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控制慾強的父母養大的孩子不會談戀愛?

看到這個研究,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得,這下有些人又多了一個甩鍋父母的理由,搞不上對象這也得賴爹媽了。大家先看截圖——‍‍

大家注意看這個措辭:有關。

也就是說,表面上的數據就是這樣呈現的,但問題是,這個有關,是不是因果關係?

我們能不能因此就武斷地得出結論,父母控制慾強這個因,會導致子女長大以後不會談戀愛這個果?‍‍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個因果關係可未必成立。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子女多的家庭,待到子女長大以後,爲什麼總有人覺得父母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爲什麼父母一般總是會更偏愛某一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從旁觀者的角度,似乎不難理解父母對不同子女的區別對待,因爲孩子們是不同的,比如很多父母有可能把資源向比較弱的那個孩子傾斜。‍‍‍‍‍‍‍

然後,我們能不能因此得出結論,如果父母給的資源過於傾斜,那麼就會導致獲得較多資源的那個孩子,未來發展得差?

爲人父母者,你要不傾斜,他有可能更差,他敢把自己餓死。‍‍

回到控制慾這個話題,是父母的控制慾強導致子女的學習成績差,還是孩子學習不好,父母不得不參與過多?‍‍

即使是同一對父母,他們面對不同的孩子時,策略都極可能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從小就獨立意識強,做事有主見,那麼父母自然就容易早早放權,反之,則否。‍‍

所以,同一個家庭裏的不同子女,他們面對的父母雖然是相同的人,但評價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老大可能認爲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意見,而老二可能認爲父母很頑固……‍‍

如果你分別聽完老大老二對父母的描述,你都有可能對不上號,會覺得他們出自兩個家庭。‍‍‍‍‍‍‍‍‍‍‍‍‍‍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子女性格之間的關係,究竟誰是因誰是果還是互爲因果,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假設你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早早就開始談情說愛,年紀輕輕就成了情場高手,而另一個,跟異性說句話都要臉紅半天,那麼在面對他們婚姻的問題上,你能採取同樣的策略麼?前面那個,當然不用你操心太多,而後面那個,就連相親也得你親自把關吧?不然他真的要打光棍。‍‍‍‍‍‍‍‍‍

教育可比醫學難多了,爲人父母者,心理負擔不必過重,差不多得了。

爲人子女者,你都多大了,還走不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這類觀察性的研究,很難控制初始條件,因此,其結論也就格外可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