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說一說爛尾娃

最近學了一個詞,叫做爛尾娃。

其實很多家長初爲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很高,那麼家長會在孩子小時候付出非常多的時間精力,資源,望子成龍。因爲孩子小時候比較容易服從,所以通常會有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學習壓力的逐漸增加,以及家長的約束效力逐漸減弱,很多問題就開始逐漸失控。

情緒失控,抑鬱,已經成爲青少年高發的社會現象。

逆反心理,自暴自棄,在網上也能看到很多案例,有些是高中開始突然成績斷崖式下跌,有些是已經進入了很好的大學,然後突然放飛自我,最後甚至無法完成學業。

有些家長就不理解,說爲什麼孩子小時候好好的,大了之後突然就不對了。其實所謂小時候好好的,可能只是一種家長的錯覺。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有嚴重的問題了。有些家長會非常後悔,知道自己不該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那麼也有一些就是一直不認爲自己哪裏錯了,說到底都是爲了孩子好,用這套說辭來麻痹自己。

其實要說的舊文裏都有,但是看看這些現象還是忍不住吐槽,想額外說一些。

其實一個正常的小孩子,自然是有上進心的,想進個好中學,好大學,想找個體面的工作,人之常情,但是家長過度去強調,過度給予壓力,反而讓孩子失去這方面的動力和追求。

孩子爲什麼失去自我追求的動力,因爲家長灌輸了錯誤的引導理念,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範例。

我那麼辛苦生你養你,你難道不該好好學習麼。

我爲了你犧牲那麼多,你難道不該努力讀書麼。

你看誰家的孩子讀書那麼好,街坊鄰居都誇他們家教育的好,你怎麼就不行,讓我們丟臉。

這就是前文說的,->孩子的前途,不,那不重要

說來說去,都是家長從自己出發的麼,哪裏是爲了孩子。這種灌輸的越多,孩子自我驅動力就越差。

向上追求應該是一件主動的事情,家長應該是基於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向上追求。

你說說你長大想幹什麼,你想當***,好啊,我支持你,但是沒有文化和知識可是當不了***的。咱們一起努力去實現它好不好。

你喜歡玩遊戲,你知道遊戲是怎麼設計和開發出來的麼,你想不想以後自己也設計遊戲,讓別人玩你開發的遊戲,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知道需要什麼知識才能做出一款遊戲麼。

分清主次,家長是輔助,引導,讓孩子追逐自己的目標,哪怕是這個目標是家長誘導的,也是要讓孩子真正自己認可纔可以。

心理健康和孩子的自我追求,是真正能保證年輕人持續向上的基礎。只有自我追求這個點存在,纔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其實從我很多讀者反饋來看,有不少年輕人已經喪失了自我追求,而這裏一個非常可悲的事實是,越是嚴苛要求的家長,越會抹殺子女的自我追求。他們對子女小時候成績的苛求和基於此的自我感動,往往纔是抹殺孩子持續前進能力的元兇。

家長放鬆一點,讓孩子也放鬆一點,不要太在意小時候的學習進度和成績,不要過度攀比,其實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以前轉發過的金句,再提一次,好的教育,是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焰。

第二個要說的是,我朋友圈看到一個金句,特別想分享一下,所謂好運,並不是你躺在那裏好事就砸到了你,而是你的努力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這句太經典了。

我們知道一個殘酷的事實,其實,這個世上,很多努力付出是沒有回報的。

那麼回到今天主題,教育也存在這個問題,爲什麼努力付出沒有回報,真的是運氣麼?

我講過一個概念,把運氣這個詞換成概率,可以更好的提升認知。

其實,所謂努力付出,我們要關注兩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追求的目標,與付出的效率。

我舉個極端的例子,因爲比較容易理解,你讓籃球之神喬丹去圍棋學校,每天強迫他學習十五個小時圍棋,練個七八年,也許,我是說也許,也許喬丹可以成爲一個水平還說得過去的業餘棋手,但是那也只能是默默無名的一個業餘棋手而已,能打進圍棋職業賽事的概率基本爲0.然後,你讓柯潔去籃球俱樂部,每天練習八個小時籃球,練個七八年,我估計也許能進什麼中學籃球校隊當主力,但是想進清華校隊基本上是沒可能的,更不要奢望nba。

如果一個人努力的方向,不在他真正的興趣,天賦的領域,他想要得到所謂傑出的結果,就很難。

強迫孩子去學不感興趣的東西,去追逐不屬於他的夢想,徒勞無功,而且會浪費掉真正屬於他的機會。

然後關於效率,舊文說過,學習這件事,不是投入時間越多就越好。知識點要從底層邏輯思考,去理解。

我前幾天看小紅書有所謂小學奧數輔導題講解,老師一本正經的講解題思路,我看着就來氣,那樣的奧數題目,數字遊戲而已,所謂解題思路僅僅是針對極端巧合情況下的一種湊數遊戲,不具備通用性,因果鏈都是錯的,用這種思路學習數學骨子裏就是錯的,這不是真的數學,只是一個拼湊答案的數字遊戲。在我眼裏,這是負價值的知識點。

然後網上有一些所謂考公講解,也是看的讓人尷尬,坦白說,我沒考過公,我也不知道具體考公是個什麼流程,我只是看某些考公講解的視頻,都是什麼他媽的狗屁題目,在我眼裏,這種屬於負價值學習,越學人越傻,越學越沒有邏輯,賣弄文字遊戲而已。

現在有一些科目的教育內容在我眼裏其實是負價值的,學習負價值內容其實是一種內耗,因爲會損害真正的邏輯能力和判斷力。但這個話題我不能展開,我也沒辦法解決,有時候我們也必須面對,這也是我說的,很多老闆們把孩子放到國外,很多時候也可以少一些無謂的學習內耗。當然,海外也會有一些負價值的教育內容,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某些政治正確,也是各種一言難盡。

什麼是學習效率,你學到的東西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可以解決同類的所有問題,是否能做到舉一反三,把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點融會貫通。

我說過我中學的時候經常抄作業,可能這和傳統意義的好學生不太一樣,但我確實不是那種無腦抄,我是快速理解別人的解題思路,甚至可以給對方查錯補缺。我把這個當作一個很好的學習經歷,鍛鍊理解力,拓展思維方式。坦白說,上大學後確實無腦抄作業了,那時候真的缺乏前進的目標,那是後話。

精神飽滿,態度積極的時候,學習效率就會高,反之就不行,如果睡眠不足,休息不充分,然後情緒低落,是學不進東西的,耗時間是沒意義的。

孩子追逐自己設定的目標(哪怕是家長誘導的,但是是孩子真正認可的),態度會積極很多。那麼再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包括利用AI,利用互聯網,尋找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學習效率,這時候,他們所做的的付出,得到預期回報的概率纔會提升。

另外,子女的成長是需要全方位的成長,而不僅僅是成績,身體的發育,情感能力的發育,特別是共情力的培養,以及社交能力,溝通能力,都是成長重要的部分,唯成績論,唯學習論,那麼遇到挫折,遇到挑戰環境,或者遇到家庭一些變故,無力應對,就會自暴自棄,沉淪墮落。

第三條要說的,中國家長很常見的一個教育問題是打壓模式,我必須承認,我自己也存在這個問題,我對我女兒教育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現在雖然意識到了,但很多時候也難以完全避免,簡單說就是批評太多,責備太多,鼓勵太少,支持太少。

孩子的信心,自我驅動力,自我價值展現,往往被各種打壓,各種否定。

學會每天誇一誇自己的孩子。

當然,我必須說明,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個度,西方誇孩子不遺餘力,也不見得都是好事,北美很多年輕人真的是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對世界的認知幾乎是空白,卻整天自信的不行。

批評和誇獎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尺度,對於大部分中國家庭而言,我們是批評的太多,獎勵的太少。

然後,最後一條,我知道,很多人說的,現在社會向上機會少,就業壓力大,各種沒辦法什麼的,這,確實,我也沒辦法,這也不是我能解決的,但我說過的,家長視野寬一些,自己的資源多一些,孩子出路就會多一些。此外,讓孩子增加自我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在當下社會,依然是有效的。

希望以後少點爛尾娃,多一些付出有回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