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現代人應該掌握的十種法律思維

什麼是法律思維?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維方式。以下是法律人必須掌握的十種法律思維,也是每一個現代人應該掌握的思維。運用法律的思維方式,可以更透徹地看清現實中的問題,思考和做事都更具有邏輯性和正當性,從而成爲一個清醒的現代人。

01.邏輯思維

在法律思維當中,邏輯思維可能是我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經常講“因爲”、“所以”,這是一種邏輯思維。在我們的法律規範當中,比如說“假定、處理、制裁”,也是一種邏輯思維。

我們要設定一種權利,那就要考慮這種權利的來源。我們設定一種權利,同樣考慮爲這種權利設置了某些救濟措施。這就是邏輯思維。

02.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就是反向思維。我們現在生活在網絡時代,每天都能看到我們所謂的“民意”。“民意”是一種什麼思維?就是一種大衆思維。

當全社會皆曰可殺的時候,法律人要說不殺,因爲我們法律人擁有的思維之一就是這樣一種逆向思維。

當大家都說這個人犯罪的時候,我們有可能要想:他有沒有可能不構成犯罪的理由、條件、事實、證據。

03.程序思維

法律人在考慮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優先考慮程序,即不會先去考慮實體問題、結論。

在追求實體正義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程序正義。有時候,實現程序正義不一定能夠實現實體正義,但實體的不正義多半是由程序的不正義導致的。因此,法律人在時刻保持程序思維,處理任何事情都應該按照程序辦事,不可無視程序,如此才能幫助當事人實現其合法權益。

04.救濟思維

“無救濟則無權利”,救濟在法律上又分爲公立救濟和私立救濟,律師爲當事人提供的就是私立救濟。

在法律人的眼裏,任何人都有得到救濟的權利,無論是程序上的救濟還是實體上的救濟,具備這種思維,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當事人。

05.規則思維

法律是什麼呢?法律是一種規則。

法律是一種調整權利和義務之間關係的規則,也是一種調整各種利益關係的規則,法律就是以公權力作後盾來保證它實施的一種規則。任何時候我們講有規則,就是說按規則來辦事。

規則之上,還有誰?還有原則。原則之上還有誰?公平思維。有時候,我們要看到的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更高意義的規則思維。

06.民主思維

這個問題相對來說,好像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它還需要來強調嗎?它一定要強調。

不過,民主思維可能有很多理解的含義。當票數出現51對49的時候,當票數出現99和1的時候的民主問題。

完全一致的肯定不是民主的。比如說,我們一致擁護校長的領導,這肯定是假話,肯定也有若干人不擁護。但是,不擁護是少數派。對校長來講,不擁護的人不是說不值得尊重的人,同樣是值得尊重的人。

也就是說:民主的思維是要服從多數,尊重少數。作爲一種民主思維,作爲一種民主政體,一種民主法治,實際上我們想到的都是說:要如何地尊重多數,如何地尊重少數。

07.權利思維

法律就是一種權利和義務的關係的總和,人說憲法就是“寫着人們權利的一張紙”。

權利思維就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想:他有沒有這個權利?我有沒有這個權利?公權力有沒有這個權力?私權利有沒有這個權利?男同學有沒有這個權利?女同學有沒有這個權利?

我們要能夠分辨出並看到:誰有這個權利?這就是一種權利思維。

08.平等思維

所謂平等思維,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實學法律的人都知道,在法律人眼裏沒有壞人,在道德的眼裏有壞人。

律師爲壞人辯護,我們實際上不是爲壞人的“壞”去辯護,我們實際上應該是爲壞人這個“人”去辯護。

因爲他跟我一樣,都是一個平等的主體。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成爲或者就是潛在的犯罪嫌疑人,我們對犯罪嫌疑人的保護實際上就是保護我們自身,就是說:對他的保護,也是保護我。

就算是最後判決他有罪,我們跟他之間還是一種平等的關係。這就是法律人應該有的平等思維。

09.證據思維

平常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說“講話要有證據”,這就是現實中的一種證據思維。

但是,在法律人來講,我們的證據是指什麼?

我理解的就是:客觀事實和證據事實。

法律人證據思維的關鍵不在於你提出來人家是否承認,而在於你拿出證據來,對方能否否定的掉。尤其在發生爭議的時候,你主張了一個事實,就需要有證據予以證實,而不能依賴於對方的認可。因爲證明的責任在主張事實存在的一方。

對於證據思維,甚至可以這樣說,不能只看做了什麼,要看你能證明什麼。

10.公平思維

如果說平等思維是一種狀態,那麼公平思維就是一個結果。

律師幫助犯罪嫌疑人也是一種公平思維,在律師的面前沒有壞人,在法律的面前沒有壞人。那麼就是說我們對一切人的權利要公平地去保護,要依據一種公平的原則。

也就是說,平等是狀態,公平是結果。結果就要求我們要讓所有的人能實現在法律上的平等保護——公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