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哈利波特》上映23年後又爆火:這些魔法配樂,竟都出自他之手?

最近《哈利波特》重映,回憶附着在音樂上,一遍遍洶湧襲來。再回首,發現那些角色,瞬間,甚至青春都仍然鮮活着,而唯有演繹他們的那些人,有的已變成黑白,或漸次退場。

好在那些用音樂創造魔法世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如此飛揚的載體,而那些名字也值得被我們記住:約翰 · 威廉姆斯,帕特里克 · 杜伊,尼古拉斯 · 霍普,Alexandre Desplat…

1.《海德薇變奏曲(Hedwig’s Theme)》

by John Williams
by John Williams

對於哈迷來說,這首《海德薇變奏曲(Hedwig’s Theme)》就是整部系列的象徵。”

一切欣喜,悲傷的開端,都只是約翰 · 威廉姆斯的這一曲。八音盒音色與絃樂的絲滑,長笛、單簧管、短笛,大號小號…威廉姆斯無疑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配樂家,他能用音樂創造出一切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場景。

有影迷說形容這首曲子是有魔法的:

只要一響起來,

就會想起哈利那張被照亮的臉。

而我 17 歲以前一直

都在等着給我送信的貓頭鷹。

2.《Leaving Hogwarts》

by John Williams
by John Williams

如果你一直把哈利 · 波特系列從第一部看到最後一部,應該再熟悉不過這段標誌性配樂了,同樣是由約翰 · 威廉姆斯創作。

第一部的最後,當海格送別霍格沃茨的學生離開學校。遠處有粉色的落日,綠色的山脈,紅色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以及哈利說的:“這裏纔是我的家”。

而如今,飾演斯內普的艾倫 · 裏克曼,飾演鄧布利多校長的理查德 · 哈里斯與邁克爾 · 岡本,飾演費農姨父的理查德 · 格利菲思,飾演納西莎的海倫 · 麥克洛瑞,“海格”羅彼 · 考特拉尼已都紛紛遠去…但聽到這首曲子就會明白,霍格沃茨是哈利,也是所有人的家。

3.《The Arrival of Baby Harry》

by John Williams
by John Williams

幽暗神祕的曲調讓魔法世界的大門敞開,哈利 · 波特帶着他的閃電傷疤第一次亮相。低沉的貝斯鋪墊着鋼片琴的旋律,氤氳着陰鬱的基調,然而很快,哈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女貞路,國王十字車站…美麗與哀愁,都從這裏開始。

4.《Double Trouble》

by John Williams
by John Williams

墨西哥導演阿方索 · 卡隆帶來了最特別的一部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囚徒。而這首《Double Trouble》最是讓人難忘,當然包括最後那幾聲怪而靈的蟾蜍叫。

《Double Trouble》的歌詞來源於莎士比亞《麥克白》的第四幕第一場,諷刺而乖張,歌詞中的“兩個麻煩“,對應着電影后半段出現的小天狼星與巴克比克:

Double, double toil and trouble.

Fire burn, and caldron bubble.

不憚辛勞不憚煩,釜中沸沫已成瀾。

出自《麥克白》

和前兩部的明亮有所不同,卡隆掌鏡的第三部時常顯得陰冷、荒誕,但無疑也是想象力飛揚所在。

5.《A Window to the Past》

by John Williams
by John Williams

“你出生時,詹姆和莉莉讓我做你的教父。”這首《家》主題,是小天狼星的主題旋律,也貫穿了整部《火焰杯》。

約翰 · 威廉姆斯在最初的動機上,做了多種變奏:當哈利與盧平教授一起回憶父母,使用“呼神護衛”的時候,第一次出現的“家”主題以雙簧管演奏出溫暖和哀愁之感;後來當小天狼星對哈利說,你的爸爸媽媽希望我能成爲你的教父時,旋律再一次出現。

影片最後,小天狼星騎着巴克比克逃走,旋律又更有了史詩感,小天狼星帶着詹姆斯和莉莉的記憶,那年都是顧盼輕狂的少年。

“不過你要知道:

深愛我們的人永遠不會真正離開我們

你總是能找到他們…”

6.《Potter Waltz》

by Patrick Doyle
by Patrick Doyle

來自蘇格蘭的配樂家帕特里克 · 杜伊 Patrick Doyle 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電影的配樂。

這首《Potter Waltz》伴着舞池中的年輕人們翩然響起,總能聽到人嘴角上揚:聖誕舞會上,青澀美麗的赫敏,已經嶄露天賦的哈利,俊美的塞德里克,還有跟着音樂踩踏假肢的瘋眼漢穆迪。

當然杜伊還有一個小小的遺憾,他曾爲霍格沃茨寫過一首校歌,運用類似輪唱曲的調式,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出現在正片中,而在花絮中,魔性溫馨的瞬間被永遠記錄了下來。

7.《Loved Ones and Leaving》

by Nicholas Hooper
by Nicholas Hooper

尼古拉斯 · 霍珀爲《鳳凰社》和《混血王子》帶來了些許電音風格,在原本的主題上疊加了節奏感。這首《Loved Ones And Leaving》,悠長,感染,讓人嗅到了戰爭的氣息,當然也觸摸到了鄧布利多反覆告訴哈利的,心靈的力量。

以及《‍鄧布利多的葬禮‍》。當舉起魔杖時,天空陰雲密佈,這首音樂響起。

8.《Lily’s Theme》

by Alexandre Desplat
by Alexandre Desplat

當看到莉莉離去的那一刻,一向不苟言笑的斯內普失聲痛哭。這首《Lily’s Theme》,出自第七部《死亡聖器》中的配樂。

開頭是悠長空靈的女聲吟唱,再配以絃樂低沉而悲傷地拉奏,營造出平和哀傷氛圍之餘,斯內普的形象終於顯現了。

鄧布利多:After all this time?

斯內普:Always.

9.《Severus and Lily》

by Alexandre Desplat
by Alexandre Desplat

斯內普的主題配樂,出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伴隨着愛爾蘭風格的長笛,看見斯內普和莉莉青蔥相伴的年少歲月;然後在大小提琴中明白莉莉於斯內普而言,是一生不可得之愛,每一種器樂都用得恰當。

“阿不思 · 西弗勒斯 · 波特,

你的名字裏有霍格沃茨的兩位校長,

其中一位就來自斯萊特林,

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

10.《Courtyard Apocalypse》

by Alexandre Desplat
by Alexandre Desplat

這首《Courtyard Apocalypse》單聽並不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有一個讓人矚目的動機,或是排山倒海的氣勢。Alexandre Desplat 給最後一部的配樂也時而被評價是否過於剋制而曖昧。但配上畫面看,還是一遍遍忍不住眼淚。

它出現在防護罩被打破,食死徒在毀壞校園時的悲涼場景:麥格教授召喚出石像守衛時,弗利維教授,斯拉格霍恩教授還有茉莉媽媽念出守護咒時,那個巨大的保護膜形成時,當所有人都奮不顧身只爲霍格沃茨時,一種近乎佈道的感覺和青春,聯繫在了一起。

“致我們魚死網破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