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引:廉頗是條好漢!
我們知道廉頗,通常都是跟藺相如同時提及,彷彿這倆是一對兒門神,不可拆開銷售,然而這兩人其實截然不同。
我看史記裏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尤其是澠池會的送行一段,頗有感慨。
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爲王,以絕秦望。”
澠池大會,藺相如再上頭條,舉世震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裏廉頗的功勞。廉頗送別趙王到邊境時,專門跟趙王說了句話:大王此去,連頭加尾不過30天。30天不歸,我們將立太子上位,以絕秦國要挾之心。
不代入當時處境,便不能體會這句話的重要性,尤其是不能理解說出這句話的艱難。廉頗當時並非趙國頭號重臣,敢說這句話,純屬爲國直言。這句話該說,但只有廉頗說了,而且是在最後關頭才說,可見當時並無別人敢說。
我想,趙王若真的被扣爲人質,也許國內真有大臣會將太子扶正上臺,但不見得有人敢於將此等貌似不祥之言預先說與趙王,但廉頗敢,因爲廉頗是條好漢,心口直連。
澠池會的最後,司馬遷特意交待了一句話“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看到這句話,我知道司馬遷是在用筆墨認可廉頗。因爲,臺前基本上都給了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