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國道恢復收費?一個讓人無比擔憂的信號

去年,我寫了一篇國道又開始收費的評論,對蘇北某國道收費站開徵車輛通行費,進行了質疑。

文中我認爲,這其實是個重要的信號,意味着在許多原本免費的國道,消失多年的收費站可能會重新出現。

很不幸,我的預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最近,中國新聞週刊對國內多個國道恢復收費,進行了深入報道。

比如,8月26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佈《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濟南黃河大橋設置收費站的批覆》,同意濟南黃河大橋設置收費站,收費期限長達25年。更早之前,吉林省和湖北省也分別有國道大橋和一級公路開始收費。

以下是由學者李沛霖等人整理出的一份近年新增公路收費站不完全統計表。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自2021年至今,安徽、山西、甘肅、湖北、吉林、陝西、江蘇、山東均發佈過國道收費站開通收費的公告。

猶記得,當初在燃油稅開徵之前,相關部門不斷釋出信號,稱燃油稅開徵後,國道收費站將全面取消,即便保留的也只是個例,收費到期後也會關閉。

爲此,《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公開徵意見時,也描繪了一個未來願景:中國普通公路將佔公路總里程97%左右,採取向車輛用戶普遍徵稅的方式,由公共財政保障資金需求;以高速公路爲主的收費公路佔總里程3%左右,提供效率服務,實行“誰用路、誰受益、誰付費”。

說實話,這個願景與公衆的期待有着很大差距,我當時就在媒體撰文指出,燃油稅開徵後,民衆通過納稅承擔了公路養護成本,所以應該取消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一切公路收費,這才能確保公平,避免二次收費。

換言之,僅僅是普通公路取消收費,這樣改革其實不完整的。

可現在看來,當初不理想、完整的改革成果,要想保存下來,恐怕也非易事。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居然有這麼多省市重開國道收費,這是一個讓人無比擔憂的信號。

對此,有些人表示了樂觀,比如有專家對記者說:“目前雖然有部分幹線公路開始收費,但仍是少數現象,未扭轉免費公路作爲幹線公路主體的大趨勢。”

不過,我對此卻心存疑慮,因爲,包括免費公路養護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前些年,由於房地產業的一路高歌,各地賣地掙錢很輕鬆。地方財政的荷包鼓了,當然可以輕鬆拿出免費公路的養護資金。

可現在,隨着房地產下行,土地財政好景不再,不少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發放都成了難題,甚至公交線路都停掉。許多地方財政要想繼續扛下免費公路這個包袱,變得愈發喫力。

2024年2月,《中國公路》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爲《高速公路養護期收費制度的思考》的文章。文章指出,當前全國普通公路每年養護管理資金需求缺口在50%左右,有40%左右的普通公路陷於“列養但無錢養,應修但無錢修”的困境,並且隨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養護資金缺口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免費公路里程越來越長,地方財政卻越來越捉襟見肘,也難怪那麼地方多重開國道收費,都不遮遮掩掩,而是越來越理直氣壯。

這種情況下,誰敢保證,不會有更多地方有樣學樣?而這,又會對經濟民生造成怎樣的影響,令人實在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