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一些詩歌,就咱們小時候都背過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古代會發生那種看一眼,一年難忘的情形?
因爲年輕姑娘平時不出門,你根本就看不着,大家都青春年少,那可不一眼萬年麼。
聽老輩人講,家裏定親的那種,哪怕就是隔壁村的,好多都是結婚當天才見面。
現代社會就不太可能了,別說什麼一眼萬年,手指一劃拉就是下一個了。
美女當然還是極其稀缺的,看着簡單的五官和四肢,長全了很容易,但佈局合理錯落有致,每一處安排都恰到好處那可就難了。
這個時代當然絕大部分人也跟美女沒啥關係,起碼要只是遠遠的看的話,那是管夠,時代到底還是進步了,對普通人太友好了。
如果只論看的話,活在現代社會的你,通過各種途徑看過的美女,肯定要比乾隆皇帝還要多。
條紋哥的那些視頻不知道大家刷到過沒有,他那種離得就太近了,我隔着屏幕都覺得寒毛直豎,不知道現場的姑娘害怕了沒有。

比如夏天,很多人家裏都有空調了,沒空調最次也會有電風扇,這是普通人就能享有的生活待遇,如果是古代,富人家倒是能有個丫鬟或者小廝扇扇子,普通人也就只能硬熬那些苦夏了。
現代的有錢人夏天當然也會更舒服,但你的空調一樣製冷,相比於古代社會的貧富生活水平的差異,那還是大大縮小了的。
冬天就更別說了,古代窮人的日子更難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爲什麼柴會排在第一位,因爲沒柴的話,全家人會凍死餓死的。
我姥爺第一年到東北的時候,冬天進山打柴,到家以後趕緊烤火,結果兩隻耳朵都掉了。
現在,暖氣多麼方便舒適,可很少聽說冬天還有凍傷發生了,零星的病例還都是酒鬼擱外面喝多了。
所以,不知道很多人總是崇古到底圖點啥,古代的牛馬可比現代牛馬慘多了。
都不用太古,各位回家問問爸媽,週末雙休是哪年纔有的?
1995年中國職工纔開始正式執行雙休,而在這之前,作爲過渡,有過幾年隔週休兩天隔週休一天的階段,休兩天的那個週末叫大禮拜,休一天的那個週末叫小禮拜。
而今,大禮拜都成歷史詞彙了。
當時我正在上初中,我還寫過一篇作文批判這個事兒,大意就是,我們中國人應該艱苦奮鬥,週末怎麼能學洋人休兩天呢?
我當時會那麼想,跟我家裏的實際情況也有點兒關係,我家別說休週末,大年三十都得幹到下午五點才收攤。
後來我家這個光榮的熱愛勞動的傳統又讓我老婆繼承了,她做的事也是全年無休,哪有什麼週末的概念,除夕當天也得忙到天黑。
我在理論上倒是可以休週末的,但前提是週六和週日得恰好不排值班,手頭也得恰好沒有病人,但這兩個條件基本上不可能同時滿足,所以這個雙休通常也跟我沒啥關係。
可現在好喫的好玩的可太多了,沒多活幾年就能見識到點兒新鮮玩意兒,像什麼果凍橙人蔘果荔枝,過去在東北的小孩兒那是沒法想象的,蘋果就一種,國光,冬天就凍梨……我就納了悶了,去年哈爾濱文旅莫名其妙出圈,咋那麼多外地人非要喫凍梨呢,那是過去窮,物流又不發達,不得已才喫的,你們可真是有福不會享。
大家現在喫的不比楊貴妃好多了,她要想喫荔枝那得費多大勁。
對了,今年聽說還有遊客要體驗流放寧古塔,我老家就是寧安的,現在真是塞北魚米之鄉,真要去那邊玩,想辦法嚐嚐當地的響水大米還行,帶枷具,還是省了吧,這都哪跟哪啊。
我們所處的世界雖然還有諸多問題,但這個時代真的是有史以來對普通人最友好的時代,物質極度豐富,資訊娛樂發達,暴力和戰爭顯著減少……
中國幾千年歷史,大部分時間都是打來打去的,什麼盛世衰世的,老百姓的日子都苦不堪言,幾千年也無非就是苦難的一年重複了幾千遍,有什麼好向往的。
好日子也就近幾十年,好好享受和平繁榮吧,別喫撐了就喊打喊殺的。
不少看劇看傻了的中二青年還動輒幻想穿越,你想想你現在所處的社會階層,穿越回古代你以爲自己能成爲大戶人家的公子和小姐啊?
你只能是西門慶家的丫鬟和給璉二爺半夜出火的小廝,或者運氣好點兒,變成無定河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