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大冰的歌單,還有他民謠故事裏的問題

大冰
大冰

幾年前,與做媒體的朋友討論過大冰的選題,一個版稅千萬的排行榜作者毫無徵兆地成爲網絡嘲諷對象,口碑反噬又與寫作沒有直接關係,像是現實的衣角被拽進互聯網,生成重組的命運,新的命運自我生長,衍生出另一個版本的現實,這一切又同時被銷量,流量直接表述,波動着股票般的市場標價。然而這不是文化現象,而是權力呼叫轉移,網友通過塑造大冰,摧毀大冰的行爲爲自己在虛擬空間賦權。

藉由這個選題討論,陸續讀了一部分大冰的書,以及與大冰有關的互聯網段子。他寫的故事大多有現實支撐,但很真的故事裏總有寫得很假的部分。閱讀時會有被強迫感,似乎總有一個聲音飄在耳邊,這事感動嗎?這人牛逼吧?伴隨這個聲音的故事已如食材,經由他的轉述,全都濃油赤醬爆火大炒,口味偏鹹,方便下飯。

往好了說,大冰用公衆最熟悉的語氣展示他的江湖,往俗裏說,這種寫法純屬按頭輸出,用戲劇人生製造嘆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會喜歡,下沉市場的普羅能感動,大冰在這兩個羣體裏如同乙遊裏的紙片人,享受氪金。書寫苦情並不代表大冰做錯什麼,這是選擇,市場需求在那,大冰不寫也會有別人寫,很可能寫得還不如大冰。

大冰的書
大冰的書

大冰的寫作很像國內的民謠創作,靠情緒推動,左手抓淚右手抓馬。他的故事有幾種模式,苦難的人不放棄希望、衣食無憂的人不放棄自由、單純的情種總有神仙愛情。如果你是大冰的讀者,此刻腦子裏應該會蹦出一串主角名字,大冰的問題在於好多故事都是同樣的結構,同一種指向,作爲一個暢銷書作家來說,一篇兩篇重複或許可以,多了就難免讓人懷疑真誠了。怎麼都讓你遇到了?怎麼遇到你之後都一樣了?

大冰在故事裏扮演的角色,是對弟弟妹妹知冷知熱,對兄弟好友仗義疏財的豪客,這固然有他真實性格的一部分,但是不是隻有在這類故事裏他的性格才成立?他故事裏的重複感,是不是因爲他需要這個人設?大冰文字背後,是一種濃度很高的自戀,自戀讓很多故事變了形,而變了形的故事成就了大冰。

大冰輸出的故事,歌單,酒吧是條產業鏈,故事通過出書變現,歌手通過故事被關注,酒吧通過這些歌手故事得到經濟收益和新的故事,形成大冰品牌的內循環,儘管我對這些故事的寫法心存疑惑,但承認大冰在目標市場,營銷方式上高度的敏銳,他真正的天賦可能是做生意。

如今在直播間裏的風輕雲淡,親切宜人,是他創作的變化反應,後期他作品裏減少了做作的輕佻,這並不是他認知上的進步,更多是他對公衆情緒的判斷,人設不能站在大衆情緒的對立面,大冰很像上一代的董宇輝,與其說他在提供審美,不如說他在售賣情緒價值。

有個簡單的方式瞭解大冰,去聽大冰的歌單,大冰很多故事裏的主人公都是音樂人,他們的歌在平臺上可以聽到,有單獨的音樂人頁面,也有網友總結的集合歌單,我對大冰寫作的懷疑,也是故事主角與音樂作品交叉驗證的感受。相信某些音樂,就無法相信大冰的故事;相信大冰的故事,就很難相信某些音樂。

大冰

但有例外,只有一例。這個歌手叫王一鳴,雲音樂上的ID叫王一鳴iris,只上傳了三首歌,停更於2020年,我在任何民謠討論中都沒看過這個名字,但如果有人提到她,我會覺得她是最好的那一類民謠歌手,遠超地下民謠名家。

她的作品很簡單,但贏在真摯,沒有修飾和隱藏,傷心捧出自己,不爲喝彩存在,也不爲流傳存在,她沒有釋放什麼,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我對大冰的故事有閱讀障礙,很難一口氣讀完整篇,第一次讀到這個歌手的故事,迅速被女大學生,吉他,酒吧,勤工儉學幾個故事關鍵詞勸退,後來搜索名字聽了歌,便找回這個故事重讀,雖然仍是大冰標識性的敘述,但這一次我相信了他。王一鳴的歌改變了我對大冰的一些看法,我不再以流行文學看待大冰,把他很多作品當作樂評,在這個標準裏,大冰的樂評很有一套。

大冰的直播,很像對筆下故事的一種補充,如果直播間裏大冰是值得信賴的,那他的故事也是值得信賴的,至於寫法上的問題,如今已經不重要了,關於大冰的討論從不在文學範疇,他也不再寫書了,如今網絡又一次需要大冰,需要的仍是情緒,爲大冰平反,無外乎權力的再一次表現慾望。

大冰最開始走紅,因爲他出身普通人,後來被罵,因爲他只是普通人,如今翻紅,因爲他確實是普通人。在這個邏輯下,大冰真正的互聯網價值,在於他的正常,戾氣過載的當下,正常已成爲稀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