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網紅與資本——同道大叔

如果說文字內容的網紅大背景是公衆號,那段子,圖文和資訊的內容大背景更多的就是微博了,而在微博早期做起來有很多大號,好多都是從天涯也就是論壇系那邊就已經持續輸入內容的人。

有很多豆瓣系那邊每天在輸出段子的人,微博時代讓之前已經積累了很久,有強內容能力的人,找到了一個時代的契機,發揮了流量聚攏作用,成爲了現象級網紅,並且賺到了錢,以資本的視角穿透粉絲量去看真實的出圈效應和真實的影響力,當然還有資本,市場的操作。

同道大叔或許更具資本市場代表性,普通家庭出生,搭上時代的列車,實現階級跨越。

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出生在潮汕農村家庭,本人有美術天賦,同時還特別努力,09年考入清華美院,可以看出同道大叔在學生時期已經是一個敏感度非常高的人。

那是什麼敏感度呢,就是抓住時代脈搏的敏感度,這個話聽起來又抽象又晦澀,其實就是知道現在時代需要什麼,大勢會往哪兒發展,而我的努力方向就一定要產生時代的風口和列車,依舊是主線裏面兒的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蓬勃發展,硬件體系的完善,軟件配套的爆炸,任何一個細分功能下也就能搜到一堆處於與激烈競爭的軟件。

大三的同道大叔就已經加入這個大漩渦中開始創業了,在做了幾款APP之後,才做了同道科技,之後纔有了同道大叔這個名字。

只是當時創業畢竟是人生當中的主線,玩社交媒體還處於無心插柳,而且早期他微博上發的東西也沒濺出什麼水花,評論區寥寥無幾,也主要都是自己的作品。

但之後,同道大叔調整了創作思路,加入了更強的網感,比如發了一組搞小時代的圖,之後轉發和評論都過千了,然後又有了長圖形式的故事和段子,這個轉變可能看起來不起眼兒,但是從專業的角度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其內核是自我主導,顛覆變成了受衆主導。

創作者開始探索觀衆喜歡什麼,觀衆會對什麼內容產生反饋,在這個機制調整下,同道大叔獲得了第一次比較大的正反饋。

但是畢竟當時的創業還是人生主線,繼續開發APP,但是他還不知道,當時在忙的事兒,竟然對未來內容創作埋了個伏筆。

當時同道大叔在搞基於女性需求的社交軟件兒,那團隊天天在想什麼呢?就是女性在社交情景下討厭什麼,需求什麼,想的是什麼(畢竟女粉絲纔是流量大軍)

其實在後面一些訪談中也能看出這段時間的思考,雖然早期大家號稱,你一張PPT就能去融資,但其實沒那麼容易,再加上社交平臺上很多擦邊球內容無法杜絕,監管成本極高,這個軟件最後還是轉讓出去了。

但是同道大叔在折騰這個APP的時候,其實積累了很多經驗,就是女性在陌生人社交當中如何建立信任。

說白了一對陌生男女聊什麼,答案就是星座,你別覺得土啊,你要知道星座就是上個時代,陌生人社交的話題公約數,又是水逆的1天。

同道大叔在創業中積累了對星座的認知,在14年的6月2號,獲得了一次正反饋,當天同道大叔號召大家吐槽一下某星座,讓大家在評論區貢獻了很多優質內容,至此星座這個路線算是被實驗成功了。

然後繼續在星座這條路上持續發力,開始創作以吐槽星座爲主題的漫畫,秒殺營銷號的質量和高速更頻,就是同道大叔打出的差異化。

後面,抓住圖文和微博時代的崛起,嚐到了流量和衆星捧月的甜頭兒,夜以繼日的創作佔據了用戶的心智。

在星座這個垂類下就是同道大叔,17年粉絲破6000萬,閱讀量破200億,比起流量上的輝煌,我們更應該關注在網紅窗口期是怎麼做商業化的。

而從15年開始,同道大叔就已經招募團隊,公司化運營,也就是同道文化,廣告當然是基礎的。

根據不完全統計,16年的廣告部分利潤在3000萬,雖然不能跟上面說的咪蒙相比,但也是一個數量級了,而to c這邊,跟星座相關的內容,當然離不開感情八卦,但是這些繁瑣複雜的生活情緒化,瑣碎又抽象,同樣大叔的團隊用卡通形象把這些內容具象化,符號化。

然後就有了卡通形象,開始生產衍生品,並且銷售衣服毛絨玩具,內褲等等,而當時的粉絲確實也很買單,之後的衍生品開始向各各方向試水,手機殼,充電寶飾品,3C,文具,休閒食品。

2017年六月組建商品中心,產品設計供應鏈,渠道分銷全部自己來搞,屬於是重資產上陣,而其他產品也擴張到幾十個品類,1200加sku。

同道大叔最火那會兒還和很多品牌做聯名,當時已經離譜到同道大叔和瀘州老窖做了一個聯名。

同道大叔也出版過漫畫書,這也是一部分版權收入,而同道大叔的星座IP也向線下蔓延。

比如說開了嘉年華,還開了主題咖啡館,同內容團隊還做出了星座加明星的微訪談綜藝和星座情感,短視頻綜藝,這部分則是招商的廣告收入,當然也附帶着偶爾宣傳宣傳自己的產品。

根據公開信息,直到19年,同道大叔的廣告收入只佔了公司的40%,橫向對比一下,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數據,電商佔20%,授權佔20%,衍生品佔20%,說白了別的IP都還只靠廣告掙錢,一條腿走路,而同道大叔這會兒已經是四條腿走路。

而創造財富的整個團隊,自然也賺到了真金白銀,早在16年根據字數,同道大叔內容團隊,兩名團隊骨幹年薪超過200萬,百萬年薪以上超過三人,商業化的成功,自然就走向資本化。

其實15年就已經開始走資本化道路,也就是在同道大叔火了兩年之後,其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讓他融了3000萬規模的a輪,那個時代投資文化產業和網紅IP,不像現在在投決會上會被提出各種挑戰,那會兒還是比較容易過會的。

雖然公開信息裏面寫15年那輪投的是紅杉和明嘉資本,但其實這件事兒穿透到背後,實際還是有美盛文化的,而美盛文化也是在16年直接併購的同道大叔以2.175億元向蔡躍棟等收購同道大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就是同道文化百分之七十二點五的股權。

通過該交易,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直接套現一點七八億元,並且不再擔任CEO,轉任美食文化的副總裁,本次交易後,蔡躍東對同道文化的持股比例從百分之七十二降至百分之十二點五,根據該交易反推,同道文化的估值達到三億元。

如果一個網紅能在一次交易中賺到1.78億現金,還就是我說那句話不可能僅僅是個人的努力,一定是搭上了時代的列車,那你說美盛文化爲什麼願意出2.175億。

美盛文化在資本市場上和行業內都很有名,作爲A股上市公司的美盛文化比較有名的案例是和國外IP的合作,比如魔獸世界,星球大戰,冰雪奇緣,馬裏奧等衍生品,而國內則有喜羊羊和熊出沒,買下同道文化就是其戰略方向。

翻一翻該公司的公告也能看看出端倪,15年底,美聲文化發佈公告稱募資30.3億,其中21億用於投資併購100個

所以當時很多自媒體人大呼,同道大叔上岸了,居然搞自媒體能賺一兩億現金,但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就簡單的多。

就是21億中花兩個億買個同道大叔,而且還屬於公司衆多業務線當中的一條支線吧,而且美盛文化的資本市場是挺能整活的那種,屬於高段位,如果你去萬德把它近一年交易日的股價都拉出來,可以看到這個公司一年經歷過20次漲停,那靠什麼漲停呢,當然是概念,元宇宙,星座,nft。

比如市場上放出消息,同道大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元気星空簽約,那這利好誰呢,那當然就是美盛文化了,畢竟同道大叔是美食文化的子公司。

回到同道大叔資本化這條路上,其他的網紅可能有很多次資本市場的操作,並且按照最近一輪估值,也都身價過億,但是同道大叔就不一樣了,別人是身價過億,而同道大叔直接已經拿到了過億的現金套現離場了。

如果你通過成功的商業化,成功坐上了資本的牌桌,但是當你這把牌沒打完之前,你的財富都只是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寫在紙上的,是說給別人看的,只有當你套現上岸了,這個財富纔是裝進你自己兜裏的。

所以爲什麼最開始說同道大叔是網紅資本化裏面最可圈可點的,是因爲別人走完了第一步,他已經走完了兩步,別人走完了兩步,他已經走完了第三步。

根據對同道大叔往期採訪的研究,同道大叔可能對套現了一個多億並不滿意,其原話是,我算了一下,按照現在的房價看,好像買不了幾套房就花完了,厲害的房子可能連一套都買不了。

而他在採訪中還說過,不是很想當公衆人物,希望生活安靜一點,退隱幕後的想法,其實這已經凸顯了,這也是一個行業特點。

很多現象級IP在經歷了網紅窗口期之後,無論商業化是否成功,都多多少少會產生退隱幕後的想法。

就是在同道大叔套現一個多億後,手握一個多億的蔡躍棟,自然而然的繼續坐在了資本的牌桌上,也就是個人天使投資。

並且在19年宣佈了他之後all in的項目,電子煙品牌,其創立的品牌也在發售當天官宣了,首日營業額達到了500萬。

無論後面兒的故事發展如何,同道大叔都已經在同期網紅中算是資本和商業上的老手了,即使拋開電子煙,其能量還能發揮在各種地方,而且代表了圖文時代網紅的資本市場操作的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