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廣東肇慶四會市一家購物廣場,一名6歲女孩從三層樓高的攀巖牆上墜落,不幸身亡,事故調查發現女孩在攀巖時沒有系安全繩。今年,因爲安全繩故障或沒有繫好而造成的攀巖受傷事故已經不止一例。
中國登山協會官方網站發佈的《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顯示, 2023年國內攀巖場館的總數比上年增長了31%。攀巖這項小衆運動熱度上升的同時,風險和安全隱患也在浮現。
高空墜落
7月30日,廣東肇慶四會市的吾悅廣場,一聲物體墜落的巨響讓在一樓工作的曉雯停下手中的活。“我以爲是麪包店掉了東西,大概過了沒幾十秒,就聽到哭聲。”
人羣很快聚集在商場一樓中庭的攀巖牆,曉雯才意識到出事了。墜落的響動,其實來自一個6歲的女孩。公開的現場監控錄像顯示,事發前女孩在商場的攀巖牆上快速地向上攀爬,在爬到頂端位置之後,從巖壁頂端墜落,摔在了保護軟墊範圍之外、光滑堅硬的石板地面上。這面攀巖牆的高度爲12米,寬5.4米,總共有5條不同難度的攀巖線路,背靠扶梯,與商場第三層天花板齊平。由於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女孩於7月31日凌晨1點30分不幸離世。

當地公安、文廣旅體局相關工作人員到場調查,初步確認事故是攀巖場地工作人員疏忽導致。肇慶四會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譚春華告訴廣東臺記者,“因爲工作人員的疏忽,沒能及時繫好安全帶,小朋友自行就攀爬上去。這個(攀巖)項目是去年審批的,所有資質、所有資料齊全,符合開業條件,事發後我們對所有的設備進行檢查,沒有出現任何故障。”商場管理處的李經理表示,女孩的家長給孩子充值了三次攀巖會員卡,是事發場地“萬攀樂”的老用戶。
聽說“萬攀樂”出事,呂婷心裏一驚,她給兩個孩子辦的十次卡在今年暑假剛剛用完,最近正想着續卡。“辦卡主要是優惠,孩子體驗之後也喜歡,100塊錢爬一小時,十次卡算下來,單次價格能比一般的次卡便宜四五十。”呂婷告訴本刊,這個攀巖場地很受歡迎,週六日人多的時候,一條攀巖線路下面可能有3、4個孩子排隊在等。
呂婷一直覺得攀巖沒什麼危險,7歲的女兒、12歲的兒子都在這個場地攀爬過。“我兒子150斤爬都沒問題,進去之後,就在下面排隊等,孩子入場的時候,穿橙色馬甲的工作人員會問一句“有沒有爬過”。“第一次爬,會教一下如何上下。”呂婷相信工作人員的專業,他們會給孩子繫好安全繩,而且每次孩子爬上牆,呂婷都會在下面盯着。

呂婷覺得孩子喜歡攀巖是好事,顯示孩子“有挑戰自我的想法”,又能強身健體。“孩子平時一放學就回家埋頭做作業,沒時間運動,越大就越不想出去了,所以趁週末和寒暑假帶出去玩。”吾悅廣場是一個方便的去處,這座2021年在四會城市中心落成的綜合商業體,一樓有大型超市,人流很旺,攀巖牆是2023年開張的,一進商場大門就能看到,旁邊還挨着一個小型室內溜冰場。
呂婷想不通,這次事故女孩怎麼沒繫好安全繩就上牆攀爬了,她相信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沒綁好安全繩肯定會主動去找工作人員。呂婷沒注意的是,今年全國已經發生了好幾起攀巖事故。6月1日,廣州南沙一家商場的攀巖場地安全繩斷裂,造成一名7歲男孩從攀巖牆中段墜落,右腿小腿骨折。再往前兩個月,上海一家攀巖館內一名65歲男性在下降到離地7米左右的時候,遭遇安全繩斷裂,墜地後多處骨折並引發氣胸。
“高危”運動的風險
肇慶四會吾悅廣場出事的攀巖牆,底部有一塊海綿軟墊,從牆面延伸出一米左右,大概15釐米厚,到人腳腕位置,給降落到地面的攀巖者落腳緩衝。事故視頻出現在網上後,很多人評論墊子太薄太小,託不住掉落的孩子,才導致悲劇發生。廣西雲起攀巖場館的創始人教練小虎,在南寧吾悅廣場有一家分店,事故之後他接到商場管理部門的整改通知,建議增加海綿墊的厚度。小虎告訴本刊,不同類型的攀巖,對於墊子厚薄其實有不同的需求。

小虎介紹,室內攀巖有三類,一類是攀石(也稱“抱石”),是攀爬者在沒有繩索保護的情況下,依靠牆壁上安裝的巖點借力攀爬,攀石牆的高度通常在4-5米之間,牆面下方有厚墊保護;第二類是難度攀巖,攀登過程中需要依靠繩索保護,由自動保護器或地面的搭檔控制繩索,防止攀巖者失控墜落,巖壁高度通常在10米以上;第三類是速度攀巖,線路較簡單,比拼的是攀巖者的速度,標準巖壁高度在15米,保護措施類似難度攀巖。
小虎說,行業標準要求,攀石攀巖下面的軟墊需不少於40釐米厚,寬度根據保護墊覆蓋範圍,距離巖壁垂直投影外沿不小於2.5米,但難度、速度攀巖對墊子不做要求,因爲它的作用只是給緩慢降下的攀爬者落腳,不像攀石的墊子,需要緩衝攀爬者從半空跳落時,身體重力形成的衝擊。“是否需要鋪設墊子,是攀巖屬性不同決定的。難度、速度攀巖的安全,主要依靠繩索,即便墊子加厚,對於十幾米高空下落的人,也起不到足夠保護生命安全的作用。”
“從安全角度來說,難度攀巖其實比攀石更有利於初學者訓練。”北京Mellow攀巖館的主理人Gina告訴本刊,攀石者沒有安全繩的保護,在攀巖之前要先學會正確下落的技巧,“重心降低,雙腳同時着地、屁股着地順勢後背滾動泄力,雙手抱在胸前、不要撐地”,如果沒有學會,或者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脫手,都可能對關節造成衝擊和損傷。而難度攀巖,如果攀巖者意外脫手,有保護器或同伴能把他拉住懸空,不需要多少應變技巧,風險更可控。

不過這也意味着,高牆上的攀巖安全對安全繩極其依賴,一旦安全繩斷裂或沒扣好,就會高空墜落,容易導致傷亡。北京一家攀巖館的創始人王峯告訴本刊,攀巖是國家體育總局劃定的高危險性體育項目之一,安全保障要求高,和游泳、滑雪、潛水一樣,商家必須取得“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簡稱“高危證”)才能經營。要拿到這個證,攀巖場地的頂端保護器承載力、巖板載荷等都要通過第三方機構的檢驗,經營過程中,體育局也會要求攀巖館定期提供安全培訓記錄、例會記錄和設備年檢的記錄。
對於本身熟知攀巖的經營者來說,有一套流程能控制風險。“巖壁上如果有造型突出的巖點,日常使用中容易磨損扁帶(安全繩)。”王峯的巖館保持着日常檢修自動保護器和安全繩的慣例,“每天開閉館前,工作人員需要在地面觀察扁帶、鎖釦外觀是否有破損,每週要有一次上到巖壁頂端,看自動保護器回收扁帶是否順暢、更徹底地檢查扁帶,另外,每臺自動保護器一年至少要做一次返廠維修保養。”王峯認爲,“在這樣的高頻檢查和維護下,扁帶幾乎不可能在使用過程中斷裂。”
除此之外,巖館還要確保攀巖者繫好安全帶,確認扣對、扣好鎖。Gina介紹說,“攀巖最高的一個風險是安全帶沒有穿好,比如腰環太鬆,沒有提前調節成合身的尺寸,如果撒手時身體重心調整不好,人可能從安全帶裏面脫出來,再者就是扣鎖扣錯了,扣到了裝備環上,這可能是致命的,因爲裝備環承重有限,主要是用來掛快掛、鎖和其他裝備的。”Gina表示,這些細節她都要教會新手,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她會站在旁邊確認他們每次攀爬前都繫好。“如果孩子表示有經驗、能獨立攀爬,我們也要先測試,看孩子能否獨立系安全扣鎖、掌握跳落安全須知,不然我們會要求孩子上課,在教練指導下攀爬。”

但Gina說,自己也遇到過不少把巖館當作兒童樂園的家長。“會告訴我們,週六我就這兩個小時帶孩子玩一下,我就自己託着孩子爬,不需要花錢請教練教。”遇到這種情況,Gina只能跟家長解釋攀巖的危險,但對於聽不進去的家長,她就只好婉拒他們進入攀巖區。
火爆的商場攀巖
在Gina的感受裏,攀巖行業近一兩年擴張飛快。攀巖媒體“巖點”、數據分析公司“數說故事”和小紅書聯合編寫的《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國大陸地區(不含港澳臺)商業攀巖館數量爲636家,相較2022年初統計的485家,增長31%。
Gina是在2023年開起專業巖館的攀巖愛好者。她最早是2016年在國外接觸到攀巖,2018年回國後,她發現北京的巖館屈指可數,能一起攀巖的人也很少,疫情後,很多活動受限,而小衆項目飛盤、攀巖場地相對寬鬆。“2020年攀巖首次入選奧運賽事,還有電影《徒手攀巖》(Free Solo)上映、社交媒體的傳播,都讓大家更加了解攀巖這個項目。”Gina原本在科技行業工作,觀察到攀巖的增長潛力,疫情結束後的2023年,她決定開自己的專業巖館,投進去幾百萬。“中號或以上巖點,一個就可能要數千元,一臺進口自動保護器價格在1.8-2萬之間。”

在河北攀巖牆生產商王宏的感受裏,相比於專業巖館,商場裏的遊樂體驗式巖館增加的比例是更加明顯的。“20多萬就能在商場中庭建一個攀巖牆,包含巖壁、巖點、保護器、安全帶、攀巖鞋,只要商場有流量,一個暑假加一個‘十一’就能回本。”王宏告訴本刊,“專業巖館的生意其實不好做,10個只有2個賺錢,都是攀巖愛好者靠着情懷在做。巖館需要拓客,需要專業的教練,每隔一兩週還要換線,要僱布點員,人員成本很高。商場攀巖不一樣,只要有點資金、拿得到地方,就能開起來,基本上是一次性投資。”
也因此,2023年在接到大量商場攀巖牆的訂單後,王宏自己也入局商場攀巖,招加盟商,陸續在全國開了十多家店。王宏告訴本刊,商場中庭的空地,因爲挑高一般都在10米以上,天然適合做攀巖牆,但這塊地並不是有資金就能拿到,能圈下來的大多數是本來就有商場資源的商家,但未必懂攀巖。“要麼是做淘氣堡的,要麼是做娃娃機、電玩城的,跟商場的店總都認識,攀巖牆建好就等着收錢。”小虎說,“遊樂的生意以一兩年爲單位,這裏生意不好做就換一個地方,所以他可能會用拼裝式結構去搭建攀巖牆,比如擰螺絲固定,而不是將巖壁跟商場的主體結構用鋼材焊接,這種下的功夫大,要跟商場談5-10年的長期合作。”
在人員配置上,商場遊樂攀巖的商家若優先考慮壓縮成本,這也帶來安全隱患。“目前高危證的要求是,每個攀巖場地只要有一個人有攀巖指導員證就能開業。商場裏的遊樂攀巖會請很多大學生兼職暑期工,一是責任心沒那麼強,二是攀巖的專業知識沒那麼高。”小虎說,“安全員如果不是教練,可能沒法識別一些風險,比如安全繩釦鎖的問題、撞沒撞線。”

安安在江蘇一家商場攀巖館做過兼職,她記得唯一一次上崗培訓只用了十分鐘,“教我使用安全繩,讓我上去試一下降落就ok了。”安安既要負責前臺接待、推銷會員卡,也要給來攀巖的客人系安全繩,大多是五六歲的小孩。“待遇不高,一個小時12塊錢。”
一次週末兼職,安安遇到了讓她想起來後怕的情形。“那天小孩特別多,一不小心沒看住,有個小孩爬得特別快,沒有繫繩子,哐哐往上爬了一米多,我剛好看見了,趕緊衝過去把他拽住,要不然他還能繼續往上爬,當時真的把我嚇出一身冷汗。”安安轉頭去找孩子的家長,提醒對方要把孩子看住,但是家長並沒有太在意。“家長在那玩手機,我都有點生氣了,因爲我再三強調了必須繫繩子纔可以爬,現場也有標識。這個孩子是非常有經驗的,爬過很多遍,但是不聽話,必須有人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