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當紀律成爲武器,從“浪潮實驗”看獨裁的復活之路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會是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句重複的口號,一個機械的行禮,一次小小的衝突……直到這場災難席捲了全世界,造成了6000萬人的死亡。

一撮人聽到“反思”這兩個字,就像是貓被踩到了尾巴,一蹦三尺高。我哪裏錯了?我怎麼可能被洗腦?你說的那些歷史不可能再重演。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很多人就是這樣的觀點,直到一場教學實驗。

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的歷史教師瓊斯,爲了讓學生明白法西斯如何而來,特意開展了一場教學實驗。

他只用了5天時間,就把學生們打造成了先鋒隊員,整齊劃一的制服和手勢,集體狂熱的崇拜和叫囂。而且學生們還壓根兒沒有意識到,也不相信自己像納粹分子,直到瓊斯緊急停止實驗,並播放了納粹的紀錄片。

這個事件被稱爲“浪潮事件”,是因爲瓊斯給這個活動取名叫”第三浪潮”。這個名字的寓意非常特別,因爲浪潮總是以三波的形式到來。就像瓊斯提出的口號:紀律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力量。一波超過一波,一浪蓋過一浪。最後一波浪潮衝上沙灘時展現的力量,摧枯拉朽、勢不可擋。

2008年,德國導演甘塞爾把浪潮事件搬上了大熒幕,還把故事背景特意放到了德國,從而讓整個事件充滿了殘忍的真實感。

學校正在舉辦關於國家體制的主題周活動,歷史老師文格爾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但他的課程被另外一名老師搶了,所以只能無奈的講“獨裁統治”。

21世紀的學生,不相信納粹還會重演,他們毫無興趣去反思那些老掉牙的歷史。所以文格爾別出心裁的搞了一個教學實驗,他也採用了三波浪潮的方式展開。

第一波浪潮、紀律就是力量。

文格爾問學生們:獨裁的前提是什麼?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都沒有直擊要害,要害是要有一個核心的領袖。

在實驗中,文格爾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們對他要絕對服從。沒有文格爾先生的允許,學生們不能擅自發言。而當有學生明確拒絕執行該紀律時,文格爾先生則表示:不服從就離開。他聲稱不會強迫任何人,完全靠自願。

只不過,離開了就沒有學分,不服從也沒有學分,不合羣同樣沒有學分,沒有學分就畢不了業。

所以表面是自願,背後卻是強制。也正因如此,一些學生明明不認可浪潮的理念,卻因爲利益相關而被迫加入。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文格爾不再是和學生地位平等的老師,而是擁有尊稱和權威的“文格爾先生”。

第二波浪潮、集體就是力量。

文格爾不斷灌輸他們是一個大集體,這個集體名爲“浪潮”。他堅決取締任何的小集體,只能忠於他自己。學生們的座位被打散,他讓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坐在一起,並宣稱人人平等、互相幫助。

其次是統一服裝,消除個體差異,增加集體認同感。第二天大家都很配合地穿上了白襯衫和牛仔褲,只有一個女生沒穿。而當她走進教室的瞬間,立刻就被孤立。

作爲一個集體,爲了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當然少不了特殊的行禮方式。“浪潮”也有自己的行禮方式:手臂從右往左,劃出一個波浪狀的曲線。

蒂姆,一個在學校沒什麼朋友,還經常被流氓霸凌的男生,對這次實驗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當文格爾提出統一服裝時,蒂姆就立刻換上了象徵集體的白襯衫,還把其它衣服都燒了。燒衣服這個場景有着強烈的象徵意向,這標誌着個人主義的消退,集體主義的確立。

第三波浪潮、行動就是力量。

文格爾把樓下教無政府主義的老師,視爲共同的敵人。他帶領同學們以鍛鍊健康爲藉口,踩着同步的節奏跺腳,攻擊樓下的教學秩序。

文格爾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塑造共同的敵人,來營造集體歸屬感。

集體的歸屬感逐漸感染了每一個“浪潮”的成員,他們還創建了自己的網站,通過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僅僅5天時間,“浪潮”就由20人變成了200人。

爲了集體的榮譽,他們不惜在水球比賽中犯規。每當有學生對“浪潮”的種種不合理行爲提出質疑時,“浪潮”的成員都會找到看似正當的辯護理由,或者把矛盾推到外人身上。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教學實驗。這不過是一句重複的口號,一個機械的行禮,一次小小的衝突……直到浪潮的成員們開始拔槍威脅反對他們的人。

學生們越來越沉迷於浪潮行動,並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紀律和激進。儘管文格爾意識到了這一切,可惜一切都太晚了。當文格爾宣佈這只是一場實驗,只是用來回答——現代德國是否有可能重現法西斯?蒂姆不能接受這一現實,最終開槍自殺,因爲他那充滿成就感和歸屬感的世界轟然崩塌。

這場實驗用事實證明:自由的失去和獨裁的崛起,可以輕而易舉。一羣最普通不過的人,都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掀起滔天浪潮,因爲集體的匿名性和模仿性,便是催生罪惡的溫牀。每個人,就像是一朵朵激越的浪花,共同席捲起一股股浪潮。

就像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所說:人人手持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的走向罪惡。

也正如勒龐的《烏合之衆》所說:當我們悠久的信仰崩塌之時,當古老的社會柱石傾倒之時,集體的勢力便成爲了無可匹敵的力量。

蒂姆所代表的就是集體中最爲狂熱的那一部分,有了他們的參與,集體聲勢浩大並且激進的行動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但是他們卻沒人想過,在浪潮退去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別忘了,“浪潮”實驗只進行了5天。所以,千萬不要被集體的狂熱挾持和洗腦,畢竟“浪潮”者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