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出門旅遊,臨行特意囑咐我冰箱裏還有兩個茄子。我沒在意,茄子做起來麻煩,壞了就壞了吧。偶爾路過菜市場,想買兩根可以生拌的黃瓜湊合一頓,一打聽,普通黃瓜7元/斤了,旱黃瓜9元/斤,西紅柿呢?稍微便宜一點,6元/斤。
真是難以相信,就在幾天前,頂花帶刺的黃瓜還只有2元/斤,眨眼間翻了兩倍多,再看葉菜,也是貴得離譜,菠菜、茼蒿都得10元上下了。整個菜市場,除了豆腐還是原來的價錢,蔬菜都高攀不起。這時候想起了那兩個茄子,去看茄子的牌價,9元/斤。原來冰箱裏還藏着寶貝,工序再複雜,也得紅燒個茄子,不能浪費。

幾乎是一夜之間,應季菜大量上市,敞開供應的夏天,蔬菜居然像冬天反季節時一樣貴了,有些品種甚至比冬天還貴,這真讓人看不懂。向攤主打聽,攤主說進貨的價猛漲起來,今年雨水多,蔬菜地要麼被淹,要麼減產,價錢就上來了。也的確,查看全國各地的蔬菜行情,華北平原漲價最厲害,蔬菜大省山東也在漲。這裏剛過了七下八上的主汛期,雖然沒有百年一遇的大暴雨,雨下的卻不少,城市裏常有被水淹的情況,想必那些種蔬菜的大棚也遭遇到了同樣的水澇災害。
可夏日酷暑,正是要靠瓜果蔬菜消暑敗火,撐過苦夏的時候。雖是立了秋,短期內天氣涼了下來,可秋老虎還在後面,我們難道要苦熬一個蔬菜奇貴,只能望梅止渴的殘夏麼?

其實每年七月底八月初蔬菜都會漲一些。對於蔬菜的生長,這是一個特殊時段,一個青黃不接的時段。在北方每年冬去春來,菜農們開始一年的營生,種下種子,夏天裏蔬菜瓜果坐果結實,七八月之交蔬菜就要拉秧了。此時的晚秋蔬菜還沒長成,又到了種冬儲大白菜的季節,很多土地要騰出來種大白菜。多種因素之下,稍微風吹草動都可能帶來蔬菜供應的青黃不接。
導致今年青黃不接的因素是高溫和多雨。高溫、強光照會造成我蔬菜生長緩慢,一般來說,15-32℃是大多數蔬菜正常生長的溫度,低於13℃或者高於35℃則會引起蔬菜異常生長,影響品質和產量。其中,茄果類蔬菜及黃瓜等生長的適溫爲20-28℃,高於35℃則會導致生長失衡和結實不良。而剛剛過去的7月,國家氣候中心數據,暖與溼並存,極端強降水與極端高溫並存。入伏以來,多省市出現大面積高溫天氣,局部地區氣溫超40℃。均溫方面,全國平均爲23.2℃,較常年同期偏高1.1℃,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之所以是1961年,是因爲那時我們纔有了完整的氣象記錄,此前有一段時間氣象預報是保密的。

雨水多,重則淹沒蔬菜大棚,輕則改變土壤結構,也影響蔬菜生長。7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5%,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長江、松花江流域降水均偏多,淮河和遼河流域降水量更是偏多1倍以上。黃淮等地7月中旬發生旱澇急轉。
其實今年天氣對物價的影響,最先露出苗頭,也最典型的還不是蔬菜,而是西瓜,尤其是來自寧夏的硒砂瓜。硒砂瓜長在乾旱的戈壁,個頭大,甜度高,上市比東部的西瓜晚,是立秋前後人們消夏避暑的主要西瓜品種。硒砂瓜近年來流行開來,和當地農民摸索出的一種稱之爲“壓砂”的種植模式緊密相關,人們在裸露的沙地上人爲鋪上一層碎石砂礫覆蓋土壤。西北地區乾旱少雨,日照強烈,壓砂就地取材,能夠有效阻擋強光照射,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還能給土壤增溫、保持土壤墒情。有了壓砂技術,硒砂瓜種植在西北流行開來,每年7月中旬陸續上市,畝產可達3000~5000斤,成爲當地農人重要的致富途徑。
不過,在貧瘠的沙地種植硒砂瓜,負面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了。沙土地鋪一層石塊,土壤結構爲之改變,硒砂瓜個頭大甜份足,其實是向土壤“貪婪”索取養分的結果,那裏的土壤本來就貧瘠,種植幾茬後,土地的肥力便急劇下降,加速沙化,土壤板結。而硒砂瓜碩大而汁水充足,僅靠吸收土壤裏的水分遠滿足不了成長的需求,種植過程中還需灌溉,灌溉就得打井,汲取當地本來就很緊張的地下水資源。故而硒砂瓜已經作爲生態環境涸澤而漁的品種,在它的主產區寧夏中衛等地被限產。
但限產退耕也是有序進行,並沒有引發西瓜供應的大起大落。但是今年,硒砂瓜下市後價格卻是坐了火箭般上漲,從0.8元/斤到1.2元/斤到2元/斤,一個西瓜二三十斤,價格四五十元,太過誇張。離寧夏最遠的廣東,批發市場西瓜漲過4元/斤,一顆西瓜上百元,更是讓人心驚。

在南方,很多地方有立秋 “啃秋”習俗,一般講究過了立秋就不要喫西瓜了。可40℃的高溫讓人停不下來,西瓜再貴,還是得喫。
圍繞着硒砂瓜瓜農不誠信的議論也不脛而走。西瓜漲價,農人們地頭漲價,拿着採購合同乘興而來的採購企業措手不及,只好加價,可瓜價變得太快,瓜農和貨車車主們劍拔弩張。
硒砂瓜的暴力漲價,就源於寧夏中衛等主產區的一場冰雹大雨,很多瓜田損失了80%的西瓜。硒砂瓜產地集中,一次冰雹帶來了價格鉅變。蔬菜卻是大面積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的,怎奈今年雨水多,即便是產地分散也未能分散風險。所幸者,水果的種植區域更爲廣泛,且多種植於丘陵山地,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更小一些,價格還穩定。
蔬菜的種植週期短,尤其葉菜播種後一兩個月就成熟,蔬菜的高攀不起,通常很快就會過去。有一種說法,蔬菜是通脹的先導,菜農們常年賠本,卡車司機利潤微薄,零售商人壟斷了市場供應,物價死水微瀾中一個最卷同時壓力最大,又最爲剛需的行當,有可能突然井噴,以一己之力帶動物價全面上漲。可菜比肉貴的事實,一線城市夏日裏消費集體下滑的事實,還是提醒我們,蔬菜消費只是衆多消費中的小類別,雖敏感卻難左右物價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