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美國工人爲何不推翻資本主義?

今年第三次領到封條,沒想到蘇聯史也進入了保護動物行列,一言難盡,還是言歸正傳。

最近美國港口工人開展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罷工,再次讓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浮出了水面:美國工人有槍,爲什麼不推翻資本主義?

1919年9月1日,在蘇聯的支持下,美共成立,第三國際歡欣鼓舞,美帝國的喪鐘即將敲響。

爲何以蘇聯爲首的第三國際會如此樂觀?因爲美國擁有龐大的工人階級,他們手裏有槍,而且美國又不禁止思想宣傳,而蘇聯最擅長的就是一手抓槍桿、一手抓思想,如法炮製之下,美國很快就要步沙俄的後塵。

然而,一開始就非常不順利,美國工人對那一套毫不感冒。第三國際總結教訓認爲,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正值柯立芝繁榮時期,一個藍領工人竟然可以住別墅、開汽車,家用電器應有盡有。如果要漲工資就配合工會即可,他們週末要陪老婆孩子去度假,根本沒有心情去推翻自己的幸福生活。

1929年,美國爆發大蕭條,這簡直是天造地設的條件,但美共搶奪工會指揮權的行爲,卻遭到了工人階層的極大抵制。爲何會這樣?爲什麼美國的工人不去推翻資本主義?

第一、階層比較開放

不少大V喜歡諷刺美國的貧富差距,美國確實存在不小的貧富差距,這是事實,但不是真相。

真相是美國的貧富階層不是固化的、不是僵化的,不是不可逾越的。無數企業一夜之間破產,又有無數窮小子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比如谷歌集團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父親邁克爾·布林,就曾是蘇聯計劃委的一名數據粉飾工。

美國人不相信平均主義,因爲平均主義只會帶來奴役。美國人只信奉機會平等,因爲機會平等,才能通過勤勞致富,所以大部分美國人更願意去爭取具體的利益,走個人奮鬥的道路,而不是去改天換地。

第二、工會發揮效用

美國的工會不是花瓶。當然,美國工會的有些手段是不是符合經濟規律,另當別論。

美國工人的高工資和高福利,一方面受益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美國工會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24年前8個月,美國航運業的利潤暴增280%。從2020年到2023年,全球航運行業利潤超過4000億美元,所以美國港口工人要求加薪的訴求符合市場規律。

如果通過談判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的,那爲什麼還要推翻資本主義?難道換一個主義,美國港口工人的收入就會提高嗎?歷史的經驗告訴了美國的工人,那是癡人說夢。

第三、中產的壓艙石

最不穩定的社會結構是啞鈴式,兩頭大、中間小,特權階層與普羅大衆的嚴重對立,是革命爆發的最佳土壤。

然而美國社會始終是兩頭小中間大,是橄欖球型的社會結構,中產階級佔了國民的大部分,他們雖然也有很多不滿,但還沒淪落到只剩下一根鎖鏈的地步,因此並不歡迎革命。

所以,龐大的中產階級,構成了美國社會的壓艙石。任何變革或改革,如果得不到中產階級的支持,自然就很難成功。

第四、自由深入人心

二戰之後由於全民普選,西歐的工人階級佔有了碾壓性的人頭優勢,讓左派長期執政,他們節制資本,大幅改善工人福利,歐洲的高福利便是他們改革的成果。

但美國不同,美國的左派,信奉的是傑斐遜,他們認同民主,但更主張自由。自由精神在美國深入人心,美國人可以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甚至也有不少人反對私有財產,但它們不會反對自由、寬容、法治的自由主義精神。

而且宗教精神與自由精神還進行了有機結合,基督教是美國秩序的最大根基,因此美國的工人階層更願意維護美國傳統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比如著名的紅脖子們,他們寧願相信特朗普,也不投身革命。

第五、糾錯機制齊備

美國人可以通過選舉、立法等合法手段來對社會進行改革,甚至開展像羅斯福新政這樣大幅度的變革。美國工人蔘與立法和改革的權利,能夠看得見、摸得着,他們自然珍惜自己的權利。

同時,因爲自由的輿論空間,美國各個組織派別都可以公開而充分地辯論,美國工人有足夠的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比較和選擇。誰在唱高調,誰在辦實事,對比之下、一目瞭然。

就像傑斐遜的名言:一切謬誤,只要大家可以自由反駁,就不危險了。

第六、地方自治強大

美國聯邦政府只管和整個國家相關的事情,比如國防、外交,而不介入老百姓的具體生活。美國的各州政府卻要管民法、治安等等人民生活的一切。

美國國父們認爲,經濟的活力,人民的自由,都來自強大的人民自治。

而且美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也使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的評判更注重可行性和實際效果。所以美國允許進行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試驗,比如著名的歐文公社,比蘇聯還要早100年,但很遺憾也失敗了。

一百多年前,兩位導師最喜歡的國家就是美國。他們認爲,在人類文明中最有希望、最有條件推翻資本主義的就是美國。

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不知是誰出了錯,最先推翻資本主義的卻是他們最看不起的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