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簡介
中心化網絡了幫助了全球數十億人融入到互聯網,並在其上創建了大量穩定、可靠的基礎設施和應用。但與此同時,少數中心化巨頭幾乎壟斷了互聯網,甚至可以爲所欲爲。
Web3 是擺脫這一困境的方案。不同於科技巨頭壟斷的傳統互聯網,Web3 最重要的特徵是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戶構建、運營和擁有。Web3 將權力賦予每個個體而非中心化組織。
在我們討論 Web3 之前,我們先來回溯一下萬維網的發展歷程,看網絡世界是如何走到 Web3 的。
1. 早期的網絡
很多人認爲,互聯網是現代生活的一個持續性支柱——它自發明以後就一直存在。然而,我們今天大多數人所熟知的互聯網,與最初誕生時的願景有着很大的不同。爲了便於理解 Web3 的前身,我們可以將過去的互聯網歷史分爲兩個時期——Web 1.0 和 Web 2.0.
Web 1.0:只讀(1990 – 2004)
1989年,在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Tim Berners – Lee 正忙於開發一個被稱爲“萬維網”的協議。他當時的想法是:創建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的協議,以便人們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能實現信息共享。
Berners – Lee 創造的第一個萬維網雛形,現在被稱爲“Web 1.0″,大約在1990年至2004年之間形成。Web 1.0 主要是由公司等中心化組織擁有的靜態網站,用戶之間的互動幾乎爲零——每個訪問網站的個人很少創造內容,導致它被稱爲“只讀網絡”。
Web 2.0:能讀能寫(2004年 – 至今)
隨着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Web 2.0 時期於2004年開啓。網絡不再是隻讀的,而是逐漸演變成讀寫網絡。互聯網公司除了向用戶提供內容外,還開始提供平臺來共享用戶生產的內容,用戶之間、用戶與平臺之間也開始產生互動。
隨着越來越多人上網,少數互聯網巨頭開始掌控網絡上海量的流量和價值。Web 2.0 還催生了廣告驅動的盈利模式。雖然用戶可以創作內容,但他們並不擁有內容,通過內容來實現變現獲益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Web 3.0:能讀 – 能寫 – 能擁有
2014年以太坊推出後不久,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就提出了”Web 3.0“ 的前提。Gavin 爲許多早期加密技術採用者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是互聯網需要更多的信任——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也就是說,今天人們所知道和使用的大部分網絡服務,都依賴於對少數私人公司的信任,期待他們能以大衆的最佳利益行事。
2. 什麼是 Web3?
Web3 目前已成爲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更美好的互聯網願景。Web3 的核心是通過區塊鏈、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將權力以所有權的形式歸還給每一位普通用戶。Twitter 上的一篇帖子用了最簡單的話語概括:Web1 是隻讀的,Web2 能讀/能寫,未來的 Web3 能讀/能寫/能擁有。
Web3 的核心思想
儘管很難對 Web3 做出嚴格的定義,但它是在幾項核心原則的指引下創建的:
- 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互聯網不是由中心化實體控制和擁有的,而是由構建者和用戶分配所有權。
- Web3 無需許可:每個人都有參與 Web3 的平等權限,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 Web3 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線上消費和回款,而不是依賴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過時的基礎設施。
- Web3 無需信任:它通過激勵措施和經濟機制運轉,而不是依賴受信任的第三方。
爲什麼 Web3 很重要?
因爲 Web3 的卓越特性都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聯繫的,所有無法簡單歸類,但爲了理解方便,我們還是嘗試將這些特性提取出來分別闡釋。
所有權
Web3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賦予您數字資產的所有權。例如,假設您正在玩一個 Web2 的遊戲,如果您購買遊戲內物品,它會直接與您的賬戶綁定。如果遊戲創建者或者遊戲平臺刪除您的賬戶,您將丟失這些物品。或者如果您停止玩遊戲,您將失去投資到遊戲內物品的價值。
Web3 允許每個人通過非同質化代幣(NFT)的形式直接擁有資產的所有權。任何人甚至是遊戲創作者,都沒有權力剝奪您的所有權。而且,如果您停止玩某個遊戲,您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或者交易您的遊戲內物品,回收它們的價值。
抗審查
在 Web2 時代,中心化平臺和內容創作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嚴重失衡。
舉個例子,OnlyFans 是一個由用戶生產內容的網站,擁有100多萬內容創作者,其中許多人將該平臺作爲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2021年8月,OnlyFans 宣佈了禁止敏感內容的計劃。這個公告在平臺創作者中引發了憤怒,他們感覺自己在幫助創建了平臺後被剝奪了收入。在遭遇強烈反對之後,平臺的這個決定很快被推翻。儘管創作者贏得了這場戰鬥,但它凸顯了Web2.0 創作者的一個困境:如果離開一個平臺,就會失去在平臺積攢的聲譽和關注。
但在 Web3 的世界裏,您的所有網絡數據都位於區塊鏈上。當您決定離開一個平臺時,您可以將您的聲譽、影響力、粉絲、收入等等一併帶走,將其代入另一個更加符合您價值觀的平臺。
Web2 需要內容創作者信任平臺不會隨意更改規則,而“抗審查”則是 Web3 平臺的原生特性。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在 Web3 中,除了擁有您的數據之外,通過使用類似於公司股票的代幣(token),您還可以作爲某個組織中的一員,與其他成員一起共同擁有這個平臺的所有權,這個組織就是 Web3 特有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把所有權分散到每一位成員的手中,你可以與組織內所有成員一起協調運用這一所有權,共同爲組織的重大事務和未來走向做出決策。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在技術上被定義爲事先商定的智能合約,這一智能合約可以基於資源池中的 token 實現去中心化的決策。擁有 token 的用戶對資源的使用方式進行投票,而智能合約的代碼則自動執行投票結果。
目前,越來越多 Web3 社區被定義爲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些社區都通過代碼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和自動化。目前,我們仍在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什麼,以及它們未來會如何發展。
身份
在 Web2 時代,你需要在要使用的每個平臺上創建賬戶。例如,你在 Twitter、YouTube 和 Reddit 上都分別擁有三個賬戶。想要更改你的名稱、頭像、背景圖片等個人資料,你必須在各個平臺登錄了賬戶之後分別執行這個更改的操作。在某些平臺上,你也許可以通過同一個郵箱或者社交媒體賬號登錄,但這當中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審查。允許跨平臺登錄的社交媒體巨頭,只需輕輕一點,就可以封鎖你在其他平臺的賬號,甚至你所有的線上生活。更糟糕的是,很多平臺還要求你提供真實的個人識別信息(例如身份證號)才能創建賬戶。
Web3 允許你使用以太坊地址和以太坊域名服務配置文件等等,來控制你的統一且唯一的數字身份,從而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每個用戶只要擁有一個以太坊地址,就可以實現跨平臺登錄,這種登錄方式抗審查且匿名,既安全,又很好地保護了用戶的個人隱私。
原生支付功能
Web2 的支付基礎設施還是依賴於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中心化組織,但很多銀行或第三方組織還是存在破產倒閉的風險,這也會把某些國家或地區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排除在外。Web3 則使用諸如以太幣之類的加密貨幣,只要有網絡,就能讓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直接在瀏覽器完成匯款,高度安全的去中心化加密技術作爲可信的交易擔保,取代了第三方機構。
3. Web3 的侷限性
儘管 Web3 有許多優於上一代互聯網的優點,但這一生態系統還是要克服很多限制,才能繁榮發展,比如:
交易成本(礦工費)
如今,人人都可以使用核心的 Web3 功能,例如用一個以太坊地址錢包登錄各個 Web3 應用,但是,相對較高的交易成本仍然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由於高昂的交易費用,Web3 不太可能在不太富裕的發展中國家使用。在以太坊的生態裏,這些難題正在通過網絡升級和第2層擴容解決方案(相當於在主路上再架設一條高架高速路)得到解決。大部分的技術都是現成可用的,但我們需要提高技術在2層網絡的採用程度,才能讓每個人都能用上 Web3.
用戶體驗
目前使用 Web3 的技術和認知門檻太高,用戶必須瞭解與以往 Web2 不同的安全問題,甚至通曉複雜的技術文檔,瀏覽晦澀難懂的用戶界面。很多錢包提供商/去中心化瀏覽器正在着力解決這個問題,但在 Web3 大規模採用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教育成本
Web3 爲全世界引入了全新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範式,這些範式要求每個入門者首先要轉換 Web2 時期的心理和認知模型。
隨着 Web1 在90年代後期興起,類似的用戶教育行動也相繼出現。萬維網的早期佈道者運用了大量教育行爲來將這一革新普及給公衆,從簡單的比喻(信息高速公路、瀏覽器、網上衝浪)到電視播放等等,不一而足。
Web3 其實並不太難,但與上兩代互聯網技術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如何讓那些對 Web2 習以爲常的用戶,更低成本地切換到 Web3 的全新範式上,這是一項關乎 Web3 成敗的重要工程。
Ethereum.org 通過全球性的翻譯運動推動 Web3 的教育普及,旨在將重要的以太坊 Web3 知識內容傳遞給儘可能多國家的人們。
中心化基礎設施
Web3 生態系統很年輕,並且正在迅速發展。因此,它目前主要依賴中心化基礎設施(GitHub、Twitter、Discord 等)。許多 Web3 公司爭先恐後填補這些空白,但構建高質量、可靠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
4. 去中心化的未來
Web3 是一個年輕且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在以太坊網絡發佈不久後的 2015 年,創造了 Web3 這個術語,但其中許多有創造性的想法直到最近才成爲現實。
僅去年一年,我們就已經見證了這些里程碑: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興趣大增、以太坊2層擴容解決方案的改進、新治理形式的大規模實驗以及數字身份的革命。
我們用 Web3 創造更美好的互聯網世界的奇妙旅程,纔剛剛開始。隨着我們持續改進基礎設施,持續貢獻和創造,互聯網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延伸閱讀
Web3 沒有嚴格的定義。不同的參與者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參閱以下這些文章以加深你對 Web3 的理解:
What is Web3? The Decentralized Internet of the Future Explained – Nader Dabit
Making Sense of Web 3 – Josh Stark
Why Web3 Matters — Chris Dixon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 Chris Dixon
The Web3 Landscape – a16z
The Web3 Debate – Packy McCorm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