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Rivian拆解了一輛小米SU7

沒想到su7也有這麼一天,由於中國在電動汽車軟硬件技術、產業鏈佈局和製造環節等方面的成本優勢,一些優秀的企業已經成爲外資公司借鑑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和行業機構開始購買國內熱門車型進行拆解和研究。

根據Rivian的首席執行官RJ Scaringe的說法,Rivian購買並拆解了一輛小米SU7.主要目的是研究Rivian在製造成本方面需要如何模仿改進。

留意美系車的朋友應該知道Rivian,它是一家美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成立於2009年,專注於生產電動皮卡和SUV,目標是打造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的電動車,主打戶外探險市場。

它的主要產品包括R1T電動皮卡和R1S電動SUV。

Rivian曾被外界視作特斯拉在美國的勁敵,但由於難以突破量產瓶頸、無法攤薄研發投入和固定成本。

所以他們拆su7這並不完全令人驚訝了。

衆所周知,中國的電動汽車在軟件、構造、低製造成本、效率等方面極其先進,因此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購買這些車輛,試圖向它們學習。

結果一拆su7後,發現小米在成本控制上真的太出色。

“通過他們分級的供應鏈體系,每個零件的成本比我們在西方市場採購的零件要便宜20%到30%,有時甚至便宜40%”。

“這是一種成本優勢,存在於汽車上的每一個螺母、每一個螺栓、每根電線和每一個面板上。”

在這位CEO看來,之所以小米只用3年就能把SU7造好,且成本控制出色,這跟中國產業鏈優勢密不可分,也難怪蘋果堅持10年後會放棄造車。

他還提到,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幾乎零毛利率的環境下展開競爭,並且已經做好了長時間維持這種狀態的準備。

在這種極端的競爭環境下,尋找長期生存之道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你們覺得是不是中國人工太便宜,供應商之間太卷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