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網紅與資本——晚晚

晚晚是某瓣的古早網紅,也是圖文時代的網紅前輩。

晚晚80後中國香港人,中產家庭長大,並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當然了,獲得良好教育的路徑也藉助了中國香港考生的高考優惠政策。

晚晚之後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當時的晚晚還沒有任何網紅賽道的線索,晚晚去的是央美的人文學院,也就是學藝術理論,藝術管理的,不需要也不學畫畫,所以晚晚跟藝術有什麼聯繫的話,不如說晚晚跟藝術策展有聯繫。

晚晚早年和已婚畫家劉野的故事傳播度還是很廣,大家可以在娛樂號或者八卦號去討論這部分內容。

畫家劉野將晚晚作爲自己的繆斯,創造了一系列作品,晚晚也通過這段感情徹底打開了自己的視野和職業道路。

在成爲了畫家的繆斯之後,晚晚獲得了第一波流量,而且晚晚當時就會把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發到某瓣上,並且會一一回複評論區。

看客們也會把藝術家這個人設貼到晚晚身上,但是再說一遍,如果是在美術這個賽道下的話,你把一個人叫成藝術家,那她應該有一定量的作品,並且這些作品中還有一些比較出衆。

而晚晚選擇的道路,更偏向於藝術策展,藝術策展和藝術家,可是完全是兩碼事,而策展其實嚴格意義上講也是做生意的一種形式,然而貼上了藝術的標籤。

在某瓣上天然對文藝形象的偏好,晚晚的粉絲開始螺旋上升,而我們在研究很多晚學家的言論的時候,發現很多晚學家的早期確實是晚晚的粉絲。

後來這些粉轉黑的用戶,其實很多是早期真心粉過晚晚的,但愛的越深,往往黑的就越用力。

根據上面提到的心理學家榮格所定義的三象性,也就人格面具,陰影和自信,晚學家們每次都能很好的擊碎晚晚精心經營的人格面具,並且赤裸的展示出晚晚的陰影形態。

一個羣體對一個網紅進行解構,剖析和攻擊的語境下,這些內容其實是八卦扒皮和情緒的雜揉,具有非常強的傳播性和趣味性,所以晚學比晚本人要火的多。

很多後期不明就裏的觀衆,也是由於看到了晚學體系下的狂歡,才知道了晚晚這個人,所以晚晚後半段的網紅生涯,其納新主要是通過晚學。‍

let's梗就是這麼來的
let’s梗就是這麼來的
let's藝術!
let’s藝術!
let's發言!
let’s發言!

晚晚希望構建一個自己和普通人有距離的空間,但這個空間又不斷被晚學家們所撕碎,甚至嘲笑。

回到網紅與資本的脈絡中,晚晚在網紅賽道上向上攀登,大致可以分爲兩個主線:

其一則是婚姻線

雖然沒有章澤天那麼好的歸宿,但也可圈可點。

時間跳到2014年,晚晚與林涵相識相戀結婚。現在隨便一搜網上的文章和視頻,都說這個林涵不是紅三代,就是富二代,而某百科寫的林涵涉及政商文三界。

但根據我們的研究啊,林涵既不是紅三代,也不是富二代,說是小資產階級,已經是極限了。

一言以蔽之,晚晚並沒有嫁入豪門,但是晚晚確實找到了一個家境比較殷實的老公。

根據上面的理論,我們外貿依賴度從08年開始直線下降,導致我們內循環和外循環在長達十幾年的過程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而正是這個經常被大家忽略的微妙變化,造就了境內電商體系的爆發,可是就是這個電商體系如火如荼,其他網紅都紛紛帶貨賣衣服的時代,晚晚倒是很瞧不上這條道路,或許對於她來說,to c的生意還是太low了。

而策展人這個略帶藝術氣息的商業道路,當然是更好的選擇,也就是她和她老公在14年創辦了木木美術館。

如果說我們在研究晚學的時候,其實得到了大量的負面,那我們在研究商業化道路和資本道路的時候,在木木美術館這兒反而是對它另眼相看。

無論是晚晚針對於策展有着過人的理解,還是晚晚利用流量和早期在某瓣上的女神定位,亦或者是老公那邊的人脈介紹,又或者自己長期經營的人脈積累。

木木美術館成功舉辦了包括喬治莫蘭迪,版本龍一等在內的多個名家的各展,而當時21年三月展出版本龍一,觀音聽時的時候,版本龍一還透露自己對抗咽喉癌的六年,並且病情好轉。

觀音聽實作爲坂本龍一的首次國內個展,加上抗擊病魔的意境,還是引起很高的關注,但是晚晚之前積累的負面聲望,在這裏迎來了爆發。

晚晚在策展的商業化道路上,也被這些負面事件影響較大,比如美術館工人墜樓事件,晚晚拋出與坂本龍一的合照之後,大家更多的嘲諷和質疑,同時向坂本龍一熱情的介紹起晚晚和晚學。尤其是給龍一介紹當時的墜樓事件。

而在晚晚和品牌的合作中,比如20年四月和普拉達合作,評論區直接崩盤,大家都在聲討當時的墜樓事件,品牌方也一臉尷尬。

再之後就是著名的勞斯萊斯事件,勞斯萊斯找晚晚和林翰夫婦合作,結果評論區又成了大家對晚晚以往事蹟的科普和謾罵。

然後王思聰也加入了這次冷嘲熱諷,說覺得勞斯萊斯很low,以後不買了,這事兒直接上了熱搜第11.又讓晚晚出了一次圈。

來自於精準潛在用戶們的吐槽和嚇壞了勞斯萊斯,刪除視頻並道歉,還關了評論,但是依舊止不住戰火,大家紛紛轉發繼續發泄不滿,以至於有了指望哪位親人給你託夢這條內容和名場面。

其實品牌的營銷動作我們看來很簡單,勞斯萊斯想說,不只是有錢老頭能買,別一說我們勞斯萊斯就老頭老頭的,其他羣體也可以有相應段位的產品。

結果這麼一鬧,好傢伙勞斯萊斯在社交媒體的各個地方都成了網友們的狂歡的天堂,以及晚學家們團建的空間。

其二商業化路線

其實晚晚在代言上的收入並不多,畢竟有些負面對於品牌來說還是比較大的pr風險,商業化還是得看美術館,美術館背後還是有一些資本運作的。

背後母公司在18和20年各融過一輪,第一輪乏善可陳,第二輪就比較有意思了,木木美術館拿到了泡泡瑪特的戰投。

當時有一些新聞報道說,雙方在商業版圖上可以怎麼怎麼融合,怎麼創新之類的,其實並不重要,但我們通過董事的變更,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點,就這輪融資是8月

20號,木木美術館8月19號人事調整了一次,原董事黃旭夫退出了,之後成立了自己的美術館。

其中發生什麼我們當然不得而知,但是在投資節點退出,一方面有可能是被套現,也有可能就是單純的不看好未來發展,想自己單幹。

但如果我們拉到上帝視角,雖然有一些負面,雖然有高管的退出,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公司已經發展起來的前提上,也就是爲什麼會對晚晚的商業化和資本化道路刮目相看。

就是真真切切的兩個人已經把這個美術館運營起來了,並且融了兩輪,雖然金額不大,但已經坐在了資本的牌桌上,而且舉辦了很多業內認可的展,也在業內有一些水花。

而在根據對晚晚以往採訪的整理,發現在這場商業奮鬥的旅程中,晚晚纔是這個美術館的主力,首先拋開自己的名氣和流量對美術館的加持,其個人能力,基本素養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我們根據各種二人公開露面場合,其實晚晚表現比她老公要好一些。

縱觀很多采訪,以及其二人的互動,都可以看出,晚晚在婚姻關係中是強勢的那一方,顯得更有能力的那一方。

而且我們縱觀雙方在公開場合的表現,無論是大家說作秀,或者做作,你們有你們的判斷,但我可以看出,其實晚晚的老公林翰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壞,而且我覺得其實挺真誠的。

然而回到現實中,回到資本市場,似乎愛情就沒有那麼美好了,因爲我們本身的邏輯,雖然是晚晚輿論上做的不好,但是商業化做的還行,不過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走上了資本的牌桌,也是要看她自己

而晚晚在木木美術館背後的母公司當中沒有任何股權,百分之七十一點四有老公林涵持有,其餘的都在外部投資人手裏,晚晚僅是公司的董事。

除此之外,晚晚這個個體再無其他工商登記信息,有人說可能是代持了,對,是有可能,但我告訴你,代持在發生什麼情況下,就是我不想讓大家知道我持有這個公司的股份,或者我在明面上不能持有某個公司的股份。

而木木美術館的生意,商業發展規劃,甚至很多展的細節都要她親力親爲,木木美術館的輿論事件都和她自身的名譽綁在一起,甚至她自己的流量也在不斷和美術館綁定。

你說這還怎麼隱瞞她和木木這段關係,怎麼還不能明面上持股,而且按照晚晚的性格,如果能在資本市場有一席蛋糕的話,那我相信她也很樂意向大家展示。

而現在她只能作爲林翰的妻子,享受夫妻共同財產帶來的權益保證,如果男方想有所操作的話,其實有很多方法的,而且就算雙方反目,在此後的分配財產過程中,無論是訴訟還是私下調解,都是一個非常傲人的過程。

在法律上對夫妻共有財產的保護,其實並不是一個嚴絲合縫的閉環,縱觀晚晚的網紅生涯,具備一定的輿論風險。

但是在商業上,就因爲美術館這個商業模式,開闢了一條其他網紅都不可能走的道路,並且還成功了,但在資本市場,似乎又少了點什麼。

想當初和林翰瑞士大婚的時候,確實風光無限,那會兒的晚晚是不是覺得自己有點像章澤天,利用婚姻完成了階級跨越。

可現在看來,似乎又難以真正躍進正商金字塔的頂層,但是這樣擰巴的道路下,在策展這個道路上,還是展現出自己實打實的能力。

當時,晚晚在上節目《不止於她》的時候,在當時沒有放出的節目花絮中,大嘴滿嘴跑火車瞎誇晚晚時,王屹芝忍不住撇了撇嘴,說:對呀,她是豌豆公主。

每個人都能看到晚晚的費盡心機,然而費盡心機也是一種竭盡全力,晚晚無論是在網紅道路本身,還是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其對這個世界的抗爭和索取,就是以這樣的擰巴爲形表現出來的。

她心氣很高,她有作爲藝術家的傲慢,她總是想走高端路線。

但是!好像又沒啥太大的現金資本支撐她的心氣。也許是她婆婆投資了木木美術館,所以林翰持股,不讓她佔股。她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就只能這樣。其實呢,本質上她又是一個虛榮愛物慾的俗人,又總想把自己營造成“脫俗”

說到底還是商業書寫起來簡單,聽起來美,可是要出結果和堅持下去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