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開局一副爛牌,李子柒自小父母離異,父親早逝,在鄉下奶奶將其拉扯大,14歲輟學進城打工,也是不知不覺進入了工作滾滾的城市化浪潮中。
當時的時代依舊在上面說過無數次的那個洪流下,內循環外循環的調整互聯網基建,電商,物流體系等等
李子柒回鄉下照顧奶奶,也開了自己的店,主要是賣當地的農產品,但是爲了能賣出去,李子柒開始在美拍上拍一些古風美食短視頻,就這麼一直拍着,直到類似於桃花酒的視頻小火。
李子柒吸納到了第一波流量,這時候命運終於迎來了轉折,在李子柒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下,她的作品終於被大家所接受,並且慢慢度過冷啓動,當然作品的火爆也吸引了很多mcn機構,其中包括微念劉同明。
刨除李子柒的影響,微念其實在業內很知名,比如mcn業務下有幾個時間交匯的點,就是方媛,也就是郭富城的網紅妻子還有阿沁,也就是半藏森林出軌事件的原配,都和微念有過簽約關係。
根據李子柒的採訪,微念劉同明,在看到李子柒作品後,開始頻繁私信李子柒,還1度被李子柒認爲是騙子,經過死纏爛打和主動從杭州前往四川。
終於在16年九月說服李子柒和微念合作,16年11月,李子柒的蘭州牛肉麪大火而一舉成名,與早期的美拍視頻對比,有了更爲專業的軟硬件支持。
李子柒製作視頻的質量也得以進一步改善,至於說李子柒爲什麼會大火,我的觀點可能和主流觀點正好相反,當然我也承認她對文化輸出做了重要貢獻,能肉眼可見的看到全世界對這種中國古風文化的喜愛。
但是穿透現象看本質,其實我覺得李子柒和丁真有非常相似之處,這兩人的大火,其實都體現了我們的自私,這兩個人其實是滿足我們自己內心對田園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固有印象。
在時代的列車上,也在各種因素的加持下,李子柒很快全網破千萬,李子柒的商業模式完全拋棄了廣告,也就李子柒完全沒有廣告影響下,全心全意專注於自己的創作。
能夠做到這一點還是挺厲害的,但這一點也是得益於她另外一方面的商業路徑,微念負責李子柒的商業化,道路也很清晰,就是不接廣告做品牌,而又因爲其視頻是古風美食,那在李子柒品牌下的產品,也是圍繞着美食來。
微念以李子柒爲品牌的網店,是18年成立的產品,包括螺螄粉,藕粉,火鍋底料等等,其實商業模式也沒有網上吹那麼玄乎,就是大家都在搞的代工加貼牌,就是代工廠裏做出來的螺螄粉都是同樣的粉。
只不過給a品牌生產,又裝在a品牌的包裝裏,給李子柒生產,就裝在李子柒的包裝裏,這是網紅做品牌的基本套路。
當然了大家都用這個套路就得捲起來,那真正想做好品牌的話,就真得在供應鏈上下功夫,做自研,做差異化,就不只是簡單的找代工廠貼個牌了。
但是這兒就不拘於吹李子柒品牌做的有多好,而隨着李子柒的持續火爆和微念商業化部分的共同努力。
李子柒品牌網店在一年半後,月營業額就已經破億,月銷超過150萬份,與人民日報新媒體合作推出的聯名款,已是風頭正盛。
而背後的微唸的估值也水漲船高,在增長最快的那幾年裏,基本保持了每年都融一輪兒,每輪大概都是在幾千萬人民幣左右。
雖然公開資料裏面,沒有當時幾輪交易的具體估值,但我們還是從其他渠道知道了一個差不多的數,也就18年那輪兒,大概估值在五億左右,19年8月那輪,估值在16億上下,都是說的人民幣投後。
而李子柒品牌20年銷售額來到了驚人的16億,21年7月,微念拿了字節跳動的戰投,這時候微唸的估值來到了30億。
這個新聞裏披露了,而李子柒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只是背後公司的一輪輪融資,還有就是其他老牌資本市場玩家的老套路。
星期六可是資本市場老油條了。
這家叫星期六的公司創立於1993年,09年憑藉鞋旅業務成爲A股上市首家鞋業公司,星期六,就是一個鞋子的品牌,這家公司的老闆叫張澤民,只是因爲這家公司老闆個人,間接持有李子柒的公司也就是子柒文化百分之0.55的股權,就被炒成了網紅概念股。
不知道是精心安排,還是聞風而動,網紅概念一齣,資本市場開始風起雲湧。
從19年12月到20年1.月星期六,先後11次現身龍虎榜,各大遊資接力推波助瀾,一個月獲得13次漲停,而就在19年12月26號,也就星期六已經漲了無數次之後,股價都已經翻倍了。
某券商上海江蘇路營業部的客戶們還是買入了5217萬元,佔總成交比例的百分之六點三八,衝就完事兒了,狂歡就完事兒了。
然而在狂歡的背後,就是任意一場瘋狂上漲的狂歡,都是出逃的窗口期,而這麼熱鬧的景象,自然也免不了有人在偷偷減持套現。
19年12月24號,也正值星期六七點半,星期六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易之行,你減持不超過5%的公司股份。
此外,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你減持股份,大老闆和小老闆集體套現。
根據公告,大老闆減持3294萬股,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財務和副總經理祕書,也就是小老闆們分別計劃幾十萬股,在這場狂歡中,有人套現幾個億,有人套現幾百萬。
但真正流量源頭李子柒,我覺得她可能就沒把這事當新聞,直接忽略了這一點,判斷也是源於她之後的一些操作可以看出,李子柒對資本市場簡直完全沒有敏感度。
而經過交叉驗證,李子柒在當初星期六這個股票的一個月的狂歡裏啊,確實是沒有獲得收益的。
我之前也說了,就是這種有規模的狂歡,尤其是密集的利好出現之前,其實都會有一些幕後的推動者,或者是知情者偷偷埋伏好,好享受一輪股價的上漲。
這是資本市場的老玩法了,但李子柒對資本市場,真的不怎麼關心。
此時李子柒的品牌蒸蒸日上,李子柒的視頻數據也相當能打,個人IP不斷出圈,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資本市場的操作,一切欣欣向榮表現是李子柒內部的風氣運用。
一個一出生拿到一堆爛牌的李子柒,在面對5億到16億再到30億的資本市場的玩兒法,驚歎之餘,再加上之前和微念哪些舊賬,就不斷的問出一個問題,這越來越大的蛋糕到底是誰的?
因爲我們縱觀李子柒本人,也就是李佳佳,當時在工商登記中真正掌握的股權只涉及兩家公司。
四川子柒文化就是其拍視頻的主體,它也只佔49%,另外的51%由微念佔有。
那剛纔說那一連串的融資,以及在融資背後,投資人們所關注的現金流和未來的盈利的表現形式,也就是李子柒品牌賣出了那麼多螺螄粉兒,都放在了微念這個主體下。
而蛋糕爲什麼放在微念?不放在子柒文化?
在這個大概念下,也就有了後來的李子柒對抗微唸的你來我往。
事件的起因是李子柒停更了,然後大家去挖爲什麼,李子柒和微唸的奮大綱之爭,就有些傳聞出來了,在之後就是公開信息顯示。
李子柒的子柒文化起訴了杭州微念,那些撕破臉皮的事也就坐實了,畢竟在巨大的蛋糕下,李子柒品牌成了微唸的核心資產,微念想成一家專注於新消費賽道的新銳公司,而旗下最成功的品牌,就是李子柒螺螄粉,但是這個品牌的視頻創作者只享受合約上的分成,但不持有微唸的股份。
長期以來的矛盾發酵終於走到這一步,在經歷了停更報警和起訴後。
大家也開始關注李子柒IP和李子柒賬號的歸屬權爭奪問題,微念終於在11月1號以公告的形式回應了,公司從未想過,從未控制過任何李子柒相關平臺賬號。
此外關於兩個人的合作模式,微念是這麼說的,公司一年多前就提出李子柒的股權計劃與合作模式方向,並在股東同意下籤署相關股份安排合作費用的協議方案。
曾多次與李子期就股權等權益事宜展開溝通,但未有實質性進展,最終導致如今局面。
這一回合,還屬於雙方自說自話,下面來到了第二回合,李子柒的助理隨後做出了回應,稱,真搞不懂是誰一直在帶股權糾紛的輿論節奏,聽誰說的,連合同都沒跟投資人股東如實披露的公司,誰敢要他的股份?
這裏面有幾個關鍵信息給大家提煉一下,首先雙方的言論證實了因爲利益問題導致的決裂,其實就是分蛋糕沒分好。
我們看一下微唸的股權結構,即使拋開它已經經歷了多輪融資,微唸的股權結構也極其複雜。
當然做這樣複雜的安排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複雜的股權結構,對於李子柒來說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畢竟李子柒在輿論上的話語權已經很大了,如果讓其在資本市場上拿到實際的控制權,對於微念來說未來握拳的空間就很少了。
當然也有可能把微念想的有點壞了,在下一個回合就是大家傳的比較久的,說微念惡意註冊李子柒商標,李子柒搶回什麼的。
但真實情況是,微念那邊一堆跟李子柒有關的商標,早在21年上半年就轉給子柒文化了,如果真想惡意的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而且李子柒,李佳佳本身在大量的視頻中出鏡,李子柒的行爲,就是李佳佳這個人,你說這倆怎麼剝離,你以爲靠註冊個商標,李子柒就不是李佳佳了嗎?
所以網傳的雙方在商標這的博弈,我其實覺得沒有多少,而我們穿透這些網傳的言論,其中包括對賬號的爭奪,對IP本身的爭奪,對網店的爭奪,對消費品牌的爭奪,對商標的爭奪。
我們依舊拉到上帝視角,這些背後,永遠不要離開分蛋糕這條,根據微念方面的說法,大致意思就是,我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始跟你商量這個股權怎麼分了,只是當時沒商量妥。
根據我們從其他渠道知道的信息,微念方面有過一個方案,也經過了股東同意,早些時候想做一輪增發,大概給李子柒10%的股份,然後把網店也放回子柒文化這個主題裏,不放在微唸了。
但這麼做的前提是先說好怎麼分錢?
以及什麼樣的形式分配利益?
比如這是我猜的,他們可能想到有子柒文化把品牌商標授權給微念做運營,微念給授權費和分成,但當時的李子柒沒接受。
可能當時微念新提出的分配比例,一定和李子柒心理預期相差巨大,而在李子柒心中,微唸的資本好手段,甚至覺得騙了她。
這種對微唸的感覺,當時就已經形成,那個時候離後續事件爆發早了16個月。
但即使是這樣,微念依舊繼續李子柒品牌和相關產品的未來願景作爲籌碼繼續融資,而且拿到了自己的投資。
爲什麼說微念新提出的分配比例,也就是劉同明最早找到李子柒,兩個人在拍板合作的那天聊的分配比例就是舊的比例?
而16個月前想用增發爲形式提出的利益分配方案,就是指的新的
這前後兩個一定有巨大不同,而加上當時李子柒助理發的那條微博,綜合來考慮,這件事又變得複雜起來,還記得當時李子柒助理說合同都沒跟投資人股東如實披露,誰敢要他的股份?
現在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聽不懂?
他說合同沒有跟投資人和股東披露,那這個合同指的是什麼合同呢?
其實就是李子柒和微唸的合同,而上面從其他渠道瞭解過,微念曾經提出過那個方案,說是經過股東和投資人的同意了。
站在李子柒的視角,這個方案肯定要在以前微念和李子柒最早說好怎麼分蛋糕的基礎上而設計的。
但李子期拿到的時候,有可能看到了比較大的差異,而李子柒覺得這個所謂股東和投資者都同意的方案,是在股東和投資者都不知道,原來他倆約定怎麼分蛋糕的前提下而炮製出來的。
當然了,這是我們模擬博弈雙方的心態做的一個猜測,而我再做一個大膽的猜測。
就是當時微唸的老闆不遠迢迢萬裏去找李子柒,然後兩個人達成合作,很有可能就是當時喫了一頓飯,然後就說咱倆以後什麼都55分
子柒文化這個公司也是一里面個佔51一個佔49.咱倆以後什麼都裝到這個子柒文化,但是又因爲電商平臺對公司成立年限的要求,或者一些資質要求,最終不得已才用了微念這個主體開店,然後賣螺螄粉的這些營收利潤,包括融資都只好轉到了微念這個主體。
而又恰好發生了李子柒這個品牌蛋糕做的巨大,因爲現象級的網紅是稀缺的,沒有任何一個機構擁有製造現象級網紅的能力。
但是網紅是可以用一些方法制造出來的,畢竟我們巫師tube最早就在做這個,我們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當一個IP成爲現象級之後,它的價值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和普通網紅就是兩個東西。
而李子柒經歷的就是從網紅變成了現象級網紅,那如果按這個邏輯,在分成的天平裏,這個最具備不可替代性的人當然有話語權要多分一點兒。
拉回上帝視角,而站在微唸的角度,李子柒能不接廣告,是因爲開闢了另一條商業化道路,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幾家mcn能做成
而微店每年給李子柒分成,但沒有網傳那麼多,而且微店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是賺錢的,其實在長時間內都是虧損的。
其實微念方面有一個比較巧的信息維度,是大家可以去微店在招什麼樣的人?
其中關於食品品牌,食品研發,食品加工安全方面招的人還是挺多的。
供應鏈和商業化的道路上,微店有不少創新,在新消費這個賽道跑通了。
李子柒螺螄粉能賣的top one,威念和李子柒雙方都是屬於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才能打出這麼好的成績。
這裏關於李子柒這個IP的收入,現在的文章和視頻只會去除李子柒在YouTube上播放量多少,然後每年分幾百萬美金,摺合幾千萬人民幣,還有說幾千萬美金的。
李子柒拿不到上千萬人民幣,幾百萬就不錯了,這裏幾百萬她真能拿到手就不錯了。
因爲你在YouTube,玩兒就得遵循大洋彼岸的稅收機制,而且外匯這邊兒你要結匯計算個人收入,加上國內你也得交稅,最後真實的收入能有多少這不好說。
一邊是一個具有非常不可替代性的網紅,一邊是已經把這個品牌做起來的,幾百號人的公司,其實雙方都有理,這事兒就是個敗局。
但是如果只從資本視角分析,其實還不夠,綜合以上的表態,加之李子柒方面曾對記者說過,第一次訴訟非給付之訴,而是守約之訴,是要讓微念把答應的事兒,但又沒辦的事兒趕緊按合同辦,這又加深了微念分蛋糕沒分好,依舊是和最開始有出入的這個猜測。
其本質訴求和紅線是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這裏就可以回到最本質的動機上來看這張爭端,李佳佳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去看了央視魯健訪談對李佳佳的訪談,魯健訪談的選題方向爲全球影響力人物,海外傑出華人代表,國內各領域知名,試圖爲觀衆塑造展現前所未有的中國形象,。
同年訪談的人物除李佳佳之外,還有姚明,雷軍,郎朗,曹德旺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他們具有的一大共同點是,作爲華人在國際舞臺上享有良好的聲譽,能扛起我們國家對外宣傳的這麼一面旗幟。
李佳佳被央視選中,特別是被這樣1檔欄目選中,你覺得其意義是什麼?
說白一點就是背後支持李佳佳這波人該換了,再說一遍,微念沒有罪,不用一說李子柒,比如說資本、,洪水什麼的,微念是一家公司,公司就是爲了盈利,這是其階級地位和角色決定的。
但李佳佳需要另外一些能支持她完成夢想的人了,不只是賺錢了,李佳佳所代表李子柒這個IP還有更大的追求。
國家對精緻利己主義類型的資本予以空間,因爲他們確實能促進效率,但對於他們極端逐利的反面,國家的對策則是逐漸明晰他們被允許活動的邊界。
但凡是涉及民生福祉的行業,比如說教育,醫療以及三農和糧食安全,資本的貪婪擴張都會被監管的戒尺無情打斷
所以李佳佳方面不但要在利益上爭取自己作爲有着不可替代性的一份蛋糕,同時也希望能保護好李子柒這個IP,希望這個IP能承擔着更多可能。
這是一個內容人的情懷追求,而李子柒頻頻與官媒合作,高舉大旗的做法也是在表達這個,所以這其實也是一道紅線談不了。
而微念那邊則是追求把李子柒IP的商業化價值最大化,雙方在這條分歧上越來越大。
所以,現在其實李子柒和微念只能走向一個雙輸的局面了,李子柒只能找另外一個合作伙伴了。
現在李子柒單品螺螄粉已經被《好歡螺》超過,字節,在投資協議生效不到六個月內,割席撤回對微唸的投資。
而李子柒頻道的不更新也導致熱度陡然下降,已經在雙輸了,而退而求其次就是對於李子柒來說,要在法律層面確認李子柒這個IP相關的商標,相關的收益,以及賬號所有權等等最基本的利益訴求要得到保障。
所以這一次和微唸的你來我往,以及在法律程序上消耗了大量時間人力,在有這段時間沒有更新所造成的,這都是必須要花掉的。
但是這些長期已久埋下的糾紛,而現在導致這麼大的討論度的爆發,其再穿透一層核心還是內容和商業的糾纏。
再回看李子柒和李子柒助理發的一些公告,再加上第一次訴訟非給付之訴,而是守約之訴。
拋開李子柒夢想和情懷上的追求,李子柒方面認爲的微唸的過錯,我們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着商業化合作內容這個兩個糾纏不清的元素而展開的。
李子柒有內容情懷希望不那麼商業,而微念希望賺錢,無論李子柒微唸的第一次訴訟中,李子柒提出了怎樣的守約之訴。
我猜背後的核心都是圍繞着商業化不影響內容這個承諾,而微念也沒有操盤過李子柒這種現象級IP的商業化。
於是市場給他什麼機會,他又抓什麼機會,而藉此爭端,雙方都或許更加清晰的看見了自己,並且清晰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這兒也穿透了內容和商業這個大矛盾下,也就是網紅行業永遠繞不過去的坎。
這個也涉及到mcn公司,成名網紅和孵化公司的利益重新分配該怎麼解決是個問題,網紅翅膀硬了就單飛了。
其實大網紅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孵化公司有數不清的失敗名單,付出巨大成本才能成功一個,但這一個成了就要單飛了,所以很多公司孵化網紅,要麼網紅和老闆是夫妻,要麼兩個人有孩子有緊密連接。
做ip號做內容與資本的矛盾,ip網紅和傳統生意的區別是,ip需要網紅親力親爲做內容,做內容需要的是工匠精神,一點一滴打磨內容的精神。而融入資本,資本的玩法又是投機思維,涉及到資本,一切都不可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