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在明朝宣德年間,有一對以養鴨爲生的夫妻,有段時間發現鴨蛋總是不翼而飛。直到丈夫在石灰池裏發現很多鴨蛋,才明白是自家鴨子偷偷將蛋藏了進去。原以爲被浸泡很久的鴨蛋早就不能喫了,但丈夫將鴨蛋剝開,發現味道出乎意料地好,於是如法炮製,製作出很多鴨蛋。經過醃製的鴨蛋蛋殼淺灰,剝開後色深而透明,口感彈韌似皮帶,故而得名皮蛋。又因傳說源自松花江,所以也叫松花蛋。
經歷了無數次演變,如今皮蛋的製作工藝更爲完善。取一口閒置鐵鍋,底部鋪上生石灰,將純鹼,食鹽,茶葉,黃丹粉等混合清水倒入鍋中,再依次放入鴨蛋,直到確保每個鴨蛋都裹上泥漿,再撈出裹上米糠,入缸封存。只需靜靜等待30天,讓生石灰等鹼性物質與蛋內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馥郁風味的皮蛋便新鮮出爐。
在北方,皮蛋多用於涼拌。家家戶戶逢喜遇喪,皮蛋豆腐都是大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涼菜。看似簡單的涼菜,卻處處透露着講究。首先,豆腐的選材要嫩。滷水豆腐口感太老,豆腥味重,搭配皮蛋如針尖對麥芒,兩敗俱傷。雞蛋豆腐雖然嫩,但總帶着些雞蛋的彈韌,不夠純粹。要想要達到入口即化的口感,內酯豆腐是上上選。其次,皮蛋的質量也要嚴格把關。最好選擇留心皮蛋,這樣既可以保證料汁的沁入,又能爲這道菜本身帶來濃鬱風味。
將豆腐小心地放在砧板上,菜刀在其間穿梭,輕輕劃成片狀。皮蛋自頂部切十字,一分爲四,送入盤中。這裏注意,雖不至於精雕細琢,但絕不能將豆腐或皮蛋切散。保證最基本的完整可觀,是上菜最起碼的誠意。接下來,碗中倒入辣鮮露和紅油打底,醬油陳醋增味,白糖耗油提鮮,佐以少許芝麻,香菜,小米椒和蒜末去腥增香,最後點綴香油,這碗“靈魂汁子”纔算大功告成。
盤中內酯豆腐半上半下,皮蛋一瓣瓣地圍在四周,涇渭分明。靈魂汁子自上而下“澆給”,縱橫在每一個措不及防的空隙裏,模糊了盤中黑白。一股異香飄過,真正的交鋒剛剛開始。
開席無聲,涼菜就是最好的信號。每桌皮蛋豆腐一上來就自帶小勺,第一勺永遠搶不過桌上的孩子。一入口,沁涼比味覺來得更快,冰鎮過的豆腐帶着一腔孤勇衝進口腔,可沒等大展身手,柔嫩的身體便化於齒間。皮蛋趁其不備,帶着獨特的石灰味橫掃味蕾,險居上風。此時,悠長的豆香自回味湧來,一剛一柔,互不相讓。交鋒中,料汁的滋味突出重圍,帶着不言說的酸甜辣香,讓這場清香與濃烈的交鋒達到某種詭異而和諧的平衡。一時間,豆香,鹼味,辛辣,清新爭相湧入舌尖,讓人口舌生津,又在味蕾打開後驟然消散,僅剩下彈韌的皮蛋在口腔留有餘韻。很難說,這場交鋒到底誰輸誰贏,或許大敞四開的胃口纔是最後贏家。

北方大席講究“翻桌”,那麼涼菜不僅要味美,能開胃,還要上菜快,讓久等的客人最先得到味蕾的招待,以表達主家對客人到來的感謝。皮蛋作爲桌上的配角,不僅是滿足衆客口腹之慾的食材,更承載着主客之間無法言說的情誼。
皮蛋的烹飪手法各式各樣,對此,南方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螺絲椒自燒熱的鍋中慢慢煎熟,待翠綠的表皮發黑起泡,泛起層層虎皮,再撈出浸入涼水。物理知識告訴我們,熱脹冷縮能更好地去除表皮,直到再次露出嬌嫩的綠,再撕成長條放入碗中。長條茄去皮蒸熟,擠出多餘水分,連同流心的皮蛋隨意掰進辣椒中,清清爽爽地等待調配。蒜末最好現做現剝,最大限度地保留辛辣的香味。最後,只要倒生抽,淋陳醋,滴香油,這道涼菜就完成一半了。
接下來,考驗纔剛剛開始。石臼立在碗中,開始時動作要輕而緩,邊旋轉邊擂,讓食材與石臼充分接觸,防止汁水四濺。皮蛋碎散,茄子成泥,擂的速度加快,辣椒在石臼的穿梭中散發陣陣香味,直到肉眼看上去,食材與配料不分彼此,甚至“慘不忍睹”,這道擂椒皮蛋纔算大功告成。
燒過的辣椒,辣味不會十分辛烈,更顯柔和。陳醋的加入並不明顯,更多的是提鮮。每一種食材都有它獨特的滋味,卻在這道涼菜中找到彼此的平衡。沒有針鋒相對的開始,一入口就是複合香氣。辣椒的清辣,蒜泥的辛香,茄子的綿軟都在皮蛋中得到更好的釋放。口腔與鼻腔呼應,伴隨着軟糯的口感一同劃入喉間。無需咀嚼,甚至不能回味,它只存在於當下,存在於每一口的體驗中。你只需蒸上一鍋軟硬適中的米飯,期盼着,在一勺勺的搭配中延長與它的對話。
或許不那麼盛大,僅僅是一個不知名的凌晨,你卸下一身疲憊,躲進了那座叫做家的港灣。有個人守在竈臺前,輕輕攪動着鍋裏的惦念。極細的薑絲,粉嫩的肉糜和細碎而不容忽視的皮蛋隱匿在白粥之間,隨着蒸騰的熱氣輕輕翻滾,只爲等待你的歸來。
第二次加熱讓米粥更加粘稠,幾乎不用咀嚼,帶着清淡的米香送入口中。肉糜雖小,卻散發着大大的能量,趕走了飢腸轆轆,也有了讓人大快朵頤的慾望。翠綠的蔥花閃爍期間,與皮蛋碎遙遙相望,卻一同爲平實的味蕾點綴起伏。薑絲入肚,驅散了深夜而歸的最後一點寒氣。一碗皮蛋瘦肉粥,讓腳步也有了安放的實處。清淡,溫熱,麥甜,鹹鮮,所有的感知好像裝進了一個時間膠囊,在一勺勺平滑的吞嚥中感受那份溫熱的永恆。
我們就像皮蛋一樣,自“發明”之後,就在這個名叫“社會”的大菜系中,扮演着屬於自己的角色。誠然,在世界這個大視角下,我們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但當拿起那碗溫熱的惦念,你就會知道:人的生命中,總有一個微小而堅定的存在,不知疲倦地等待着,等待着你的細細品味。在一勺勺的咀嚼中,在米香與肉香的輪迴裏,在一次次辛辣和鹹鮮的交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