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9月23日,以色列軍隊對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控制區發動了代號“北方之劍”的大規模火力急襲,目前消息,以軍攻擊了1300多個目標,初步統計492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傷亡中也有部分平民。
襲擊爆發前和爆發中,以色列通過各種渠道通知當地平民撤離,目前打擊仍在繼續。
去年加沙之戰開始時,筆者判斷以色列必然進攻黎真主黨,其目的是擊潰真主黨武裝,解除黎南部地區的黎任何武裝,將黎南部地區作爲非軍事區徹底置於以色列的監控之下,如此,以色列必然大規模打擊並地面進攻黎南部地區。
此次以色列大規模轟炸黎南部地區,是以色列對真主黨全面開戰的信號,也是火力準備的開始。
大家需要注意一個重要的技術參數,以哈戰爭開始後,第一個月以軍在加沙的投彈量就超過美歐聯軍在阿富汗20年的投彈量。
真主黨和哈馬斯不一樣,擁有較爲正規的10萬軍隊,並在敘利亞戰爭中久經沙場,特別在長達兩年的、軍事教科書級別的摩蘇爾圍城戰中,積累了較爲豐富的巷戰經驗。
黎南部歷來是中東的主戰場之一,尤以貝卡地區爲甚,其戰略空間也是加沙無法比擬的,因此以色列在發動地面進攻之前,必然會發動比加沙強度還要猛烈,且更長時間的火力準備。
僅從火力角度就可以判斷,以色列必然需要美國大規模軍援,實際上美國近日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的勝利計劃態度“曖昧”,其中應該不乏中東因素的考量,因此可以由此推斷,未來的俄烏局勢,歐洲將起到主導作用,而美國作爲歐洲和烏克蘭堅強後盾的同時,將會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戰略力量轉移到印太和中東地區,美國未來的重點也將放在打擊俄羅斯戰略縱深上面,沒有外部勢力支持,俄羅斯也是很難堅持下去,因此斷其後援將是美國下一步的重點。
雖然真主黨勢力遠大於哈馬斯,但是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戰爭進行得應該會比較順利,因爲真主黨背後還有一個隱藏的對手黎巴嫩政府軍。
黎巴嫩政府軍僅有8萬人,戰鬥力在真主黨武裝之下,無法控制黎巴嫩南部的局勢,從某種意義而言,以色列對真主黨武裝的打擊,有利於黎巴嫩政府接管黎巴嫩南部地區的管理權。
黎政府和歐美關係良好,在伊斯蘭、阿拉伯世界態度中立,因此當戰爭進行到一定程度,黎巴嫩政府自然會出來收拾局面。
由於黎巴嫩政府有效地控制了黎北部地區,因此黎巴嫩南部居民也可以在戰爭期間撤退到北部安全區避難,而聯合國以及國際社會也可以協助黎巴嫩政府安置難民控制局勢,這反倒讓以色列能放開手腳,對真主黨窮追猛打。
雖然真主黨武裝勢力遠超哈馬斯,戰略空間也非加沙可比,但是這場戰爭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筆者個人兵棋推演,最長不會超過兩年。在這段時間裏,真主黨軍隊的主力將被徹底擊潰,黎南部地區將被黎巴嫩政府接管,或者由國際部隊介入。
不打垮真主黨,哈馬斯就不會被徹底打敗,不打擊伊朗的核設施和戰略力量,真主黨也不會徹底失敗,因此最後以色列的收山之作,還是在德黑蘭。
雖然伊朗是問題的關鍵,但是也不能一成不變地看待伊朗政府。
伊朗政府手裏也有三張王牌:
第一、能源。這個因素可以牽制歐洲及亞洲國家不得不介入局勢,控制中東戰爭的規模。
第二、俄烏戰爭。通過支援俄羅斯,伊朗手中也掌握了和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談判的籌碼。
第三、伊朗和美國的核談判。在伊核問題上,美國和以色列觀點有較大的差異。
伊朗和真主黨、哈馬斯之流不同,畢竟是正規的國家政府,雖然受宗教因素左右,但還是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和審時度勢的理念。而且伊朗內部也在起很大的變化。筆者認爲未來幾年伊朗內部會有出乎預料的政治改革發生,對中東地區的政治和解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觀察中東問題上,應該拋棄老套的非黑即白以及你死我活的戰略博弈思維,至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種古代的思維模式,早已不在線,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理念,對中東局勢預判,一定會有重大的戰略誤差。
以色列也面臨很大的麻煩,這種麻煩並非來自正面對抗的哈馬斯、真主黨或也門胡賽武裝甚至伊朗,其麻煩在於戰爭對以色列經濟的重創,此外最難打的是敘利亞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
敘利亞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也已參戰,其背後牽扯伊拉克政府和敘利亞、土耳其、俄羅斯,以色列對此缺少戰略抓手,有可能長期被其戰術騷擾,沒有有效的對抗方法。
特別是敘利亞,如果對中東問題長期觀察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以色列並不想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這裏有深刻的宗教、文明、政治因素,以後筆者將專文闡述。
最後筆者引用一句中東地區的古諺語:“大馬士革劍出,戰爭在此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