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網紅與資本——薇婭篇

薇婭03年就在動物園批發市場賣衣服,只是她當時走這條路並不堅決,賣了一段時間,衣服又參加選秀節目了,還拿了冠軍,但後來不了了之。

然後她和老公兩個人去西安繼續做服裝生意,零幾年那會兒咱們國家的變革就是開頭說的,中國人生產八億襯衫,才換了美國人一架波音飛機,雖然地位卑微,但是加入世貿還是讓中國的經濟火了起來,畢竟中國人真是太勤奮了。

當時的服裝生意,就是現在很多民營小老闆的第一桶金,尤其是外貿生意。

一姐夫婦的服裝第一桶金,也是在時代的大趨勢下,加之個人的努力和選擇賺到的。

而另一條變革,中國經濟從外貿佔大頭慢慢平衡了回來,內循環加重,加之互聯網基礎設施,物流體系和電商體系的發展,這對夫婦也敏銳的嗅到了新的時代脈絡。

12年的時候,兩人就加入了電商,但是中間非常坎坷,還有過賣房週轉資金的波折,但是薇婭一邊經營自己的網店,一邊給別人當淘女郎,結果憑藉自己當淘女郎的表現,讓淘寶平臺注意到了這個女人,邀請她在淘寶直播,這才搭上了直播帶貨這條線。

然後後面的事你們就都知道了,你們知道她很火,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她的影響力已經延伸到資本市場了。

比如20年五月,夢潔股份與一姐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夢潔股份因此連續收過多個漲停,直接成了網紅直播帶貨概念股,A股炒概念也就是司空見慣,目的很明確了,讓股價抬頭。

股價暴漲期間,夢潔股份重要股東紛紛減持套現,其中夢潔股份第二大股東,一口氣減持公司1419.19萬股,套現9600多萬元。

最後一個月內,夢潔股份股價暴跌,這個劇情你們記一下,這個是資本市場和網紅玩法的標準模板,就像走流程一樣,無數家上市公司都走過這個流程。

而一姐能夠做到這樣的影響力,其實不是一姐一個人在戰鬥,而且一直都不是,她離不開它背後強大的供應鏈,也就是她老公的千尋控股。

千尋成立於17年,根據公開信息,已經融了兩輪了,第一輪是金聯在20年六月投的君聯還投過如涵。

千尋的強項在於供應鏈和選品,其供應鏈和選品的具體佈局沒有公開數據,但是其號稱百人團隊和兩個籃球場大小的佔地面積,除去水分也可以看出千尋在供應鏈全品上的投入。

其特殊之處是,這個後方支援體系可以爲任何一個主播提供支援,這一手未雨綢繆在之後救了自己一命,而千尋旗下有幾十位主播,除了一姐外,還包括歌手林依輪,主持人李響等等。

這和很難做到網紅複製化的如涵有很大區別‍‍‍‍。

千尋拉攏各類明星紅人是爲了這些人可以爲公司背書,讓公司不再多依賴一姐,可以拿業績說話拉高估值,千尋這兩種操作,無論是否是預知了未來,都有着很強的前瞻性。

之後薇婭被查,直播間被封。

比起大家早有的預期金額,全國13個多億,A股有4500多家上市公司,咱們就數數吧,淨利潤能超過13.41億的,也不過360多家,納稅額超過七個億的,全國也只有230多家。

薇婭個人的營收和應納稅額,就算放在是A股,這個八仙過海的資本市場裏,居然能吊打90%的玩家,而薇婭19年一年賣了300個億,這個營收超過全國30%以上的縣,打敗10%的地級市。

這條負面由於金額離譜,大家關注點當然也就放在數字上,但對於具體的稅務細節問題和千尋回應就沒人關心了。

千尋回應說之前自己聘用了專業的機構進行稅務統籌,但後來發現這些所謂合法合規的稅務統籌存在問題,才導致後面更嚴重的後果,稅務統籌這個行業第一次被放到了聚光燈下。

稅務籌劃這個行業其實初衷是合法合規,但如果你是老闆,你怎麼衡量一個稅務籌劃機構的能力?

就是你選誰幫你做優化稅務,那能幫我省的稅多,就成了很多企業主重要衡量指標。

那你節稅的越多,那涉及的灰色地帶就越廣,就越容易觸發合規風險,雖然叫籌劃,但也沒那麼複雜。

其實很多明星和網紅就是註冊一大堆個人獨資企業轉移收入,因爲國家對小微企業有稅收優惠,註冊十幾個個人獨資企業,那每個企業收入1分攤不就低了嗎?而且不同地方還有更優惠的優惠政策。

這也解釋了,還記得幾年前有人疑惑,爲什麼那麼多影視公司都去霍爾果斯註冊,而後又大批量註銷。

按照稅務系統提供的數字,薇婭這些年賺了七億多一點,應該按照45%交稅,其中公告的偷漏稅6.43億,其實就是個人稅和企業稅的差額。

而我這個關注點是,稅務系統殺雞敬猴,是給行業一個標準,就是你主播賺的錢,到底是按個人稅交呢,還是按企業稅交,畢竟在制定稅務和工商規則的時候,國家也想不到一個主播能賺這麼多錢。

而我們看到這一切變化,更多是感慨,行業終於到了下一個週期。

每當某個新晉行業造富神話被廣而告之,行業的佼佼者開始登堂入室踏上神壇,那就意味着行業的整頓高度監管和規範化,這就意味着整個行業的洪荒時代結束,跑馬圈地的回合已過,壁壘已經建立,馬太效應越來越強,新的競爭者機會越來越少。

只是千尋和薇婭的故事到這還沒完,之前的兩手蓋牌讓他們王者歸來。

2022年2月12號,某新直播間悄然上線,直播間是一姐原來的主播團隊,也就六位主播中有五位都是原一姐直播間的主播和模特,直播間的背景,畫面也和以前一樣。

開播當天,直播間累計觀看118.9萬,第2天累計觀看突破300萬,第5天就進入了千萬級別。

加之千尋其他主播的共同努力,隔月千尋在淘寶直播機構月榜中拿回了第一,截至四月中,新直播間粉絲超過300萬。

即使一姐不出鏡,千尋之前的未雨綢繆,去中心化的,龐大的主播陣容,以及供應鏈和選品體系,都能讓他從容的王者歸來。

以往我們都認爲直播IP的重要性,它決定了你帶貨的最終結果,但你們看到這兒會不會有一個思考萌芽,就到底是IP本人的個人魅力更重要?還是選品和供應鏈更重要?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未來的發展中看出答案,而之前被過於神化的直播IP,是不是也能因爲這樣的變化而減去一些粉絲濾鏡。

再看後面的幾個案例,你就會有答案。‍

對於直播帶貨的主播,其實平臺在其中的角色就很微妙了,如果你是直播盤子的負責人,你幹這事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說給你兩個選擇,是捧起來紅人和現象級IP更重要?

還是讓這些中小企業把自己的貨物賣出去更重要?

你投錢投資源搞出一個明星IP,然後他靠返點和坑位費賺了六七個億,那你這個坐莊的是應該哭呢?還是應該笑?

或許平臺早期的時候也沒想好,想着什麼都要想着先做起來,而商家以前把營銷預算交給平臺,現在又把部分營銷預算分給主播,但是羊毛其實都出在羊身上。

或許這個時候你發現利益分配其中的尷尬環節,商家平臺和主播,其實利益並不一致,這個思考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