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盛產皇帝,還喜歡對外輸出皇帝。比如向英國輸出了喬治二世和喬治三世。1760年喬治三世上臺,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英國登頂世界霸主,喬治三世一直努力實現權力集中,做一個真正的皇帝。但他的所作所爲,遭到了英國各階層的抵制,1780年,喬治三世喪失了大部分權力,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正式形成。
幾乎與喬治三世上臺的同一時間,德國還向俄國輸出了一位皇帝,這就是葉卡捷琳娜。

彼得大帝去世後,俄國的西化進程開始倒退,所有的改革均被廢除,首都也從聖彼得堡,回遷到了保守勢力集中的莫斯科。
這一時期,俄國的上層貴族勢力,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德系貴族開始掌權。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出生在德國的貴族,從小受啓蒙思想薰陶,她熱愛閱讀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等啓蒙思想家的作品。
1744年,她遠嫁俄國,成爲了彼得三世的妻子。但她根本瞧不起彼得三世,她在乎的是彼得的權力。1762年,她策劃禁衛軍發動政變、登基成爲女皇,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上臺後,爲了籠絡貴族、穩固權力,她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對貴族大規模的論功行賞,給予大量的土地、金錢和農奴。第二、鎮壓全國的農民起義。第三、向西方國家開放市場,取得他們的支持。
一切穩定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宣稱自己是彼得大帝事業的繼承者,將推行“開明專制”,她主動和提倡開明專制的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通信,以提高自己的聲譽。
她宣稱將建立法治的俄國,1767年她發佈了《法典起草指導書》,裏面洋溢着啓蒙思想,她還成立了立法委員會,整個俄國的知識界都爲之振奮。然而這個委員會,直到7年後關閉,也沒有出臺一部法律。因爲,法治只是葉卡捷琳娜的旗號,人治纔是她的想法。
比如她宣稱將普及教育,她的確大規模的建立了學校,組織編寫教材,併成立了教師監督培訓體系,但她的教育改革只是爲了愚弄俄國人,因爲貴族和平民接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樣。貴族學的是世俗化、科學化的知識,平民學的卻是宗教化、農奴化的內容。爲什麼她要這麼做?
葉卡捷琳娜解釋的很清楚:如果平民和我們懂的一樣多,他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服從我們。

還比如她提出要實行全民福利,但卻從未推行過一種。她創立了許多報刊,讓人們各抒己見,目的卻是爲了引蛇出洞,俄國僅有的幾個啓蒙思想家,如拉吉舍夫等等,紛紛被自殺。
葉卡捷琳娜在開明方面的改革,可以說是毫無建樹,但在專制方面的集權,卻卓有成效。
比如她成立了女皇辦公廳和最高宮廷會議,作爲國家的最高行政機構,直接架空了參議院。她還改組陸軍委員會、海軍委員會以及外交委員會,由她親自主持。
1785年,她頒佈《御賜貴族特權詔書》,對貴族的特權地位在法律上進行了確認。貴族擁有農奴的支配權,土地資源的壟斷權,開辦工廠的經營權,自由外出的學習權等等特權。同時免除了貴族的賦稅、徭役等等義務,貴族成爲了真正的自由階層。
所以,俄國的農奴制在她的時代達到了頂峯,這就導致俄國的農民起義不斷。從1762年到1772年,僅僅10年間,俄國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就有50多起。
爲了更好地鎮壓農民起義和對外擴張,她大力扶持軍隊和軍工企業。從1762年到1796年,俄國的軍隊總數從33萬增加到125萬,海軍的主力艦達到59艘。
葉卡捷琳娜在繼承彼得事業的同時,當然也繼承了彼得的擴張思想,也就是在陸地上實行地域性蠶食,在海域上奪取出海口,兩者結合、以此稱霸世界。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侵略土耳其、瓜分波蘭、入侵波斯,攻打印度、入侵瑞典、鎮壓法國等等,幾乎侵略了與俄國接壤的所有土地。她還制定了佔領黑龍江的遠東政策,如果不是因爲她情夫的去世,後果不得而知。
她說:假如我能夠活到兩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那葉卡捷琳娜龐大的財政和軍費開支來自哪裏?葉卡捷琳娜雖然不懂經濟學,但知道拿來主義。
第一招是工商業改革。1775年11月,她發佈了“工商業自由宣言”,給予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允許僱傭農奴。她還鼓勵企業開展海外貿易,與西歐國家建立商業往來,給予一定的關稅優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第二招是國有化改革。她沒收了大量教會和地主等等勢力的產業,轉歸國家所有。
經濟上的工商業改革和海外貿易政策,是葉卡捷琳娜改革中僅有的亮點。但與彼得大帝死後的局面一樣,葉卡捷琳娜死後,俄國又陷入了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面。葉卡捷琳娜有限的經濟改革也蕩然無存,最終爲特權階級作了嫁衣。
葉卡捷琳娜,以開明之名、行專制之實。她的這一行爲,正是俄國徘徊於東西方的一個表現。
葉卡捷琳娜雖然深受西方啓蒙思想影響,但這些與個人權力比起來無足輕重。她想要坐穩皇帝寶座,必須走東方式的專制道路。
向東、還是向西,身處這樣的十字路口,對葉卡捷琳娜來說,可能是一個選擇題,但對俄國的歷史來說,卻不是一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