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華杉:先勝而後戰,形成壓倒性優勢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我推薦的《孫子兵法》是“十一家注”的版本,它經歷了 2500 年的考驗,是最精華的版本。這本書本身講的是一些非常基本的戰略原理和戰術原則。

我是華與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杉,我推薦的書是《孫子兵法》,這本書對我影響非常大。

我推薦的這個版本,封面上寫的是“十一家注孫子”。《孫子兵法》只有 6000 多字,它問世 2000 多年來,有很多人註解過它,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我爲什麼推薦“十一家注”這個版本呢?因爲這是經歷2500 年的考驗留下來的最精華的版本。2000 多年間可能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註解過《孫子兵法》,這 11 個人的註解歷經考驗,一直留到了今天。

在“十一家注”版本的《孫子兵法》中,第一個人是大家熟悉的曹操。在東漢末年戰亂時,他註解了《孫子兵法》,之後有從杜牧開始的一批唐朝的人。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變得天下大亂,要打仗,因此有了學習《孫子兵法》的熱潮。之後就到了宋朝,面對北方的軍事壓力,又有一批武將和文人來研究《孫子兵法》,也是在宋朝,“十一家注”這個版本的《孫子兵法》就形成了。

這是這本書的來歷。

沒有人能夠僅靠詭道成功

言歸正傳,先說說《孫子兵法》到底寫了什麼,以及它對我有什麼影響:一定要有壓倒性優勢纔可能贏,一定要有壓倒性優勢才能出手,如果沒有壓倒性優勢就贏不了,贏不了就不要打。不要打怎麼辦?要麼躲,要麼跑,要麼等。

很多人都說要出奇制勝,要以小博大,要四兩撥千斤。還有很多人抓住《孫子兵法》裏面的一句話——“兵者,詭道也”,說兵法就是詭道。其實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比如做事業、做人,能夠靠詭道成功嗎?

沒有人能夠僅靠詭道成功。我就用踢足球來打比方。我們踢球時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假動作,這就是詭道,但是我們不能說足球比賽是靠假動作贏的,而要認識到足球比賽是靠球員的體能、技術和教練的排兵佈陣贏的。

兵法第一篇叫什麼呢?叫作始計篇。

說到“計”大家首先想到誰?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諸葛亮。那麼我首先就要告訴大家,《孫子兵法》中的計不是諸葛亮的那個計。有的出版社雖然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出版,但是《孫子兵法》中的計不是《三十六計》的計,《孫子兵法》中的價值觀也不是《三十六計》中的價值觀,這兩本書是最不應該放在一起的。

那麼《孫子兵法》中的計是什麼計呢?是計算的計、計劃的計,不是計策的計。它叫“五式七計”,就是比較五個方面、七個科目。哪五個方面呢?道、天、地、將、法。簡單地說,這個“五式七計”就好像我們現在管理中說的分析,就是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然後計算有沒有勝算。有勝算纔可以興師動衆,纔可以出兵,纔可以打,如果沒有勝算就不能打。

我們看看諸葛亮會不會“計”呢?蜀國大概有不到 100 萬人口、10 萬兵馬,吳國有 200 多萬人口、20 萬兵馬,而魏國有差不多 500 萬人口、60 萬兵馬。因此無論怎樣去計,蜀國都不可能擊敗魏國,諸葛亮是不能去打的,但是他爲了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要打,不過同時他也會計算。

爲什麼每次他去打一打就回來呢?因爲他每出兵一次,需要攢三年的糧食,攢三年的糧食可能就夠維持三個月,所以只要三個月打不回去,一個半月沒有取得勝利,他的兵馬必須往回撤,否則在回來的路上糧食就沒有了。

《三國演義》裏,司馬懿就不和他打,他送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用激將法激司馬懿,司馬懿也不和他打,爲什麼呢?司馬懿會用計。司馬懿算過了,算到對方的糧食沒了,自己就回去了,不用打。

《孫子兵法》中的這個計,是計算的計,不是用計策的計,你有再多的奇門巧計,實力不夠,也還是打不了的。

先勝後戰

怎麼樣才能打呢?“先勝後戰”,就是一定要有勝算才能戰,無勝算就不能戰,一定要等待。

現在很多企業之所以要轉型,都是因爲一個事——焦慮。公司領導焦慮就要有動作,就不能等。在兵法中,只要有動作,就一定會有代價,是有成本的。有動作不一定贏,相反,繼續守在這裏等着或許也能贏。

唐朝安史之亂,安祿山叛亂了,一路打過來,打到了潼關,這時候哥舒翰守着潼關,他的戰略就是守着不打,等着勤王的軍隊慢慢地集結。

但是唐玄宗受不了,爲什麼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唐玄宗驕傲,安祿山是一個街邊的地痞,唐玄宗認爲:“沒有我哪有你的今天,你竟然敢造我的反?!”他非常憤怒。第二個原因是焦慮,唐玄宗會想:“怎麼敵人還沒有被消滅呢?你趕緊出去把他給我滅了。”他就命令哥舒翰出關作戰。

哥舒翰那時候不能出去,出去肯定會全軍覆沒,但是唐玄宗已經斬了高仙芝,斬了封常清,把唐朝最能打仗的兩個大將都斬掉了。如果哥舒翰不出關,唐玄宗也會斬他。那個時候唐玄宗還處在皇上至高無上的驕傲狀態,哥舒翰只能痛哭出關,出去之後全軍覆沒,唐玄宗也就逃往四川了。

如果唐玄宗不焦慮,沒有做出這個動作,他就不會遭遇這個局面。我們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因爲焦慮而做出很多錯誤動作。

其實孫子是反對百戰百勝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爲打仗一定要百戰百勝,這纔是常勝將軍。不對,常勝將軍都不是百戰百勝的。百戰百勝說明將軍還在戰鬥,證明勝利的質量很低。真正的勝利一定是一戰而定,就是一戰就解決問題。

不僅要先“勝”後戰,不“勝”就不戰,而且如果不能徹底平定,即勝而不定,也不能戰。在孫子的思想裏,戰鬥的代價和損失,包括自己的損失,始終被看得很珍貴。他追求的是全勝,不追求慘勝,不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孫子不僅關心勝利,也關心自己,甚至也關心敵人。敵人最好也不要死,都是人,最好投降於我們,這是他的一番心願。

這裏面有兩個啓示:第一,不要有戰略性焦慮;第二,不要拔苗助長。我們在經營企業時也很容易拔苗助長,最後把苗拔死了。

“以正和,以奇勝。”

我還想講一講《孫子兵法》中被人誤會最多的一句話,被人讀錯最多的一句話:“以正和,以奇勝。”這又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以致許多人都想奇襲得勝,以爲想出一個絕招一下就能贏。

這個奇有時候寫成奇數的“奇”,有時候寫成機會的“機”,那麼這個“以正和,以奇勝”的“奇”是什麼意思呢?在我看來,它可以是一個數學上的詞,奇數、偶數的奇,又叫餘奇,就是多餘出來的部分。

那麼奇兵就相當於預備隊,就是我手裏握着的機動部隊,握着的預備隊。在戰鬥的時候,先是正兵投入戰場會戰,主帥在山坡上看打得怎麼樣,當這個勝機出現的時候,投入預備隊。不是要取得壓倒性優勢嗎?那就將壓倒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投入進去。

奇正的轉換無窮無盡。奇兵打出去就變成正兵了,在戰場上大部隊是奇兵,在戰場中混戰成一團,相互也有配合,因此我喜歡用足球賽來打比方。足球比賽隊員基本隨時都是 1 個正兵、10個奇兵,帶球的那個就是正兵,跑位的就是奇兵。球一傳出去,正兵又變成奇兵了,誰帶球誰是正兵。

這是一個戰術的基本原則,叫作分戰法。只要我要投入戰鬥,就一定要分兵,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兵力都投進去。我在我自己的書裏講了很多分戰法的例子,包括韓信的背水一戰。韓信的部隊並不是都在那個地方背水一戰,他有分兵,如果沒有分出去的其他部隊的策應,他的部隊真的全在水邊被人家趕下去餵魚了,這也是誤會最多的一個地方。

知己爲要

我想再說一下“知己知彼”。我們老想去知彼,這是第一個誤區。實際上我們的主要問題都是不知道自己,不是不知道別人。其實知道別人也未必有什麼用。

第二個誤區就是,雖然企業戰略思想都是從軍事戰略思想來的,企業管理思想也是從軍隊的管理思想來的,但是企業的經營和軍事的戰爭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軍事是零和遊戲,打仗不是你贏就是我贏。

戰場這個空間是死的,但是市場的空間是無限的,在市場上我們可以開闢無限的空間。我們老說市場變化,那麼市場變化是怎麼來的?市場變化不是消費者帶來的,都是領先企業帶來的。

比如手機的市場變化,消費者沒有說過要一個怎樣的手機,他們想不出來,市場變化是領先企業帶來的。因此你一定要做那個創造變化的人,如果你不是那個創造變化的人,那麼你不管怎麼做都跟不上別人。

市場競爭裏是沒有敵人的,只有顧客。企業講知己知彼時,講的不是知道對手,而是知道顧客。你知道顧客,你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你知道對手不重要,反而會被對手的思維帶走。但是我們往往關注對手超過了關注顧客。

我想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人往往不在意誰給他飯碗,而更在意誰搶他的飯碗。德魯克也說,企業的本質是爲社會解決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因此企業做戰略的時候,要鎖定要解決的問題。

虛實決策

我再講講《孫子兵法》中很有意思的“虛實”。我對虛實在企業裏的作用有很多的感悟。我們老說避實而擊虛:避開實的地方去打虛的地方。

經營和戰爭是不一樣的。我覺得虛實就是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虛有實,對手有虛有實,我也有虛有實。我把自己所有的地方都做實,是不可能的。我要做實每個地方就意味着我在每個地方投入的成本都多,這樣一來產品價格就高了,我還是會“死”,因此我要決定什麼地方做實,什麼地方做虛。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藍海戰略,就是要在什麼地方加強,在什麼地方減弱。虛實是一個決策,決定在哪裏實,在哪裏虛,不是像木桶理論說的所有板子都要一樣長,而是由我來決定哪一塊板子最長,短的板子就讓它短去。比如漢庭這樣的快捷酒店,就是把一方面的服務做得很強,把另外一方面的服務砍掉,從而開創了新的業態。

形成壓倒性優勢

我再講講要形成壓倒性優勢這個點。如果我不能整體性形成壓倒性優勢,我就要局部性形成壓倒性優勢,一定有壓倒性優勢我才能贏;如果沒有,我就要等待,就要積累,就要佈局,既不能因爲焦慮而亂動作,也不能拔苗助長,頻頻動作。

我的工作是給企業做戰略諮詢和品牌創意的,我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奇虎 360.幾年前,我和 360 達成了顧問合作。當時大家都在討論互聯網的風口在哪裏,說:“遇到了風口豬都能夠上天。”下一個風口在哪裏呢?如果我們去找風口,那就是戰中求勝,就不是“勝”中求戰。

《孫子兵法》裏講,善戰者是先“勝”而後戰,是在有勝算的前提下,去選擇一個代價最小的戰鬥時機,而不善戰者是戰中求勝,是衝上去就打,在打的過程中看什麼地方有機會。也有人是做投資的,天使投資是戰中求勝的,但是它的戰中求勝是靠概率來保證的,投一百個有一個勝就可以了。

企業雖然可能也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企業在主線上一定要找到自己必勝的方向,找到一個必勝的底線。我在幾年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給 360 提了一個建議,就是做中國的互聯網安全中心。

不管風往哪裏吹,互聯網永遠有一個基本的需求:安全。安全對互聯網來說是最起碼的一個需求。互聯網越發達,我們面臨的互聯網安全問題越嚴重,而 360 恰恰有互聯網安全的技術和互聯網安全的基礎。不管其他互聯網企業做多大,360 都可以爲全中國所有的企業和機構提供互聯網安全的服務。當我要做這樣一個設計的時候,我就要排兵佈陣了。

怎麼排兵佈陣呢?我把互聯網安全分成了三個大類:個人網絡安全、企業網絡安全和國家網絡安全。個人網絡安全就是與網上購物相關的,是從攔截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開始的;企業網絡安全包括銀行的網絡安全等,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樣大公司的網絡安全;國家網絡安全,比如公安部的網絡安全、教育部的網絡安全,所有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都有可能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

當我把所有資源集中到網絡安全上之後,我發現,所有互聯網公司,哪怕是比 360 大 10 倍的公司,也沒有辦法在這個領域形成 360 擁有的這樣的優勢。

2013 年,我們開了第一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作爲中國互聯網安全的一個知識和交流平臺,它今天成爲亞太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安全峯會之一,也把 360 推向了在互聯網安全方面能夠先勝後戰、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地位。

在商界還流行過一本暢銷書《從 0 到 1》。這本書講的是,企業一定要形成壟斷纔有利潤。這個追求壟斷,與《孫子兵法》所說的形成壓倒性優勢以及先勝後戰都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站在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角度,結合我的經驗,《孫子兵法》不是一部教我們以少勝多、以小博大的書,而是一部講以多勝少、以大博小的書,其關鍵內容是如何規劃自己,如何積累自己,而且積累到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再出手,而不要在自己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去頻頻動作或者亂動作。

這就是我在《孫子兵法》裏學到的東西,我把這些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