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來自法國的重型坦克,法國陸軍裝備的最後一種重型坦克,由AMX公司設計生產的AMX-50重型坦克。

二戰結束後,法國陸軍迅速啓動了軍備重整計劃,通過研製一系列裝備來恢復法國陸軍這支曾經的“歐洲第一陸軍”。其中,重型坦克是研製的重中之重,當時陸軍已經重啓了此前中斷的坦克研製計劃,最終成功就是ARL-44重型坦克,但這種坦克還在使用着一戰時期的坦克懸掛系統,同時火炮也是源自海軍的老式艦炮,整體技戰術水平嚴重落後。

由於ARL-44的性能問題,法國陸軍雖然捏着鼻子下令量產,但也僅計劃用作過渡,並授意擁有豐富坦克研究經驗的AMX公司研製新型重型坦克。1945年3月,新型坦克研製計劃正式啓動,項目代號141工程,後被命名爲AMX-M4.最初計劃爲30噸級中型坦克。
1945年底,AMX公司利用德軍遺留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以及自行研製的車體,製造了一輛原型車交付陸軍測試,原型車搭載了豹式坦克同款的邁巴赫HL-230汽油發動機,配備90毫米火炮。但陸軍在測試後指出,原型車性能僅僅達到了二戰前期重型坦克的水平,特別指出其30毫米的前裝甲厚度嚴重不足。雖然第二輛原型車將前裝甲加厚到80毫米,但整體重量超過了50噸,防護性能甚至還不如ARL-44.因此該項目被取消,陸軍要求AMX公司重新研製一型重型坦克,要求其性能要能夠匹敵蘇制IS-3重型坦克。

1949年,配備全新炮塔,經過完全重新設計的新型坦克樣車完成製造。次年交付法國陸軍開始進行測試。根據新型坦克的噸位,被命名爲AMX-50.其定位也從最初的30噸級中型坦克改爲50噸級重型坦克。

作爲戰後研製的全新重型坦克,AMX-50的底盤部分參考了德國虎式和豹式坦克,採用了交錯式負重輪,內側4個,外側5個。這種設計的優點在於對地形的適應性更強,能夠在相對鬆軟的地形上移動。但代價就是複雜的維護保養和高昂的成本。

AMX-50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其炮塔部分,該車採用了法國特色的“搖擺炮塔”,是基於AMX-13輕型坦克炮塔放大而成的。這種設計使得火炮在任何角度都可以進行裝填,缺點是俯仰角受到限制,複雜地形作戰能力不足。

動力系統方面,AXM-50配備一臺邁巴赫公司生產的HL-295型V12汽油發動機,該發動機設計最大功率1200馬力,實際輸出約850馬力。推動戰鬥全重50噸的AMX-50時,最大速度爲51千米每小時,作戰範圍250公里。

火力配置方面,AMX-50的五輛原型車都配備了不同的火炮,包括90毫米SA-47.100毫米SA-47/L58.120毫米SA-46四種火炮。其中確定安裝在量產型號上的是120毫米SA-46.該炮發射被帽風帽穿甲彈時最大穿深300毫米。輔助彈種爲殺傷榴彈。
副武器方面,AMX-50安裝一挺7.5毫米車載機槍,部分型號安裝了20毫米機炮或12.7毫米重機槍。該車沒有煙霧彈發射器。
火控方面,AMX-50採用白光瞄準鏡,沒有夜視儀,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但原型車配備了合像式測距儀,在攻擊遠距離目標時性能優異。
防護方面,原型車正面裝甲厚120毫米,炮塔前部90毫米,側後60毫米,車體側後35毫米。防護能力相比於同時期重型坦克依舊落後。雖然後期法國陸軍曾開發過一種“AXM-50重裝型”,大幅度強化了車體裝甲,但重量增加到70噸,因此最後也沒有被採用。
法國陸軍原計劃在1953年列裝該型坦克,但由於其配備的邁巴赫發動機一直存在可靠性問題,導致其列裝計劃一拖再拖。隨着破甲彈等化學能彈藥的大量列裝,傳統均質鋼裝甲的防護能力被大幅度削減,這導致AMX-50的地位進一步下降。最終在1956年,項目被取消,已經製造完成的五輛原型車被封存,其中一輛子啊索米爾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