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美國大蕭條期間的11個特點

有人整理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在社會的十一個現象,作爲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一讀:

國民經濟崩潰

1.普通人大量失業,失業是大蕭條的顯著特徵,1931年美國失業率高達25%。

2.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窮人消費不起,中產不敢消費,經濟螺旋下降。

3.股市崩潰,債市崩潰,利率上漲,工廠倒閉,或者削減工人工資。

羣體心態劇變

4.房東大量驅逐沒錢繳納房租的房客,年輕人大量流落街頭,或者投靠父母。

5.迴歸大家庭,年輕人和青年夫妻投靠父母,岳父母,擠在不大的房子裏生活。

6.女性大量失業,失足婦女數量增加。

7.生育率下降,都不想生孩子。

8.男性不再注重外表,鬍子拉碴,在家庭的女性,以及保住工作的女性,不再追求時尚,迴歸傳統審美,更保守,這體現在更長的裙子,更女性化的裝扮。

社會發展逆潮

9.羣衆減少社交,人們大多用紙牌,棋類,低價的電影消磨時光,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10.逆向城市化出現,迴歸農村,更精細的種地,獲得糧食。

11.精神匱乏,精神病人大增,宗教盛行,神棍和邪教層出不窮。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發生了令人恐慌的暴跌,美國陷入大蕭條 。

羅斯福總統上臺,實行“凱恩斯主義”,披上經過沉思、道德情操的外衣,爲窮人說些窮人愛聽的話,贏得了大衆的歡呼和眼淚。

美國大蕭條雖然已經是異國的歷史,但是從幾年前,就不斷有學者和媒體發出世界將面臨大蕭條的警告。今天看來,這一警告,絕非杞人憂天。因此,深入瞭解美國大蕭條的來龍去脈,經驗教訓,以及美國是如何走出大蕭條的,非常必要。

正如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羅斯巴德在《美國大蕭條》中所說:大蕭條不是因爲政府實行“自由放任主義”引起的,而是政府幹預過多造成的。經濟危機並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而是對此前政府幹預市場帶來的誤導的一個總糾錯。

也正是因此,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羅斯巴德和他的大作就會被人們重新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