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很多人的精神鏈條正在斷裂

今年以來,有個感覺越來越強烈,前些年在黑暗中被拉緊的精神鏈條,正在噼裏啪啦崩斷。系統到了該檢修的時候了。

世界的運轉,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但歸根結底是精神的。

人的精神的運作是有規律的,有指徵的。馬斯克說他靠玩電子遊戲來檢驗自己的精神敏銳度,你以爲自己在狀態,但操作就是不到位,這說明你不在狀態。人的自我判斷與實際狀態,是有偏差的,所以我們需要交流,需要文化,需要公共生活,需要進入人羣,需要觀察與被觀察。

不是每個人每一天都能維持優雅良好的狀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大哭大笑甚至大吵一架,才能恢復平靜。中國古代有個詞很好,沖和,語出《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和諧不是靜態的,僵化的,而是陰陽二氣相互衝蕩與交融,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統功能不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增加或恢復信息可能是一個強有力的幹預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統的物理基礎設施更爲容易、成本低廉。”(《系統之美》)

假如有一個家庭,爲了維持和和美美的外在形象,每當有孩子不乖的時候,就點對點進行懲戒或利誘,“再不聽話我就打你了”“別出聲給你糖喫”。或許可以維持一時的安穩,但歸根結底巴掌是有限的,糖也是有限的,規則永遠建立不起來。而且短期控制與贖買,破壞的恰是規則意識。而規則纔是一本萬利的東西。

規則是博弈出來的。博弈的過程,難免有吵嚷,有爭鬥,有撕破臉。但要制止的是突破底線的博弈手段,而不是博弈本身。

利益多元,博弈是不可避免的。爲普及規則意識,擴大博弈的參與範圍是有效而必要的,人對於自己無法參與的遊戲,總是會有疏離感和不信任感。規則如果不能滲入大多數人的血肉,而每次都要依靠外部壓力來執行,那麼在外部壓力缺失的地方,就會出現破壞行爲。這種破壞可能是歇斯底里的,因爲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培育。

胡蘿蔔加大棒是有效的,但這種有效是有前提,有時效的。胡蘿蔔不能生產胡蘿蔔,大棒也嚇不住亡命之徒。

過去幾十年,我們解決了物品生產的問題,這是歷史性的成就。但我們沒有解決意義生產的問題。這是被定過調的,“不爭論”。不爭論的意思就是,富裕起來再說,接上軌再說,多幹,少說。但是現在浮上水面的許多問題,都是意義層面的問題。

這些問題反映出,某些人的意義系統出了問題。說是某些人,其實完全沒有辦法去估量他們的數量。但是從網絡輿論的基本質地來看,爲數不少。單獨去分析每個人的精神狀態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單獨去分析每個細菌、病毒的運動方向,重要的擁有強健的免疫系統。細菌、病毒一直在,但身體虛弱的時候,它們纔會引發疾病。

對身體來講,要動起來,要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對社會來講也是如此。很多鬱結的東西,發出來就沒那麼可怕了。

我們得承認,我們置身於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系統內部,對,每個人都在內部,沒有人擁有外部視角。而且這個系統還在快速演變,還在與其他系統進行快速的反饋震盪。我們用來認識它的工具,可能都已經是過時的。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數字化的分析工具,只要去分析,永遠可以證明“個案不可避免”。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聞到了,空氣中有一種不對的東西。要重視我們的身體直覺。我們的身體是被低估的感知器,安靜下來,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東西。

鏈條的斷裂、重組並不可怕,它也是系統更新的徵兆。但不要忽視系統傳遞給我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