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馬斯克與特朗普進行了一次兩個小時的對話,過程中介紹了自己爲什麼要支持特朗普,也闡述了個人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馬斯克的觀點並非特立獨行,而是有許多常識性、符合一般人道德直覺的東西,超越了目前西方主流政黨的左右對立,也代表了許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馬斯克本人一定希望利用這樣的對話,引導特朗普,讓特朗普變得“更好”。而考慮到馬斯克的巨大影響力及帶動作用,不妨將他看作美國政治的某種“前沿”,成爲左右翼政治未來交匯之處,預示着美國乃至西方政治未來的某種發展方向。
伊隆·馬斯克高調邀請特朗普迴歸X平臺,並於8月13日在X平臺上和特朗普做了一個兩小時的直播對話。一開始,由於技術故障導致節目推遲四十分鐘以上纔開始。這個事情就很尷尬了,因爲Ron deSantis競選首發時也選在X,也是馬斯克主持(當時馬斯克支持的是他),結果遭遇了技術故障,嚴重影響節目質量。這個事情頗爲有趣:馬斯克能把火箭送上天,能搞腦機芯片,但卻搞不定一場網上直播,居然每次都會遇到這種尷尬情況。上線後,馬斯克宣稱他們遭遇了“大規模攻擊”,因爲“很多人不希望公衆聽到特朗普的講話”,這個事情當然也無法覈實。但確實,這次對話備受矚目,連歐盟都如臨大敵,在節目之前書面提示馬斯克,如對話中涉及了違反歐盟規定的“有害內容”、“非法內容”,則X可能會受到懲罰。歐盟肯定也擔心他們在烏克蘭等問題上跑火車。
馬斯克搞直播的用意應該有多方面,首先是爲特朗普選舉造勢,其次也是爲X帶流量,但還有更深一層次的意思,即,一方面,他認爲有必要向公衆說明爲什麼他在支持特朗普;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與特朗普進行一次誠懇、公開、平等的“對話”(conversation),向特朗普輸出自己的觀點、話語、思維(儘管這些立場和特朗普並不一定一致),藉此影響特朗普的看法、選擇與決策,同時也證明特朗普至少是“可以溝通”的(他認爲拜登/哈里斯無法溝通)。這也是馬斯克參與政治的一種具體方法。
對話大概兩個小時,還是以特朗普講爲主,但馬斯克也表達了不少觀點,輸出了不少內容,佔到整個對話三分之一左右。今天,我們的做法是,整理一下馬斯克輸出的觀點,看看他到底在想什麼。一來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他支持特朗普的原因,二來也可以看看他和特朗普觀點之間的差異。三來可以幫助瞭解美國和預測美國。
很重要的一點,馬斯克是硅谷、科技圈、投資圈、企業界的意見領袖。他的很多觀點看上去獨特,但實際上卻是常識範圍的東西,常理範圍的東西——譬如針對移民問題,針對犯罪的問題。大多人對這些問題是敢想不敢說。馬斯克特立獨行,有足夠實力支持,能獲得足夠關注,成爲“嘴替”,把大家沒想到或不敢說的東西都說出來了。這對其他人,特別對硅谷、投資圈、企業界,乃至全社會,都有巨大的影響帶動效應。
但要看到,馬斯克有自己的看法,既不同於主流自由派/民主黨,又和純粹的特朗普/MAGA有很大區別。應該把馬斯克看作美國某種“前沿”,是左、右翼政治將來可能匯聚的地方。這樣當然也使得馬斯克的政治在某種意義上代表着美國未來的政治。
下面來看看馬斯克的主要觀點(及與特朗普的差異),將小結放在前面,具體內容放在後面。本文只總結馬斯克做了觀點輸出的部分,不包括他沒有涉及的部分,有時他會對特朗普進行禮貌附和,這些也不算。
一、馬斯克的觀點立場小結
1.崇尚政治強人
(和特朗普一致)
2.想要安全的邊境(限制非法移民)
(和特朗普一致)
3.鼓勵合法移民,並認爲絕大多數非法移民也是好人
(和特朗普一致)
4.想要安全的城市,嚴打犯罪,保護執法者
(和特朗普一致)
5.想要合理的政府支出(限制政府開支)
(和特朗普一致)
6.希望政府放鬆監管
(和特朗普一致)
7.反對左翼的言論限制與媒體監管
(和特朗普一致)
8.認爲存在氣候變化問題,只是情況沒有那麼迫切
(特朗普不認同/保留意見)
9.認爲不要對化石燃料進行妖魔化,但大方向上要向清潔能源轉型
(特朗普不認同/保留意見)
還有其他的一些觀點的總結,參見本文後一部分。
馬斯克自己的提煉:
——“在未來,我們必須擁有安全的城市。我們必須有安全的邊境。我們必須有合理的政府支出”
——“如果我可以總結一下的話——我想這些問題是大多數美國人都會同意的,那就是:我們想要安全、乾淨的城市;我們想要安全的邊境;我們想要合理的政府支出。”
一言蔽之,就是政府“該管的一定多管,不該管的一定少管”
在進入第二部分具體觀點之前,先插一句:馬斯克對很多問題的觀點(但非所有觀點)其實和普通中國人很相似,很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道德直覺。這其實也解釋了爲什麼美國一代華人/大陸移民很多都會支持特朗普/共和黨
二、馬斯克的具體觀點(以及與特朗普的差異)
1.崇尚政治強人。
馬斯克似乎由衷欽佩特朗普在被刺後的舉動——從臺下爬起來揮舞雙拳高呼“戰鬥”。他說:
“我不得不說,你在刺殺之後的舉動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你沒有迴避,沒有逃避,而是在空中揮舞着拳頭說,戰鬥、戰鬥、戰鬥。”“我認爲,美國總統代表着美國。我認爲這纔是美國,這是面對壓力時表現的堅韌。這也是我很高興支持你競選連任美國總統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件事真的很鼓舞人心。”
特朗普遇刺前,馬斯克就表達過對政治強人的欣賞。特朗普遇刺後的表現似乎證實了馬斯克的觀點,認爲特朗普就是目前所需要的政治強人。他喜歡政治強人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認爲美國這樣大的國家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
二是認爲政治強人有擔當、能決策;
三是認爲只有很強的領導,才能對其他國家形成制約和震懾。“像金正恩這樣的人,他們只會對實力做出反應,而不會對弱點做出反應。”“當其他國家考慮入侵或做壞事時,他們得考慮美國總統會怎麼做,他們是否會害怕美國總統”;
四是他認爲政治強人對社會和民衆有激勵作用。
馬斯克之所以不喜歡拜登和哈里斯,也是因爲他認爲這些人不屬於政治強人。他舉了個例子,內塔尼亞胡來美國國會演講,哈里斯有意缺席,馬斯克認爲不管怎麼樣這表現了一種不尊重,不應該是大國領袖的做法。
特朗普的看法:特朗普完全同意,並且他認爲自己就是美國的政治強人,同時也由衷欽佩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治強人(只不過這樣的強人很少在選舉政治中出現)。近期特朗普還批評內塔尼亞胡的軟弱。
2.想要安全的邊境(限制非法移民)
馬斯克認爲美國現在邊境管理有很大問題:
——“不管是出於意圖還是能力,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沒有安全的邊界,人們像殭屍世界大戰中的末日一樣湧過來。”
——“我們中心城市的服務不堪重負”
——“如果我們再開放邊境四年,情況會更糟,情況會比過去的三年半更糟。我不確定我們是否還能有國家”
——“坦率地說,我認爲這是美國的一個根本生存問題”
——“擁有真正的邊界至關重要,否則我們將無法作爲一個國家正常運轉”
——“美國不可能吸收地球上的所有人,甚至不可能吸收地球上剩餘人口的幾個百分點。這根本不可能”。他並介紹了自己到墨西哥邊境的見聞,指出墨西哥只是一個通道,非法移民來自全球各地
馬斯克認爲必須對邊境有強有力的控制,限制非法移民湧入,否則美國將不復存在。這是他反感民主黨/左翼政府,支持特朗普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朗普的看法:特朗普完全同意。從2016年大選開始,這就是特朗普的主要政策賣點,非法移民和邊境更是本次大選的核心議題。
3.鼓勵合法移民,並認爲絕大多數非法移民也是好人
馬斯克認爲絕大部分的非法移民是好的:
——“[限制非法移民],並不等於說所有非法移民都是壞人。實際上,我認爲大多數非法移民實際上是好的”
——“我想說,大多數非法移民實際上都是善良、勤勞的人。這是我的看法。當然並非所有人”
而且馬斯克實際上認爲,對於好的非法移民可以有所區別對待:
——“我們顯然需要阻止非法移民,尤其是未經審覈的非法移民……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所有非法移民都是壞人……我認爲大多數非法移民實際上都是好的,但除非對越境者進行嚴格的審查,否則是無法區分他們的”
其次,馬斯克以自己就是移民的身份(馬斯克出生在南非),認爲美國應該積極引入高質量的合法移民:
——“我認爲合法移民程序應該順暢、高效、順利”
——“我以合法移民的身份發言,我認爲可以這麼去考慮,你希望誰加入你的團隊?你希望誰加入“美國隊”(Team America)?可以說,我們想讓那些對我們的社會、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進入美國,希望這些人加入我們的團隊”
這圍繞移民的對話裏,馬斯克明顯對特朗普有所引導。
特朗普的看法:特朗普認爲非法移民都是強盜、小偷、強姦犯、毒品販,都是從監獄和精神病院放出來的。所以,他當然不同意馬斯克關於大部分非法移民都是好人的說法,他不對此進行反駁,只是強調進入美國的只能是合法移民。所以,兩個人最後的交集就是合法移民,但特朗普/MAGA還有一層考慮,就是骨子裏希望移民都是從白人國家來的,而不是從“非洲的垃圾國家(shithole countries)”。相比之下,馬斯克的“色盲度更高”,當然這個話題過於敏感,沒有觸及。
4.想要安全的城市,嚴打犯罪,保護執法者
馬斯克認爲自由派現在本末倒置,過於偏袒犯罪者,思考給他們賦予各種各樣的權利和保護,但卻忽視了犯罪的受害者和執法者,沒有對犯罪者進行有效的懲罰,結果,受害者沒有被保護,犯罪者越來越多,執法人員心灰意冷,社會得到最壞的結果。
——“如果有人能把盜竊搶劫變成一種職業的話,那就是會產生逆向選擇。我其實不明白他們爲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纔來到美國,因爲這裏資源如此豐富,目標如此大。壞人其實早就應該把來美國犯罪變成職業了。要看到,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在洛杉磯或紐約搶劫是小菜一碟。在美國的很多地方,如果你想阻止搶劫你的人,你反而可能會被逮捕,這很不公平。”
——“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冒着生命危險去逮捕那些可能會殺死你(並且有時確實會殺死你)的暴力罪犯,但當你逮捕了一個暴力罪犯後,地方檢察官卻不予起訴,然後把那個人給放了,這顯然極其讓人沮喪。這樣的話呀,警察干嘛還要冒着生命危險去逮捕暴力重犯呢?”
——“現在城市裏很多人甚至懶得舉報犯罪,因爲他們知道最終不會有任何結果。這就是我經常從人們嘴裏聽到的說法”
——我覺得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案子,一羣暴徒毆打警察(好像是在紐約時代廣場),結果那些人卻什麼事都沒有,他們被釋放了,甚至不需繳納保釋金。我認爲其中一些人還得到了去加利福尼亞的免費機票。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侮辱,這簡直太瘋狂了。我們是不是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尊嚴?怎麼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我們不能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自己的警察在鏡頭前被一羣非法移民毆打,最終毆打警察的人卻毫髮無損,被釋放了。這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
——“必須讓重複犯罪者坐牢(不管是公民還是非公民),因爲他們顯然會繼續傷害別人。關於這一點,我在某些方面確實認爲自己是自由派。其實我的想法是,你得對其他人有同理心,很顯然你是想對其他人有同理心的,我完全同意這一點:得有同情心,但你也得對犯罪受害者有同理心。如果你只對加害的一方有同理心,那實際上只是一種很膚淺的同理心,而不是真正的同理心。你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你必須問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把這個人關起來,他們接下來會傷害誰?如果你不把他們關起來,他們可能會殺人,可能會強姦某人。你必須對受害者有同理心。現在我們社會對犯罪受害者的同理心太少,對罪犯的同理心太多了,這是沒有道理的。因此,你必須對整個社會有深刻的同情,而不是對罪犯有膚淺的同情”
以上,馬斯克將自己支持嚴打犯罪的理據和邏輯講得非常透徹。
特朗普的看法:特朗普完全支持。嚴打犯罪、支持執法者也是共和黨/MAGA的基本共識,最主要的政治目標即政策議程。這裏也可以看出來馬斯克爲什麼支持共和黨。
5.想要合理的政府支出(限制政府開支)
馬斯克認爲經濟問題根源有兩條,一是政府支出過多,二是政府管制太多。這兩條都是建制派共和黨(及自由意志主義者/libertarians)的經典立場,也是美國傳統大企業、大資本的立場。實際上就是主張在經濟領域搞“小政府”,政府“不該管的少管”。馬斯克認爲把這兩個問題如果解決了,那麼很多問題就解決了。
關於通貨膨脹:
——“很多人並不明白通貨膨脹的來源。通貨膨脹來自政府的過度支出,因爲當政府開出支票時,支票永遠不會跳票。所以,如果政府的支出遠遠超過其收入,這就會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速度超過了商品和服務的增長速度,那就是通貨膨脹。
——“所以,我們確實需要減少政府開支,並且重新審視……我認爲我們得有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負責審查在哪些地方的開支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我們需要量入爲出。目前,我們大約每100天就增加1萬億美元的赤字。國債的利息支付現在已經超過了國防預算,大約在1萬億美元的水平了,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很多人都關心經濟。很多人都關心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實際上是對儲蓄者和每天工作的人的徵稅。”
——“通貨膨脹就是一種稅收形式。如果我們能解決政府支出問題,我們就能解決通貨膨脹問題,這意味着:人們的生活水平會大大提高。這是一件大事。”
——“如果你解決了政府過度支出問題,那麼通貨膨脹問題也就解決了,從而改善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呼應特朗普】阿根廷的問題就是因爲政府支出過多,無法有效地使用納稅人的錢,還有設立了太多的部門(都無法一一列舉)。阿根廷總統米萊所做的事就是削減政府開支。他簡化了一切。他制定了合理的法規。阿根廷一夜之間就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這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教訓,阿根廷曾經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應該是在 上世紀30~40 年代。但由於政府政策不當,這個國家毀了。委內瑞拉也應該非常繁榮。他們擁有驚人的各種資源儲備,石油、一切資源,本應該繁榮昌盛的。但如果政府做錯了,人民就會陷入貧困。所以我認爲美國絕不能自滿,認爲我們的繁榮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政府政策失當,國家會被搞垮的。人們應該牢記這一條:不要把繁榮看作理所當然。”
——“既然通貨膨脹是由政府過度支出造成的。那你是否同意我們需要審視政府支出,也許可以成立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試圖讓支出變得更加合理,讓國家量入爲出——就像一個普通個體一樣?如果可以的話,能夠認爲成立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負責監督這些事情,確保納稅人辛苦賺來的錢能夠用在好的地方,那就太好了。我很樂意爲這樣的委員會提供幫助。”
特朗普的觀點:特朗普也認爲通貨膨脹是目前美國最大的經濟問題,但在通貨膨脹的成因上,馬斯克認爲是政府過度開支,但特朗普認爲是俄烏戰爭和石油價格。除此之外,特朗普主要在抱怨通貨膨脹的現象和影響,所有針對政府過度開支的觀點都是馬斯克表達的。馬斯克當然也問了特朗普是否同意政府開支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特朗普都只是附和,但沒有呼應和展開。但無論如何,在抑制通貨膨脹問題上,馬斯克認爲共和黨/特朗普比民主黨/哈里斯更加可靠,因爲至少經濟領域的“小政府”仍是共和黨的基本哲學。
6.希望政府放鬆監管
馬斯克認爲要讓經濟充滿活力,就必須放鬆監管、去除不合理的管制。這是共和黨的傳統觀點,是“小政府”的一部分,符和馬斯克的經濟哲學,估計也是他在日常企業經營和科技研發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我說的是過度監管的問題,我認爲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是,每年都會有越來越多的法律和法規出臺。如果沒有一個清理它們的過程,那麼到最後一切都會變成非法的了”
——“我想強調這一點,就是社會必須得有一個主動減少規章制度的過程,否則制度會逐年都增加,最終導致‘動脈硬化’:把一切事情都變成非法,或者需要耗費無窮無盡的時間。作爲一個社會,我們就會僵化,沒法取得任何進展,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你得放鬆監管,制定合理的法規,因爲很多法規都是荒謬的,導致成本被莫名其妙地推高到離譜水平。但你必須對監管進行有效地放鬆(“去監管”),這就像里根在 1980 年代在放松管制方面取得成就一樣。過去四十年我們沒有任何人在真正放鬆監管。而在你(特朗普)執政期間,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認爲,通過更加合理的監管,我們是可以取得巨大地進展”
——“我認爲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中國在城市間修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鐵。但我認爲修建隧道實際上也是可行的。如果可以放鬆監管,能夠合法地修建隧道,然後我們就可以擁有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好的高速隧道,用於城市之間的高速交通。這是那種讓美國人感嘆道:“啊喲你看,我們有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更厲害的東西”的東西,而這纔是讓你以身爲美國人而自豪的事情”
——“核電實際上[比很多傳統能源形式都]要好得多。核電作爲一種電力來源被低估了,我認爲這是值得重新考慮的事情,但由於過多的監管,人們無法實現它。”
馬斯克認可特朗普在放鬆監管領域做的事情,對他進行了恭維。這也是馬斯克選擇特朗普的重要理由。
特朗普的觀點:特朗普也認爲應當放鬆監管,並且吹噓自己是美國曆史上在不同行業裏放鬆監管最多的總統。在這個問題上,兩人有很高的交集。而且特朗普還發揮了一下,在馬斯克提到成立政府效率委員會以審覈不合理開支時,特朗普主動提到了馬斯克關心的勞工監管問題(即工會問題),說應該把罷工的工人炒掉。這是畫蛇添足,言多必失,因爲觸犯了工會的利益,可能會讓特朗普丟掉一些好不容易爭取回來的工會選票。
7.反對左翼的言論限制與媒體監管
左翼/自由派的觀點是:言論自由是有邊界的,對於“有害”的言論——即傷害他人的言論——要進行限制。這就演變成了“政治正確”、“Wokeism”和公域言論的各種限制。馬斯克經營社交媒體平臺X,口無遮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內容被認爲是“政治不正確的”、“冒犯的”、“越界的”、“極右翼”的,結果遭到口誅筆伐和反制——從對馬斯克的個人攻擊,到對X平臺的抵制和大企業暫停投放廣告。這些都讓馬斯克深惡痛絕,使馬斯克對“文化戰戰爭”的主題很“上頭”。這也是他在早期支持佛羅裏達州長Ron deSantis的原因。無論如何,馬斯克認爲,在推動放開言論自由方面,共和黨/右派/MAGA做得比民主黨要好。第一,推動放開的言論通常都是自由派反感的所謂“政治不正確”的“右翼言論”,而馬斯克想表達的就是這些內容,所以他能直接受益;第二,從特朗普的表現看來,至少他沒有“雙標”:即他在當總統期間雖然被罵,但也沒有嘗試封掉哪家媒體平臺。這也是馬斯克支持特朗普的原因之一。
引用兩段:
——“坦率地說,我認爲卡馬拉政府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我認爲,爲了國家的利益,你必須贏得這次選舉。我只是說我自己的觀點。現在,你們可能已經看到了,我收到了歐盟委員會的一封信,信中說,在我們正在進行的這次對話中,不能有‘虛假信息’。有很多人試圖審查,甚至強加到其他國家的美國人身上”
——“我認爲你顯然是言論自由的信徒和倡導者,因爲在你在第一次擔任總統期間,每天都要受到無情的攻擊,而且經常是極其不公平的虛假攻擊,但你並沒有試圖關閉哪家媒體平臺。你也沒有試圖限制他們的言論自由,我認爲這說明瞭很多問題”
特朗普的觀點:這方面,特朗普也與馬斯克的價值立場高度一致,兩人很默契,都無需多說。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開始惺惺相惜,相互恭維,都認爲能在公開場合進行這樣的對話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而“哈里斯是不可能做到的”。馬斯克說哈里斯是個“NPC”(電腦角色),並附和特朗普說哈里斯不是個聰明人。
8.認爲存在氣候變化問題,只是情況沒有那麼迫切
氣候變化和化石燃料實際上是一個問題:首先得承認存在氣候變化(因爲人類行爲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所導致的全球變暖現象),然後才能得出結論要逐漸放棄化石燃料、使用清潔能源。在馬斯克和特朗普的對話裏,這兩個問題也是結合在一起說的。但兩個問題又有差異,即氣候變化是一個科學判斷問題,有還是沒有,以及多迫切;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氣)則是一個經濟問題、產業問題、生計問題。所以我們分開來討論。
馬斯克的觀點是:
第一,人類行爲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並在未來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問題。一方面是全球變暖問題,另一方面還有呼吸問題,即便沒有全球變暖,呼吸問題也會影響生存
第二,這個問題雖然有,但是沒有那麼的迫切,還有更長的時間可以解決,所以在解決起來也不能操之過急
——“我認爲全球變暖的風險並不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高。但我認爲,如果我們持續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最終呼吸起來會變得不舒適。人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百萬分之一千,你就會開始感到頭痛和噁心。我們現在的濃度大約在百萬分之四百左右,每年大約增加百萬分之二。因此,這意味着我們還有相當多的時間,所以我們還不需要那麼着急,不需要阻止農民的經營,或者禁止人們喫牛排之類的基本食品。不要去管農民。
——【特朗普在說地球的化石燃料還剩幾百年用量,馬斯克在說全球變暖的危機還有多少年,兩個人各說各的】我的估計會比這個(特朗普說“還剩幾百年”)更激進一些,但肯定不是什麼“五年內我們都會死掉”之類的——那顯然是胡說八道。但我認爲,如果你只看每年增加的百萬分之幾,你知道,每年二氧化碳濃度大約增加百萬分之二或三個點。如果濃度的上升加速,從百萬分之二或三增加到百萬分之五個點,那麼就會出問題,然後可能會出現二氧化碳濃度大幅增加的情況。我們不能讓濃度太接近百萬分之一千,因爲這時候呼吸就不舒服了,呆在那種二氧化碳濃度地環境裏是不舒服的,這種環境屬於工業危害了。這個時候你會開始頭痛之類的。所以,哪怕沒有全球變暖地問題,待著也會不舒服。所以不能太接近這個水平。所以我認爲我們應該逐步過渡,比如在50到100年後主要依靠可持續能源,這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並不是說房子馬上要着火了……所以我們不應妖魔化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應造成短期的困境,人們仍然可以喫牛排,也可以開燃油車。我認爲我們不應該因爲這些事情而指責別人
這裏可以看見,馬斯克用心良苦在引導特朗普,他希望幫特朗普找到某種“中間路線”,即一方面不否認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的存在,另一方面又給傳統產業(化石燃料與畜牧業)留有空間。當然,這些也是馬斯克本人的真實想法。
特朗普的觀點:特朗普完全不認可全球變暖/氣候變化這個判斷,與其說他這個判斷是一個科學判斷,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判斷。引用:
“你知道,這非常有趣。今天你用‘全球變暖’這個詞,明天他們用‘氣候變化’這個詞,因爲你也知道,只是有些地方的氣溫上升了。‘全球變暖’這個詞給這些人帶來了一丟丟麻煩:畢竟不是每個地方都在變暖,有些的地方正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對話中只是在附和馬斯克。聽到二氧化碳濃度的事他是無感的,也不想介入這樣的技術討論。
9.認爲不要對化石燃料進行妖魔化,但大方向上要向清潔能源轉型
馬斯克認爲人類社會必須向可持續能源經濟轉型,把太陽能和儲能作爲主要發展方向。時間跨度可以放得更長,譬如50到100年。馬斯克自己企業(特斯拉)的佈局就是結合這一未來趨勢的。但是,馬斯克認爲,在短期之內世界還是要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也不要因此詆譭和妖魔化傳統能源產業。而且,如果這個產業能存在的話,最好存在於美國,因爲這有利於美國經濟的繁榮。
——“我應該說說我對氣候變化和石油天然氣的看法,因爲我的看法可能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其實我的觀點相當溫和:我認爲我們不應該詆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應該指責那些在這些行業辛勤工作、爲經濟提供必要能源的人們。如果我們現在停止使用石油和天然氣,大家都會捱餓,經濟也會崩潰。所以,我認爲詆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是不對的。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仍然有一定的需求,如果美國能提供這些能源,那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好,因爲這將有助於美國的繁榮。”
——“同時,我的觀點是,伴隨時間推移,我們也確實希望能夠轉向可持續能源經濟,因爲最終我們會耗盡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它畢竟不是無限的。而且存在一些風險。但我認爲,它的風險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麼高,就像全球變暖一樣。”
——“但我認爲我們需要朝着這個方向前進。並且總體而言,快速過渡可能比慢速過渡要好,但正如我所說的,我們不應該‘妖魔化’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應該造成短期困境。人們仍然可以喫牛排,可以開燃油車。”
——“但我認爲我們總體上應該朝着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努力。我實際上認爲未來太陽能將成爲地球主要的能源生產方式,而且目前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結合電池儲能(因爲太陽晚上不會發光),然後用這些電力給電動汽車充電,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正是特斯拉努力的方向,我認爲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你可以看看我們的汽車:我們不認爲環保、關心環境就意味着你必須受苦。所以,我們確保我們的汽車漂亮、駕駛性能好、速度快,而且還很酷、很性感。事實上,我還開了一個關於性感的玩笑——Model S、Model 3、Model X和Model Y拼在一起就是“SEXY”。這史上最昂貴的笑話了
——“我認爲我們不應該詆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因爲它們正在維持現代文明的運轉。但我也認爲,我們應該以合理的速度向可持續能源經濟邁進”
——“我們應該逐步過渡,在50到100年後主要依靠可持續能源,這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可以看出,馬斯克認爲可持續能源是人類生存必由之路,但對傳統能源保持非常務實的態度。
特朗普的觀點:特朗普首先就不相信全球變暖/氣候變化這個理論,當然也就不相信關於可持續能源的一切。他一心要重振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並對歐洲和全世界供應石油。對於馬斯克所說的可持續能源,特朗普只是禮貌性的附和,沒有出來反駁。相反,他還識趣地誇了誇馬斯克:
“不管怎麼樣,我也等着看你們在車頂和後備箱上安裝太陽能板。我總覺得你們遲早會想到這個點子的,而且我相信你會第一個實現:在車頂上安裝太陽能板,在平坦的表面,在某些特定的表面上,至少在某些陽光充足的地區或國家,這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些不是我熟悉的領域(“that’s not my world”),但我認爲不失爲一個有趣的想法。”
特朗普只是客氣而已,他不相信太陽能,並且認爲光伏是中國主導的產業。所以他純粹只是跟馬斯克客氣一下。並且特朗普岔開話題,開始聊核能的威脅。但馬斯克和他的觀點又相反,馬斯克認爲核能是最安全的能源形式,風險被大大高估,美國應該放鬆監管發展核能。
10.其他一些觀點
1)馬斯克認爲確實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在這點和特朗普看法一致
2)馬斯克認爲美國的地緣政治外交處理有問題。例如,認同特朗普的看法,認爲美國爲北約支付的費用過高。
3)反覆強調哈里斯是“極左”,“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說她以前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在的美國不需要她。
4)非常反對把法律變成政治手段,不同意民主黨對特朗普的各種起訴,希望美國人能夠恢復對司法體系的信任
5)談到中國時,就說中國修了很多很厲害的城際高鐵,美國也應該效仿
6)支持保護環境,但不喜歡矯枉過正的環保主義
7)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愛國情結,即希望美國能夠集合最好的人,做很多最牛逼的事情,讓國民驕傲,讓國民重拾美國夢
8)一些共和黨基本盤關心的事情,例如墮胎、持槍權、文化戰爭等,都沒有提及。本質上兩個人都不關心這些問題
9)特朗普提到過幾次選舉被操縱、要爭取公平選舉的事,馬斯克沒有附和
10)認爲美國現在處在非常關鍵的文明十字路口、歷史十字路口
11)認爲特朗普在很多問題上的直覺和看法都是正確的,可以領導美國
應該說,以上許多東西都屬於“常識”範疇,是跳出了西方主流政治的左右之爭的。
馬斯克認爲民主黨已經無法對話了,而特朗普是有可能可以對話的。因此,他寄希望於通過這樣的對話,對特朗普進行引導和影響,把特朗普變得更加“靠譜”(sensible)一些。當然,前提也是,馬斯克是特朗普巨大的政治捐贈者。你得先掏錢,才能讓對方聽你說兩句。而特朗普是老油條,能夠繼續說自己該說的,並吸收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