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一邊抱怨被美國“打壓”,一邊叫囂反美?

這幾年中國的媒體總在抱怨美國西方們對中國採取了“技術打壓”,還把它們稱爲“科技霸權”,好多人也都因此義憤填膺地,總覺得美西方是因爲害怕中國的崛起,所以纔會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打壓我們。

所以就出現了不少“彎道超車”、“粉碎科技霸權”的特別提氣的說法,每次這種文章一齣來,全體沸騰,好像沉冤得雪或者“手刃仇家”一般的快感迸發。

比如這篇:

這類文章動不動就十萬加……讓人看着心疼。

心疼的原因是,國人對待科技的進步和地位的認知如此扭曲,想必在這樣扭曲的認知籠罩下,我們的科技進步更難期待了。

爲什麼說這種認知很扭曲呢?我來簡單聊聊吧:

比如,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獨步江湖,無人能超越,然後他也不主動把寫作心得傳授與你,他只是長年累月地大賣特賣他的作品,賺得盆滿鉢滿,你能說他對所有寫作愛好者擁有了“文學霸權”了嗎?

然後一個有志青年感受到了金庸的這種文學打壓,決定發憤圖強苦練寫作,各種探索彎道超車的方法,以圖某一天能寫出比金庸更牛逼的武俠小說,以粉碎他的文學霸權……

這麼一說,你明白了嗎?你覺得這個有志青年能實現目標嗎?

我覺得凡是這麼理解事情的人,就根本不可能寫出好作品,更別提超越金庸了。

因爲,一個好作家,或者一個好的技術研發者,他的工作主要動力必然不是爲了超越其他作家或者研發人員,而是爲了解決某個人類難題,只有在這種正確的驅動力之下,他才能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就。

而且,科技領域的成就,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哪個人、哪個企業獲得,最終都是全人類的福音,因爲,商業利益和科技傳播的自然延伸,每一項科技成果終將提升全人類的生存質量。

比如愛迪生當年的每一項獨家發明,難道不是最終成爲推進全人類生活的技術基礎了嗎?難道愛迪生研究那些技術時,心裏想的是要形成他的科技霸權來打壓其他企業、其他國家的人們嗎?

如果他一門心思那麼想,他的思考方向必然偏離了科技本身,他就會一事無成。

微軟,蘋果,谷歌,馬斯克……他們的企業產生這麼多優秀的技術,現在難道不是都在全世界給所有人都帶來提升和幫助嗎?

談何科技霸權呢?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先做出來了,難道就成了你眼中的霸權了?

所以,我覺得妨礙我們在科技領域取得進步的最大障礙,不是別人的科技霸權,而是我們很多人對科技的意義理解是扭曲的——把一種可以普惠全人類的文明建樹理解成了相互擠壓和爭奪的“霸權”。

其實人類的科技,不管是誰家的搞出新成果,或遲或早都會成爲全人類的福音,就像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技術,它們不也是過去各個國家的科技工作者和創新人士曾經領先的高科技麼?難道他們當初研發這些技術時首先想着的是爲了碾壓誰麼?

科技競爭這種事就像賽跑,運動員都想拿第一沒錯,可這並不等於用仇恨的心態看待其他選手吧?總不能想着辦法把其他選手“粉碎”掉吧?大家再怎麼競爭不也是爲了整體上提高人類的運動水平呢?

好多人的心態就像上邊我列舉的那篇文章那樣,心裏總想着搞出什麼科技成果來“粉碎”別人,帶着這種狹隘的敵意去看待科技世界的任何優秀事物,卻又像個怨婦一般埋怨別人的打壓,把競爭當成仇恨了,可見這腦子病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