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引:被老齡化的廉頗
廉頗的名聲很大,履歷很牛,大半輩子死守趙國,看得諸侯獵頭們垂涎欲滴。這一點,一百年後的司馬遷非常清楚,所以在寫《廉頗藺相如列傳》時,開門第一句就是: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一句話蓋棺論定,一個“良”字,引多少遲暮將軍老淚縱橫。

《史記》裏,這一篇重筆描摹,力透紙背,在列傳人物中絕對名列前茅。
廉頗姓嬴,與秦始皇同姓(我認爲廉頗和贏政有可能在邯鄲見過面,當然,那時贏政還是個朝不保夕的娃娃,所以連忘年交也沒得做),具體生卒年已不可考,只能依靠具體大事件來串起大致的年齡。
我從《六國年表》和《廉頗藺相如列傳》裏整理了他的大致經歷(個別細節在年表和列傳裏有些出入),基本可以推測他的年齡脈絡。
廉頗職業生涯有兩次跳槽,第一次是在國內跟主帥鬧不和(跟藺相如鬧的那一次已經是三十年前了),這次鬧大了,翻臉後直接開戰,而且居然把主帥打跑了(這水平。。。),廉頗不傻,過把癮後一想,也挺怕的,所以乾脆退休金也不要了,直接叛逃去了魏國,那一年,史料有記載,公元前244年。
又過了一段日子,趙國局勢喫緊,趙王有點兒想廉頗了,派人去魏國瞅瞅看還能不能返聘,結果來人報告說老頭兒已經患了括約肌功能障礙。這下雙方都死心了。
第二次跳槽,實際上是被楚國人力資源部挖走的,鑑於廉頗的戲路一直很窄,所以我推測楚國挖他必然爲了拜將。不過楚國既然是主動下手,想必不會挖一個年過七十歲的遲暮老人,所以這個數字可以作爲一個年齡推導上限。而因爲廉頗最終死在了楚都,楚國遷都壽春又是在公元前241年,所以這個時間點也可以作爲另一個上限條件。

好了,條件具備,年齡倒推:
廉頗內訌叛逃時,至少67歲。這個歲數居然還如此氣盛,而且還能輕鬆幹敗大將樂乘,真讓人瞠目。
廉頗負荊請罪時,不到32歲。這跟書本上和我們想象中相距甚遠,看來白鬍子是不可能有了。
不過這還不算啥,最讓人驚訝的是,南征北戰的廉頗被拜上卿時,居然只是個二十來歲的小鮮肉。
唉,你說這都找誰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