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實現資本化的道路,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容易呢?還是通過婚姻更容易?
網紅資本化目前看來還比較成功的有兩條路徑:
- 第一條就是性別道路
- 第二條是商業道路
還算比較光鮮的網紅,都走了商業化的道路,而即使是晚晚,雖然一定程度上借力了她的老公和幾個男人,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其具備商業能力,而張大奕更是在商業化道路上勤勤懇懇,並且抓住風口的,還把公司做上市的一個很正面的例子。
而大部分尤其是小網紅,小主播,其實走的都是性別道路。
你們看到的主播釣大哥,包括一些小網紅釣男人的培訓班兒,包括整個小號圈兒,都是在這個範疇之內。(曾經微博風靡一時的小號圈,不懂的可以去複習那段時光)
大家這時候會對這種挑戰公序良俗的價值觀有所非議,但是如果拿到資本的視角看這件事兒,小號圈兒有一個比較出名的IP,叫芬蘭修女,十二點的小女孩,其言論其實比較有代表性,雖然利用性別來獲取生存資源,或者直接說叫賺錢。
在歷朝歷代,各個國家都有法律上禁止,但也不可能完全杜絕這樣的存在,而且在圈子裏面也有鄙視鏈的。
比如芬蘭修女就很瞧不起ww,並且表示自己纔不會一單一單的接,自己,都是先養魚,然後重點培養大魚,一年就幾次。
魚塘裏會挑選他們的學歷和學校,思想境界和受教育程度,但是什麼都敵不過這個男人的財產和地位本身了,雖然他的用詞還是暴露了一些對上層階級的幻想和不瞭解,但也能體現財富標籤兒是劃分客戶的重要指標。
比如富二代,地產石油大佬,公司總裁,幾十塊表,幾十輛車,身價幾十億等等,這些用詞也可以看出,對高淨值人羣真正的估值體系並不瞭解。
但是用這些簡單然後浮誇的標籤兒給男人分類也是一種快捷手段,把男人分爲369等的語境下,最不受待見的當然是屌絲階層,屌絲省喫儉用給的再多錢都不會要的,在這樣的方法論下,還給自己定了非常正能量的年度計劃。
當然,這也是人設的一部分,而類似於這樣,內容輸出後,這類型網紅會積累一部分粉絲,並且開始變現。
當然了她們無法堂而皇之的接廣告,或者接待員,畢竟很多價值觀還無法放到陽光下,但是她們可以賣課賣會員,賣方法做諮詢,拉羣,做私域變現。
但同時在整套話術體系下,那既然要吊到男人,那就要變美呢,健身和醫美,那同時又可以附帶着銷售醫美產品和健身課程。
這個就是小號圈兒人設打造路徑和變現路徑,其實在最早的時候,甚至大家還沒有小號圈兒這個概念的時候,在論壇某吧某瓣兒上就已經有人偷偷摸摸的分享自己的經歷。
但那個時候因爲小號圈兒這個商業模式還沒跑通,所以裏面的真實性和含金量還挺高。
現在小號圈兒大多都是故事會了,因爲這裏面優秀的佼佼者早已經釣到了大魚,並且上岸退圈享受人生,或者是被淹沒在婚後生活,婆媳家庭關係和雞毛蒜皮的事情裏面無法自拔,或者是結完婚後發現之前的大佬富豪竟然身背這麼多債務,所以不得不和男人共同面對和抵抗這個社會。
總之早期小號圈人物要麼非常成功,要麼非常失敗。但總歸是找到自己的歸宿,而她們身上的現金流,或者說債務的數量級,也讓他們瞧不上這種賣課賣會員這樣的收入,最多有些希望出來裝個逼的還有點表達欲的,偶爾還冒個泡。
那剩下大部分都是新杯裝舊酒割韭菜的話說,所以就有了之前的名場面,也就是有人控訴,小號圈全是騙子。
說自己真情實感的粉了一個小號圈的網紅,然後一搜發現這個人裏面全是盜圖,覺得自己是個傻逼。
其實小號圈有太多,故而她反映了一個資本化道路的內核,就是通過成爲誰誰誰的女人,而開始掌握社會話語權和社會資源。
通過對一個特定男人的跪舔,換取了生存資源,甚至成爲資本,既然有人成功了,那說明這套東西具備商業價值,比如amy姐的網紅培訓班事件,當初潘瑋柏在微博官宣曬出了自己老婆。
王思聰和衆多消息人士一起送來了爆料,其中就提到了amy姐,大致意思就是潘瑋柏的老婆和郭富城的老婆方媛都是他一手帶出,最後艾米姐也被網友扒出微博,認證是婚介師。
我倒不覺得她能震動出一個小號圈兒培訓班兒,然後收學費,這其中有太多推敲下來站不住腳的地方。(下篇來說)
但是這個圈子肯定存在,這件事兒也不斷出圈兒,其荒謬程度也暴露了資本化道路中,性別道路的真實存在,也就是利用婚姻和男人改變自己的經營現狀和階級而且備受推崇。
大概情況就是一邊罵還一邊學,而這條商業化道路上要做的比較接地氣的,就是之後要出圈的“三句話讓男人爲我花了18萬。”
其實很多視頻,都用了相似的文案,其實就是有一個機構在做小號圈的生意,就是騙那些想學怎麼釣男人的女生,買課買會員,知識付費,只不過現在是變種版本,就是他不騙你直接買課買會員,他就說你按照我給你的腳本發視頻,發完之後自然會有傻子來上鉤買課,然後我還把課程和怎麼割韭菜的方式告訴你,我把這個教你怎麼收割別人的方法和物料打包一塊兒買給你,現在這是二層遞進的割韭菜方法。
當然了這個團夥被曝光之後,也被網友們衝了,而且更沒有什麼資本化的進程。
但是舉這三個例子都是想說,除去我們上面說的那些走光鮮路線女性網紅,她們在商業戰場上開闢出了自己的天地。但其實很多我們還未看到的角落裏,甚至很大的空間裏,大家還是要以性別路徑爲核心來奮鬥。
而大家秀自己的能力,也都是在秀有多少男生喜歡自己,有多少男人給自己花錢,從而標榜自己的價值。
那這裏面其實就提到另外兩個爭議比較大的IP,一個是半藏森林,一個是宋智雅。
半藏森林,以茶藝酵母和純欲天花板多次出圈兒,而那個時候她拍照方式,穿搭妝容也紛紛成了學習被廣泛傳播和模仿,這個邏輯很簡單,好像我這樣做也能獲得喜歡。
這些姑且不提提感情的負面事件,背後也有同樣的以男生喜歡爲標準的核心邏輯。
就是好像我用她的妝,我穿她的look,就會像她一樣獲得所有男生的喜愛。
而縱觀以上的路徑,包括小號圈,包括幾個網紅在內,背後核心價值邏輯,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市場,就是因爲有很大的一羣人,就是認定女性的價值。
要有多少男人喜歡她,以及喜歡她的男生有多喜歡她來衡量的,並不是看這個女生本身,網上天天說,拒絕物化,車軲轆話來回說。
但是以上路徑能獲得這麼大的流量甚至崇拜,就說明這個價值觀被很多人所接受,甚至這種價值觀,它可以自己形成商業化閉環,能賺到錢,只不過它無法規模化,從而上升到資本層面。
因爲畢竟不能暴露在陽光下,也是在這個深層次的內核背後,纔有了這條性別道路成爲資本的事件。
而歷史和真相在客觀的告訴我們,性別道路這條路確實好用,而這也是爲什麼這條道路這麼廣泛的市場被很多網紅利用爲自己向上攀爬的階梯。
但還是那句話,性別這條路的商業模式,只能說從0-5做起來容易,要從6-10是很難的。任何資本化行爲模式,都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是很難上升到資本規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