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SU-76“防空型”——蘇聯 ZSU-37 自行高炮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來自前蘇聯的自行高炮,由第40工廠設計生產的ZSU-37自行高炮。

▲ZSU-37自行高炮
▲ZSU-37自行高炮

早在二戰爆發前,蘇聯陸軍就針對野戰防空進行了一些研究,包括將海軍的76毫米防空炮轉移到陸地上,安裝在輕型坦克底盤上作爲防空車使用。不過蘇聯陸軍在報告中指出,這種武器的對地效率要遠高於其對空效率,因此這些車輛並沒一大規模生產,僅生產了一小批用作教學和訓練。

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陸軍立刻發現,自己嚴重缺乏前線防空武器,特別是裝甲部隊的伴隨防空,由於前線急缺坦克,因此兵工廠只能將防空武器由卡車拖曳或者乾脆安裝在卡車上,這些“防空卡車”扮演的蘇軍大部分前線防空的角色。

▲搭載四聯裝馬克沁重機槍的嘎斯-AAA貨車
▲搭載四聯裝馬克沁重機槍的嘎斯-AAA貨車

隨着德軍將大量JU-87俯衝轟炸機部署到前線,蘇聯裝甲部隊的損失與日俱增,由於卡車底盤的防空車缺乏越野能力,速度也跟不上裝甲部隊,因此主要負責爲步兵部隊和後方單位提供防空,而裝甲部隊只能依靠少得可憐的車載防空機槍對抗肆虐的德軍轟炸機。

▲搭載一挺德仕卡重機槍的嘎斯-MM貨車(嘎斯-AAA的戰時簡化版本)
▲搭載一挺德仕卡重機槍的嘎斯-MM貨車(嘎斯-AAA的戰時簡化版本)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蘇聯陸軍曾嘗試使用半履帶車作爲底盤,但當時蘇軍的半履帶車基本是從卡車底盤上改裝而來,例如嘎斯-65和吉斯-42.但這種車輛速度很慢,哪怕是用於運輸補給都被蘇軍認爲無法勝任,因此未能大量服役。

▲採用吉斯-42半履帶車底盤的防空車,武器爲一門37毫米61-K高射炮
▲採用吉斯-42半履帶車底盤的防空車,武器爲一門37毫米61-K高射炮

1943年,隨着前線局勢趨於穩定,搬遷到烏拉爾地區的工廠也開始生產,蘇聯陸軍手頭有了空餘的履帶式底盤,因此陸軍立刻開始研究履帶式自行高炮。1943年中期,第40工廠在SU-76自行火炮的底盤上,研製出一輛搭載37毫米61-K高射炮的原型車,1944年初完成測試,同年開始量產並迅速服役,該車根據蘇聯陸軍命名條例被命名爲ZSU-37.

▲ZSU-37自行高炮
▲ZSU-37自行高炮

ZSU-37使用了當時大量生產的SU-76自行火炮的底盤,後者是步兵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最常用的反裝甲和反工事武器。而SU-76的底盤則是從T-70輕型坦克基礎上發展而來。採用六對負重輪,扭杆式懸掛,結構簡單且易於維護,非常適合戰爭時期大規模生產。

▲SU-76自行火炮
▲SU-76自行火炮

動力系統方面,ZSU-37搭載一臺GAZ-203型串聯發動機,由兩臺直列6缸水冷汽油發動機串聯而成,但總輸出功率依然只有160馬力。這使得其最大速度只有40千米每小時,越野速度30千米每小時,作戰範圍360公里(公路)和230公里(越野)。整體機動水平勉強能夠跟上裝甲部隊,起碼不至於脫節。

火力配置方面,ZSU-37車如其名,其主武器爲一門37毫米61-K高射炮,備彈320發,這種從1939年開始生產,仿製於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武器性能優異。主力彈種爲BR-167P高速曳光穿甲彈,最大穿深87毫米,對空作戰則使用UO187高爆曳光彈,該炮沒有近炸引信榴彈。

▲37毫米61-K高射炮
▲37毫米61-K高射炮

副武器方面,該車沒有配備車載機槍,也沒有煙霧彈發射器。但該車在執行要地防空任務時可以由工兵釋放煙霧進行掩護。

防護方面,ZSU-37全車由35毫米裝甲焊接製成,但戰鬥室爲半開放式,尾部艙門處裝甲只有6毫米,整體防護能力一般。

在加入蘇軍服役後,ZSU-37被迅速配屬給各裝甲師防空營,用作野戰伴隨方,該車從1944年大反攻一直打到德軍投降。戰爭結束後,由於沒有合適的替代品,ZSU-37一直生產到1948年,服役工作則一直到1957年ZSU-57-2量產才逐步退出一線,一些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預備役部隊直到60年代中期仍在使用這種防空車,直到ZSU-23-4這款跨時代產物的量產才基本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