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川普的高關稅能重振美國的製造業嗎?

川普

川普在競選期間,談到經濟政策,說得最多的就是要提高關稅,對中國徵收高達60%的關稅,對其他國家徵收10-20%的關稅。他認爲,這樣能促使製造業迴流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甚至說,他最喜歡的一個詞就是“關稅”。

這種思想其實毫不奇怪。川普本來是個商人,後來轉而涉足政治,參選總統,很大動因就是他認爲美國被其他國家佔了便宜,他要上臺來提高關稅,扭轉局面。參見:特朗普八年前就沒安好心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他確實也以關稅爲談判手段迫使貿易夥伴與美國簽下更有利於美國的協議。但這一回還有所不同,川普不再是把關稅作爲談判籌碼,而是作爲普遍的經濟策略。那麼,是不是能像他希望的那樣,藉此重振美國的產業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順便先說一下通貨膨脹的問題。很多人擔心高關稅會帶來高通脹,更確切地說,是高物價。然而,雖然關稅會推高物價,但物價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川普執政後,會大力推行能源生產,並且減少管制,減稅,減少政府機構和政府支出,這些都是有利於降低成本,平抑物價的,因此,綜合來看,關稅未必會讓物價普遍明顯上漲。

回到製造業,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約爲10.7%,而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的製造業比重曾高達28%。光看數據可能體會不到什麼,實際上,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已經帶來了現實的危機。疫情期間供應鏈斷裂產生的後果人所共知,最近的例子是俄烏戰爭,參見:從加拿大的兩件小事看軍援烏克蘭的困難 美國國會雖然批准了對烏克蘭的大筆援助,但沒辦法及時變成實物,比如,美國全國只有一家工廠還在生產重炮炮彈。這使得烏克蘭在前線每每因炮彈不足而陷入困境。此外,前段時間美國沿海有兩場颶風,導致全國最大的兩家生理鹽水生產廠家停工。由於短缺生理鹽水,許多醫療機構被迫推遲擇期手術和其他非急診程序,甚至建議病情較輕的患者飲用運動飲料替代靜脈輸液。

川普堅信,是全球化,是資本外流商品進口導致了美國的產業衰落,但美國作爲一個資源和人口大國,同時擁有天量的資金、發達的技術、完備的法治和國際最通行的美元,爲什麼會在全球化競爭中成爲不利一方呢?(我說的只是美國本土,不涉及美國海外投資和外包的加工業)顯然是內部有大問題。

內部的主要問題包括工會、勞工法規如最低工資等、福利制度、高稅收、多管制、落後的基礎設施、嚴苛的環保要求以及近年來興起的DEI政策等。川普可以降稅、減少管制,廢除一些環保要求和DEI政策。但糟糕的基礎設施不是一時半會能改善,工會、勞工法和福利制度的問題也比較微妙。

很多坐而論道的公知想當然地認爲,工會和勞工法是有利於工人的。但實際上,收入的真正增長不是靠罷工來的,也不是靠法律規定,而是靠投資。確切地說,是邊際勞動生產率決定收入,而在勞動強度不變或減少的情況下,投資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最核心的要素。而工會和勞工法都是阻礙投資的,尤其是阻礙初創企業。參見:1. 爲什麼說西方國家的工會是經濟毒瘤?2. 最低工資制度有弊無利 特別是工會時常主導罷工,不但造成經濟損失,更破壞了穩定的營商環境,簡直是投資殺手。而福利政策,先不說與之相關的高稅收,其本身也會降低勞動生產率,從而阻礙投資。參見:福利政策的弊端豈止是養懶人?缺乏投資,就沒有足夠的就業和收入,不管工會多麼強勢,福利政策規定得多美妙,經濟都不能發展,相應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緩慢,甚至還會倒退。歐洲這些年的情況已經驗證了這點,加拿大也與之類似。比如,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23年加拿大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爲53.371.7美元,比2022年的55.509.39美元甚至還下降了約2.137.69美元,降幅爲1.85%。

川普不會直接得罪工會。但是,通過削減政府人員,相應也會削弱了最強勢的公共工會(指公共部門的工會),不至於連各種公共服務部門都動不動罷工,有利於維護較穩定的投資環境。而新設的企業可以儘量不組建工會,保持較正常的勞動市場關係。勞工法和福利政策預計川普也不會去動,但可能會給在美國創業的企業一些優惠政策。

綜合各方面來看,川普的高關稅,加上國內政策邊際改善,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吸引部分製造業,特別是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較先進的產業投資美國。

但是,相比中國這樣性價比超高的世界工廠,美國的製造成本很可能仍然過高。有人舉蘋果手機爲例,如果蘋果手機在美國生產,其成本至少會比在中國生產增加100%,即使對中國加徵60%的關稅,也不會讓生產轉移回美國,而是可能讓生產成本介於中美之間的國家,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得利。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幾年看到的情況。

另外不能忽視一點是,美國現在已經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大量的中間產品需要進口,而如果對這些中間產品加徵高額關稅,顯然會進一步推高成本,使得投資設廠無利可圖。如果不對中間產品加徵關稅,那麼在美國設廠不過是最後的組裝,與川普的設想也是背道而馳。

而且,一旦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人民幣又貶值一波的話,走私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關稅(比如改變產地)就成爲極爲有利可圖的事。川普雖然誓言打擊,但打擊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走私普遍,則需要動用執法機構天量的人力物力(參照美國當年的禁酒令),這又與精簡機構、削減開支背道而馳了。

高關稅還會創造出有利於國內卡特爾的條件。比如,如果對外國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的話,美國國內幾大汽車製造商就可以形成價格聯盟之類的卡特爾,迫使消費者接受質次價高的產品。

總而言之,在工會、勞工法和福利政策沒得到明顯改觀的情況下,而且供應鏈不完整,基礎設施落後,川普對外增稅對內減稅的措施的作用可能有限。

有人把美國現在的情況與19世紀相比。19世紀美國實行高關稅,擋住了來自英國的廉價商品,從而吸引英國人來美國投資,推動了美國的工業化,最終崛起爲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要注意的是,美國當時國內有很多有利投資的條件,包括豐富的自然資源,充足的廉價勞動力,特別是良好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量技術工人,巨大的國內市場,穩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奉行較少管制的自由經濟政策,完善的交通網絡等,高關稅只是起了輔助作用。現在,如果川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關鍵也還是要練好內功,而不能過多指望高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