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外事不決看英國

凱末爾被土耳其尊爲國父,他憑一己之力拯救了土耳其,並將土耳其引上了現代化之路。

他曾給土耳其留下了三句政治遺言:

第一、發生大規模戰爭時,土耳其一定要保持中立,如果必須選邊站隊,那麼就站在英國的一邊,因爲英國總能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第二、在全球事務中做選擇時,要站在英國人那邊,因爲他們擅長做選擇題。

第三、如果國家有伊斯蘭化的傾向,軍方可以發動政變,對宗教勢力進行清洗,甚至推翻民選的政府,而不用負任何責任。

這三句話,前兩句體現了凱末爾的精明,第三句話則是凱末爾對現代文明理念的確認,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土耳其開歷史倒車。

所以時至今日,凱末爾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是土耳其的定海神針。

1881年5月19日,凱末爾出生在希臘的薩洛尼卡地區。當時的薩洛尼卡地區,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地。

凱末爾的母親是個虔誠的穆斯林,父親經營木材生意。

凱末爾父親的思想非常開明,在凱末爾6歲時,就把他送進了當時剛剛開辦的新式世俗學校。但在凱末爾小學快畢業時,他的父親因爲經濟拮据、積鬱成疾,47歲就離開了人世。

凱末爾回到了農村放羊看田。苦難的童年培養了凱末爾與逆境抗爭的頑強性格。

1893年,年僅12歲的凱末爾偷偷跑到了城裏,參加了軍事考試,因爲成績優異,被薩洛尼卡軍事預備學校破格錄取。

1899年,凱末爾被保送到伊斯坦布爾的軍官學校深造。他在接受軍事知識和訓練的同時,開始大量閱讀進步書籍,關心國家大事。

1902年畢業時,他因爲閱讀“禁書”和對君主不忠,而遭到逮捕。3個月後,他被派往敘利亞的騎兵團服役,相當於被流放。

凱末爾越來越多地看出了奧斯曼帝國的腐朽。他決心同腐朽做鬥爭,進而走上了與帝廷對抗的道路。

1906年.凱末爾在軍營成立了祖國與自由協會,他的誓言是:用革命來回答專制,自由是解放之母。正是從這一刻起,凱末爾雖然把右手依然放在《古蘭經》上,但左手卻緊緊握住了手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凱末爾敏銳地指出,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將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凱末爾主張土耳其保持中立,但他的建議未被採納。

不過作爲軍人,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奔赴前線,並保衛了首都伊斯坦布爾的安全,從而讓他個人的威望達到了頂峯。

然而,凱末爾的軍事天才並不能挽救奧斯曼帝國戰敗的命運。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奧斯曼帝國丟掉了15世紀以來侵佔的所有領土。

1920年1月,協約國入駐伊斯坦布爾,蘇丹政府決定解散議會。凱末爾抓住時機,於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另立國民議會、組建政府,並當選第一任總統。1923年7月,協約國承認了土耳其的主權。

如果說土耳其建國前,凱末爾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上,那麼建國後則在於他成功推行了改革。

凱末爾的一系列改革,讓土耳其逐漸擺脫了奧斯曼和穆斯林的過去,他通過一個“取代”和兩個“分離”的政治策略,成功實現了現代國家的構建。

一個“取代”,就是用共和制取代了蘇丹制。兩個“分離”,一是迅速的實現政教分離,二是逐步的實現軍政分離。

他廢黜了蘇丹,建立了共和制。他廢黜了伊斯蘭教的哈里發,撤銷了傳統的教育部和宗教部,廢除了宗教學校,建立了統一的世俗公共教育制度。他取消了宗教法庭,代之以民法爲基礎的法律制度,並確定了國民議會的立法權。

1924年,凱末爾規定,議會中的軍官必須退出軍職,軍人必須離開立法機構,軍權僅限於軍營之內,不能凌駕於政府之上。就這樣,他實現了軍官的文職化。

他提醒說:議會和報紙就是爲了監督批評政府和軍隊,我的將軍們,請你們最好習慣這一點。

土耳其軍人遵守了凱末爾的規定,哪怕先後於1960年、1971年和1980年發動三次政變,但每次都在政變發生後的一兩年內就回到營房。

爲了推行改革,凱末爾不惜絞死了一切反對者。他試圖以此來刺激土耳其人的神經,告訴他們舊秩序和舊觀念就要成爲歷史,新秩序和新觀念勢不可擋。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土耳其人97%以上都信仰伊斯蘭教,但在凱末爾的強力政策之下,改革過程卻出奇的順利。

凱末爾鼓勵人們學習歐洲語言,還明文規定,土耳其文要用羅馬字母而不是阿拉伯字母來書寫,從而斬斷了土耳其與中東的文化聯繫。

凱末爾還發明瞭土耳其民族,他不惜僞造歷史以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這是民族主義者的常見手段。

當然,凱末爾雖然使得土耳其從君主專制政體走向了民主共和,但也走向了個人強權的另一端。

儘管他已去世幾十年,但他的影像依然如同幽靈般盤旋在伊斯坦布爾的上空,在每一位當權者的身下投下陰影。

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去世。他說:我終會歸於塵土,而共和國卻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