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爲什麼神聖羅馬皇帝任由漢薩同盟資本做大?

为什么神圣罗马皇帝任由汉萨同盟资本做大?

如今德國國家航空公司名叫漢莎航空,有人就納悶了,爲什麼德國國家航空公司裏並不叫“德意志”和“日耳曼”,偏偏叫“漢莎航空”?

◇ 圖爲漢莎航空的logo
◇ 圖爲漢莎航空的logo

這個名字其實是來自於中世紀名叫漢薩的商業同盟組織。這個同盟延續了幾百年,深刻地影響了德意志北部和整個歐洲的歷史。甚至歐洲商人階層藉助這個同盟,可以同王公貴族分庭抗禮,這極大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形成,進而對整個世界都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漢薩商業同盟的故事。

講漢薩商業同盟之前先得講講“自由市”這個概念。當時德意志領土名義上歸神聖羅馬帝國管轄,這個帝國跟咱們理解的大一統,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非常不一樣,而是通過一層層的分封建立封建體系來彰顯存在的,所以後世人說這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 圖爲三十年戰爭爆發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所謂帝國不過是由七個選侯國、數百個政治實體和多如牛毛的騎士領地組成的鬆散邦聯
◇ 圖爲三十年戰爭爆發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所謂帝國不過是由七個選侯國、數百個政治實體和多如牛毛的騎士領地組成的鬆散邦聯

對於神聖羅馬帝國來說,其統治的法理來自於對天主教的擁護,自然天主教會在帝國領地內也有不少的勢力,比如有不少城市不歸帝國或任何封建主管轄,而是歸於主教。公元13世紀之後,隨着主教勢力在帝國境內衰微,原先歸屬他們管轄的城市紛紛取得獨立地位,它們當然不聽命於主教,也不會聽命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或者任何一個封建領主,既然形成了獨立政治實體,自然也不必向他們交稅。

◇ 圖爲著名的科隆大教堂
◇ 圖爲著名的科隆大教堂

這樣的城市就叫做自由市。如今德國的科隆,奧格斯堡和美因茨就是在這時候變成自由市的。人都是用腳投票的,這些自由市不用交沉重的賦稅,那一時期大批能工巧匠和商人們雲集這些自由市,因此這些自由市的發展非常迅猛。

但與此同時,這些自由市的繁榮也引來了封建領主的不滿,憑什麼你們不交稅啊,於是,他們經常組織軍隊打劫往來於自由市之間的商隊,這對自由市是個巨大的威脅。有鑑於此,一些自由市開始結成同盟,比如萊茵同盟和施瓦本同盟,甚至還有了自己的武裝衛隊,防衛封建貴族和強盜的劫掠,同盟內部的城市之間放棄徵收關稅,並通過協調的方式解決爭端。這種同盟非常有效地保衛了自由市的利益,但萊茵同盟和施瓦本同盟卻在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解散了。

◇ 圖爲15世紀末的呂貝克城
◇ 圖爲15世紀末的呂貝克城
◇ 圖爲今天的呂貝克城
◇ 圖爲今天的呂貝克城

但是自由市結盟的傳統卻延續了下來,德意志北邊的一些自由市,比如科隆,呂貝克,漢堡和不來梅,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他們的商人很早就在同丹麥挪威,甚至不列顛做生意了。科隆商人曾經爲獅心王理查支付鉅額贖金,以此換來了在英格蘭的免稅和貿易特權。隨後呂貝克和漢堡的商人緊隨其後,這些德意志地區商人在英格蘭有福同享,形成了早期的商業聯盟。

與此同時,呂貝克所在的薩克森公國開啓了前往波羅的海的通道,呂貝克商人迅速跟進,在瑞典和俄羅斯建立商站,並控制了當地貿易。此時德意志商人的控制力遍及波羅的海,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由於文化語言都相同,又擁有共同的海外利益,在不同地區經商的德意志商人集團開始聯合,以減少競爭。

1210年呂貝克和漢堡同意在經商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並彼此在本城中保護對方的商人,1241年兩座城市爲了保護海盜和襲擊者結成了共同的聯盟。到了1282年,在倫敦和布魯日地區跟漢堡呂貝克相關的德意志商團可以得到兩座城市的法律庇護,自此,漢薩商業同盟正式形成。這“漢薩”一詞來自哥特語的“軍隊”或者“連隊”,在商業中指代行會或者外出的商業團體。這“漢薩同盟”,字面意思就是“保護在外的德意志商旅之同盟”。

◇ 圖爲漢薩同盟鼎盛時期的管轄範圍和貿易網絡
◇ 圖爲漢薩同盟鼎盛時期的管轄範圍和貿易網絡

漢薩同盟雖然是個鬆散的商業聯盟,但內部也有嚴格的規定,加入同盟要符合嚴苛的條件,比如城市必須得是自由市,還得沿河沿海以便貿易,入盟申請也得經過成員的討論批准,入盟後還得繳納會費。

不僅如此,加入漢薩商業同盟之後自由市的許多政治權力也被削弱了,比如在過去,自由市可以隨便對別處宣戰,但加入漢薩商業同盟之後,想要宣戰必須得經過它周圍四個同盟內自由市批准纔行。而且在同盟的集市上,禁止同非同盟的商人進行貿易,等等等等。儘管擁有這麼多嚴苛的規定,但畢竟加入同盟之後就可以在波羅的海到北海一帶進行貿易,還是非常值得的。

漢薩同盟的效果非常好,幾年之後就有其他城市加入。公元1300年,波羅的海的所有德意志自由市都加入了漢薩商業同盟,在1356年,呂貝克召開了第一屆漢薩商業同盟大會。成員已經有五十六個。

◇ 圖爲16世紀末的維斯比
◇ 圖爲16世紀末的維斯比

漢薩同盟的宗旨是“對內一致,對外和平”。商人們在這麼大的區域內賺取鉅額財富,這個基於貿易的同盟不可避免地跟政治甚至軍事會牽扯關係。對於北歐和西歐的很多封建君主國而言,他們的經濟就是基於簡單的莊園,產品單一,生產效率低下,而如果他們接納漢薩同盟,不但自己莊園的產出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賣到國外,他們自己還能獲得更優質的外國商品。

與此同時,漢薩同盟在某地開設商站,也會給當地領主一筆金錢,所以各國封建君主非常歡迎漢薩同盟進駐,14世紀的時候,漢薩同盟在英國倫敦,比利時布魯日,挪威卑爾根和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開設了四個最大的商站,其他小的商站不計其數。這些商站包括了市場,商人住宅,仲裁審判所等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完善,秩序運轉良好的商站是漢薩同盟最寶貴的財富,可以說沒有這些商站,也就不會有漢薩同盟,對於這些商站,同盟也晝夜派人看守。

◇ 圖爲16世紀初在英國的德國商人
◇ 圖爲16世紀初在英國的德國商人

當時丹麥垂涎瑞典一處漢薩同盟的商站想來騙來偷襲,甚至引發了整個同盟和丹麥的戰爭。同盟建立了自己的海軍,其政治軍事影響力在西北歐是首屈一指的,他們多次左右丹麥和瑞典的王位繼承,英格蘭國王甚至有好幾次缺錢,把王冠抵押給漢薩同盟以獲得貸款。商人左右政治格局在國人看來難以想象,但這就是當時西北歐的現實。

不過,這漢薩同盟也有着各種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財富分配不均。漢堡呂貝克的一些大商人自然是賺的盆滿鉢盈,但絕大多數加入聯盟的中小商人並沒有獲得和努力相對應的財富,這也引起了他們極大的不滿。西北歐被漢薩同盟壓制的君主們,而西北歐的君主們也在努力擺脫漢薩同盟的影響。自從玫瑰戰爭之後,統治英格蘭的都鐸王朝不斷剝奪海外商人的特權,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更是宣佈成立了五港聯盟,算是用漢薩商業同盟的辦法反戈一擊。

◇ 圖爲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 圖爲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此後不久,強盛一時的勃艮第公國和迅速崛起的尼德蘭聯合省爲了繞開漢薩同盟,在佛蘭德斯新建了港口安特衛普,從此之後,尼德蘭地區,尤其是荷蘭的商船隊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境內河道衆多的特點,取代了漢薩船隊,慢慢成爲了海上馬車伕。

17世紀之後三十年戰爭中,漢薩同盟的核心地區遭到了極大破壞,標誌着漢薩同盟的衰落。此後歐洲乃至世界商業的主角變成了荷蘭和英格蘭,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也在西北歐遍地開花,並影響了人類往後幾百年的歷史。

雖然漢薩商業同盟在歷史上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但它是商人掌握權力,跟貴族領主國王分庭抗禮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很多人對資本主義有一種誤區,那就是隻要商人有錢經濟發達就算是資本主義了,可是如果商人一點權力都沒有,富家翁被官府搞破產,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只有商人有政治權力,商業才能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人類也才藉助這樣的商業革命走向近代。在這個過程中誕生的資產階級沒有貴族頭銜,也沒有封地,但憑藉着財富資本和貿易撬動了歷史的進程,從這個角度講,漢薩商業同盟當然值得如今的德國爲之驕傲,他們的國營航空以漢薩命名,那是再正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