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來自前蘇聯的坦克殲擊車,由OKB-40設計局設計生產的ASU-85坦克殲擊車。

在二戰期間,受制於運輸機的運載能力,空降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一支輕步兵部隊。當時各國空降兵普遍使用的滑翔機載重能力有限,而運輸機大部分也只能運送人員和補給。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部分國家採用空投輕型反坦克炮的方式,到二戰後期,美軍爲空降部隊配備了“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一定程度上增強的空降部隊的反坦克能力。
但無論是輕型反坦克炮,還是反坦克火箭筒,都很難正面同敵方坦克交戰。而作爲敵後作戰的空降兵,還是需要一種能夠具備反坦克能力的裝甲車輛。爲此,蘇聯陸軍在1950年服役了第一種專用的空降戰車:ASU-57坦克殲擊車,這輛戰鬥全重僅3.4噸的小玩意搭載了一門57毫米CH-51坦克炮,能夠擊穿同時期大部分西方坦克的側翼和後方。同時該車可以由運輸機運載和空投,這也使得蘇聯空降兵首次具備了反坦克能力。

冷戰開始後,蘇聯空降軍發現,早年裝備的ASU-57坦克殲擊車存在各種問題,當時的運輸機載重能力有限,因此ASU-57的裝甲非常薄 ,其僅能抵擋7.62毫米步槍彈。此外該車使用半開放式戰鬥室,在覈戰爭的背景下,這種不具備三防能力的坦克就相當於裸奔。
爲此,空降軍迅速啓動了新型坦克殲擊車的研製工作。1953年,基於PT-76兩棲坦克底盤的原型車在OKB-40設計局下屬工廠內下線,被命名爲573工程,同年開始進行測試。1956年,空降軍接收了首批三輛預生產型號,進行測試評估。1958年,新型坦克殲擊車正式定型,被命名爲ASU-85.1961年,該車正式量產並列裝蘇聯空降軍使用。

相比於臨時改裝的ASU-57等一系列車輛,ASU-85採用了全封閉戰鬥室,總算具備了三防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裝甲防護能力。爲減少重量,ASU-85沒有炮塔,火炮直接安裝在車體前部。車組成員四人,分別爲車長,炮手,裝填手和駕駛員。

動力系統方面,ASU-85搭載一臺卡瑪茲206型直列六缸水冷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210馬力。推動戰鬥全重15.5噸的ASU-85時,最大速度45千米每小時,作戰半徑230公里。
火力配置方面,ASU-85搭載一門85毫米D-70坦克炮,該炮是二戰時期T-34坦克搭載的ZIS-53型坦克炮的衍生型號。主力彈種爲3BK7尾翼穩定破甲彈,最大穿深300毫米,能夠擊穿同時期西方主力坦克的正面裝甲。輔助彈種方面,ASU-85可以發射OF-372榴彈。

副武器方面,ASU-85搭載一挺7.62毫米SGMT車載機槍,該車沒有安裝煙霧彈發射器和引擎煙霧裝置。
防護方面,雖然ASU-85相比於ASU-57.防護能力有所提高,但其正面最厚處仍然只有150毫米,側面則只有13毫米,後部爲20毫米。整體防護能力哪怕放在上世紀60年代都屬於裸奔水平,因此其主要依靠速度和相對矮小的車體躲避敵軍的攻擊。

火控方面,作爲一輛冷戰坦克,ASU-85安裝了夜視儀,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同時該車搭載了早期測距儀,能夠對遠距離目標造成傷害。
除了被蘇聯空降軍裝備,ASU-85還曾經提供給華約國家,主要是波蘭和民主德國。此外越南曾在上世紀越南戰爭期間接收了一部分ASU-85.目前仍有5輛正在服役。

在加入蘇聯空降軍服役後,ASU-85參加的首次實戰是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政變”行動。但當時ASU-85並沒有進行空降,只是由運輸機運送到前線參戰。隨後在1979年,ASU-85和蘇聯空降軍一起參加了入侵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這些車輛一直在蘇聯軍隊中服役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被更加專用的BMD系列空降戰車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