
激發你的善本能。
壓抑帶來的是,焦慮,自責。
而激發,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02
那麼,該如何自我激發呢?
做視頻前,我特意採訪了我的3位朋友。
他們都有自己堅持長達5年的事。
其中一個朋友堅持健身,用3年時間,從臥推0kg練到了70kg。
這在我看來就是神蹟。
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告訴我:
健身對他來說,是一種釋放。
他經常會把自己想象成中二少年,不斷向地球重力這個強大敵人,發起來自人類的挑戰。
他會一邊舉鐵,一邊聽攻殼機動隊。
他反問我,那你怎麼能寫10年日記,不會沒話說嗎?
我發現我和他一樣。
我也體驗到了一種超越事情本身的快樂。
記日記對我來說不只是寫下每天發生的事,還是在增加我的生命厚度。
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東西:
創造性。
所謂自我激發,不是強行讓自己愛上不愛的事。
而是找到,每個人專屬的內心渴望。
馬斯洛認爲,創造性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他在書中曾經描寫過一名婦女。
這位婦女完全沒受過教育,很窮。但她卻對做飯很有研究。她對銀器、餐具、檯布的審美簡直完美無瑕。
馬斯洛不得不承認,這位婦女具有創造性。
創造性不是詩人或作家的專屬。
一流的湯比二流的小說,更有創造性。
如果你發現,做某件事時,你不止侷限於把它做完,你還想把它做好,你還在做的過程中,發現了別人發現不到的東西,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快樂。
那這,就是你的創造性,就是你該堅持的事。
你認爲自己在什麼事情上具有創造性?
可以分享一下。
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過一些特異功能。
有人能分清樓下昆蟲的種類。有人愛看天上的雲。有人能記住星星的名字。
每個人的特異功能都不一樣。可惜的是,因爲世俗的疲憊與壓力,我們弄丟了這些珍貴的創造性。
現在,你可以試着把它拾起來。
堅持一件事1個月,靠的是自律。
堅持一件事5年,靠的一定是人格。
只有這件事源於你的性格天性,你纔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03
如果你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內在激情,並且堅持下去:
你的生活將會發生徹底改變。
從世俗的角度來講:
它會帶來複利。
能讓你在某個領域樹立自己的獨特性成就。
比如,那個愛看昆蟲的小孩,變成了無窮小亮。
那個愛研究破爛的小孩,變成了手工耿。
那個愛記日記的小孩,變成了今天的彭春花。
我的很多主題都是來自我的日記。
現在,我積累了400多個選題。
只要你們願意看,我覺得我可以一直聊到世界末日。
堅持,就是在用時間交換稀缺性。
寫日記的人很多,但能堅持10年寫的人,有1%嗎?
如果你覺得自己堅持的東西,沒法轉化成現實世界的利益,那不是你的堅持錯了。
而是你目前的視野不夠。
越是無法馬上看到結果的事情,越是要堅持,因爲見效越慢,做的人越少,如果你能堅持,那你就是不可替代。
除卻世俗外,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講:
堅持有利於你的自我實現。
因爲你做的這件事和你的自我緊密相關。
你每堅持它一天,就是在成爲自己的路上多走一步。
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對自我實現有非常精妙的描述:
當你自我實現時,你不是在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奮鬥,你是在發展。
你會覺得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事。
但你不會因爲這種必須感到強制。
你會希望取得成就,但你不會依賴成就。
你將會像一個孩子一樣,感到自由,自如,自足。
在堅持的過程中,你將享受你的第二次天真。
基本上每個人都聽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如果你仔細看,那個金子塔尖的最高需求:
那個馬斯洛認爲的人格至善:
就是,
自我實現。
參考書目:《動機與人格》
人人都聽過馬斯洛,但你真的讀過馬斯洛嗎?他的書比我想象中的更加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