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中國產主戰坦克,中國軍隊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主戰坦克”,由201研究所設計,617工廠(現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廠)生產的88式主戰坦克(正式編號ZTZ-88)。

上世紀60年代,隨着中蘇兩國關係惡化,雙方在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部隊,局勢一度十分緊張。面對蘇聯巨大的軍事壓力,當時中國軍隊的主力坦克仍是從T-54坦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59式中型坦克,其無論是火力還是防護都嚴重落後於蘇聯同時期列裝的T-62坦克。

珍寶島衝突期間,中國軍隊曾繳獲了一輛蘇制T-62坦克“545號”,該車隨後被送往第五機械工業部進行研究,並以59式坦克爲基礎,吸收T-62坦克部分技術研製出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製的69式中型坦克。但69式在其定型的1974年屬於“服役即落後”的狀態,在火力,防護,機動三大指標上仍不能達到二代坦克標準。

1978年4月,中國國防科工委,國防工業辦公室和第五機械工業部召開聯合會議,討論研製第二代主戰坦克,在確認了二代坦克指標後,於同年啓動了1224工程,該計劃由於技術儲備不足,因此沒有正式定型,僅用作技術研究和儲備。

時間來到80年代,隨着中西方”蜜月期“的到來,科研部門得以接觸到大量西方先進裝備,通過引進和仿製這些設備,升級自身裝備的方法來提升戰鬥力。在此基礎上,1981年,五機部確定了第二代坦克的技戰術指標,並提出同時發展自用和外貿兩種型號。617工廠爲主要部門,201研究所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1985年,新型坦克原型車製造完成,次年開始進行測試。1987年完成大部分測試項目。1988年2月,裝甲兵定型委員會正式定型,命名爲ZTZ-80主戰坦克,其中自用的80-I主戰坦克後續改名爲ZTZ-88.即88式主戰坦克,而用於外貿的80-II坦克後續發展爲85式主戰坦克。

和作爲第一代坦克的59.69.79式坦克不同,88式主戰坦克在外形上的最大區別在於使用每側6個小直徑負重輪,取代了此前廣泛使用的5個大直徑負重輪(即“五對輪”)。底盤的承載能力和車輛機動性也因此提升,在面對更加靈活的敵方目標時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

動力系統方面,88式主戰坦克搭載一臺12150ZL型柴油發動機,額定功率730馬力。最大行駛速度57千米每小時,作戰範圍500公里。
火力配置方面,88式主戰坦克的兩個主要量產型號:88A和88B都配備105毫米線膛炮,但型號不同。後者配備的83式坦克炮是基於L7的直接仿製品,而前者配備的ZPL-94式坦克炮倍徑更長,發射同樣穿甲彈時穿深更高。


彈種方面,兩者的主力彈種都是DTW-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最大穿深351毫米(83式坦克炮發射時爲337毫米)。輔助彈種方面,除了常規的DTP-1尾翼穩定破甲彈,88式主戰坦克還可以發射DTB-1近炸引信榴彈(攻擊直升機),DTJ-1碎甲彈(攻擊敵軍工事等固定目標)和BTM-1被帽風帽半穿甲彈(攻擊輕裝甲目標)。其彈藥豐富程度很高,面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目標。
此外,隨着15式輕型坦克正式服役,一同服役的還有最新型的105毫米DT-0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據稱其在2000米最大穿深600毫米,理論上能夠對抗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
副武器方面,88式繼承了“鍋蓋頭”家族的傳統配置,即一挺12.7毫米54式高射機槍和一挺7.62毫米59式坦克機槍。此外該車還在炮塔兩側安裝了共計8個76毫米煙霧彈發射器,以及引擎煙霧裝置。

防護方面,88式主戰坦克因爲仍然採用半球形鑄造炮塔,因此炮塔部分只有均質鋼裝甲,車體首上焊接了一塊複合裝甲板,但其最大抗穿也只有300毫米,炮塔正面280毫米,車體側面70毫米,炮塔側面170毫米,後部則均爲40毫米。整體防護水平仍舊比較落後,特別是針對新型次口徑彈藥防護能力不足。

火控方面,88式主戰坦克搭載了改進後的37A火控系統,包括被動夜視儀,激光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88A和88B在後期服役時都升級了ISFCS-212火控系統,換裝了炮手低清熱成像,同時更換了新型彈道計算機,取消了備份的白光瞄準鏡。
1990年,88式主戰坦克開始列裝陸軍機械化部隊,作爲主力裝備使用。隨着96式,99式等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服役,88式坦克也開始退居二線,由於其誕生時間較晚,沒有趕上第二代坦克的黃金時期,因此其產量很少,到停產時總產量不超過300輛。

截至2021年,部分邊防部隊以及一些訓練單位仍在裝備88式主戰坦克,該車預計將服役到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