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外貿人還有“金九銀十”嗎?

“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人身處於不同的‘同溫層’中。”

對外貿人而言,每一年的9月,註定是段操心和忙碌的日子。

宏觀上,美聯儲將於9月18日召開議息會議,降息似已箭在弦上。降息會縮短中美貨幣之間的利息差,誘發人民幣升值。

由於外貿生意多以美元結算,人民幣升值就意味着企業賺來的美元貶值,換言之,利潤會因此縮水。

生意上,9月是金九銀十的傳統外貿旺季,然而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響,海外客戶尤其是歐美“搶出口”跡象明顯,會否透支下半年的生意,也成了許多企業賬本上的未知數。

利潤衝擊

在9月的降息預期衝擊人民幣匯率之前,外貿人已經遭遇突然一擊。

7月24日在岸人民幣匯率盤中跌至7.2776.創下了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而30多天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已經升值了2.5%。

最觸目驚心的是9月6日那天,一夜之間人民幣匯率收復了年內所有失地,最低摸到了7.0809.爲2023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

十多年前,學者和行業都曾針對人民幣升值做過幾次“壓力測試”,結果發現:

◎ 人民幣每升值1%,對應的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利潤率將分別下降3.19%、2.27%和6.18%,而當年紡織服裝企業平均純利潤率爲3%—5%,規模以上輕工企業出口利潤普遍在5%左右,規模以下企業毛利率只有2%左右,因此影響劇烈。

◎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測算,若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50%。

至於這一次,綜合財新、第一財經報道,多家企業表示,短期內會對利潤帶來1—2個百分點的變動,並進一步影響後續新訂單的定價等。

一位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因匯率浮動,一筆30萬美元的訂單,一週之內,損失了4萬多元人民幣,相當於喫掉了近半利潤。

美元燙手

2024年上半年,大部分外貿人都不急着結匯。

所謂結匯,就是外貿人將賺來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共計118個交易日中,人民幣55天在升值、63天在貶值。

在這樣貶多升少的日子裏,如果着急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的操作並不划算。更何況,市面上的美元存款利率較高,拿着美元還能享受一波理財收益。

據廣發證券推算,2021年—2024年6月間,賣出人民幣持有美元等高利率貨幣的人民幣套利交易共計達到15.15萬億元。

由於我國80%的外匯收入由貨物貿易貢獻,因此我國的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套利交易並非由金融投資者驅動,而是主要由出口企業和跨國企業進行。

汽車出口
汽車出口

還有個數據能說明外貿人這種“淡定拿美元”的狀態。

整個上半年,代表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不斷下探,以6月爲例,結匯率達58%。

一般而言,若結匯率超過80%,表明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極其強烈,若低於60%,則對應着強烈的貶值預期,連利潤微薄的出口企業都在千方百計地推遲結匯。

如今,隨着人民幣的升值,外貿人手裏的美元正變得燙手。一些持有美元存款理財的企業,在近期的一次波動中,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少了1.7%的收益。

於是,他們一改上半年的氣定神閒,紛紛成了急性子,有的美元一到手立馬換成了人民幣,有的則派專員盯着匯率走勢。

熱鬧的六七月

如果說,外貿人一面在擔心人民幣升值讓自己少賺了錢,另一面部分以歐美客戶爲主的出口企業也擔心火熱的上半年可能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意。

上半年的出口數據頗令人欣喜。

上半年,貨物出口總額爲121298億元,同比增長6.9%。

而6月貢獻頗多,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0.7%。若以美元計,我國6月出口同比增長8.6%,爲2023年4月來最高,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速達7.8%。

另外,7月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淨流入環比增長48%,規模爲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也以火熱作爲回應。

7月,美國的港口忙得熱火朝天。整個美國集裝箱進口量創下歷史第三高,他們提到,部分原因是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創下了歷史新高。

長灘港2019年1月—2024年7月貨運量統計
長灘港2019年1月—2024年7月貨運量統計

單看亞洲部分,7月從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集裝箱運輸量同比增長24%。創下單月曆史最高紀錄。

按裝船地來看,來自中國大陸的量佔到近六成,並同比增長了23%,附加一提的是,來自越南的增加了44%。

運輸量最大的傢俱類同比增長了29%,第二大的機械類增長30%;汽車相關產品也增長27%;個人消費裏,玩具和體育用品增長了24%、鞋類增長23%、服裝增長了12%;工業材料上,塑料增長26%,鋼鐵製品增長23%。

超預期增長的原因或許在於,這些運輸品往年都會在8月至10月迎來高峯,但很多人指出,2024年的高峯已提前到來。

洛杉磯港在7月的媒體簡報裏表示:“我們看到年終假期貨物比平時提前一點抵達。”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

有些與進口玩具、家居用品和消費電子產品相關的美國零售公司已經提前推出假日促銷活動,有的貨運商甚至在5月就開始運送聖誕節所需的物品。

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北美和歐洲的返校季,這是僅次於聖誕節、黑色星期五的購物旺季,中國擅長製造的電子產品、學習用品、服裝和鞋類等品類最受歡迎,人均消費可達600多美元。

再加上秋季換裝和萬聖節,相關外貿企業的“金九”能不能拿個開門紅,就取決於這些需求了。

只是今年,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鍵。

波動的數據

出口提前的原因有很多,具體可分爲以下幾類:

第一種,因爲關稅而“搶出口”。

一方面,一些被列在關稅豁免清單上的產品,即將在6月到期,爲避免關稅損失,於是搶先出口,主要涉及橡膠塑料、電氣機械、機械設備等中間品與資本品。

另一方面,部分零售商爲即將到來的“關稅”未雨綢繆。市場普遍預期,若特朗普重回白宮,恐將再掀關稅風波。

美國上半年集裝箱進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工業部門,細看都是那些容易被加徵關稅的,如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第二種,爲應對潛在的危機而“搶出口”。

當前,北美最大碼頭工人工會——美東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港口運營商的合同談判破裂,合約將於9月30日到期。美國企業和物流業相關人員擔心10月的大罷工將擾亂供應鏈。

第三種,爲了搶時間而“搶出口”。

今年感恩節在11月28日,較往年晚不少,爲了同聖誕的旺季購物和配送時間錯開,因此也需要提前備貨;至於歐洲方面,紅海危機餘威猶在,考慮到運輸時長,往年理應在8—9月下單的聖誕節訂單,零售商們也可能會提前下單。

受紅海危機影響,新加坡港口面臨持續擁堵
受紅海危機影響,新加坡港口面臨持續擁堵

那麼,既然是“提前”,那便意味着下半年,熱鬧可能無法持續。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搶出口”本質上並不是創造需求,而是需求前置,透支效應下,7月後相關商品出口或面臨下行壓力。

7月開始,出口增速便出現了一些降溫跡象。

此前經濟學家們對7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9.7%,但現實潑來冷水,以美元計,7月出口同比增長7.0%。

9月10日,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8月出口同比增長8.7%,數據喜人。

只是分區域看,以傳統歐美爲主業的外貿人則隱憂未解。8月我們對東盟出口增長13.1%,爲本月出口最大貢獻者。

“搶出口”的主力歐美地區,則低於整體增速,我國對歐盟出口僅同比增長2.9%;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5%。

分層的行業,變長的世界

實際上,除了人民幣匯率,外貿人與外貿人之間能彼此共感的日子也越來越少,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人身處於不同的“同溫層”中。

中國的出口產品,已經孵化出了“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組件等產品,與傳統的服裝、傢俱、家電等“老三樣”活在不同的時空。

在出口區域上,也分爲“新三大區”——東盟、俄羅斯、非洲以及中西亞地區等,“舊三區”則是美國、歐洲、日韓。

舊三區與舊三樣,會對傳統的貿易週期敏感,比如西方節日等,即所謂的“金九銀十”。

以美國爲例,當前對中國各商品依賴度較高的仍主要集中在消費品,譬如玩具(依賴度75%)、手機電話機(47%)、家電(43%)、計算機(34%)、傢俱(29%)、紡織服裝箱包(29%)。

新三區與新三樣,則更取決於新興發展經濟體的需求和全球製造業的狀況。

因此,不能再使用原有的“週期視角”透視這部分外貿企業。

除此之外,還有變得“更長”的產業鏈。

安邦智庫創始人、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形容這個逆全球化冒頭的世界,猶如冰面上的裂縫,咔嚓嚓地向下層伸展。

在這個過程,一些“連接器”國家應運而生,它們跨越新的地緣政治斷層線,爲日趨碎片化的世界提供支撐。

符合這一條件的國家,目前有五個,分別是越南、波蘭、墨西哥、摩洛哥和印度尼西亞,它們在2022年的經濟產出達到了4萬億美元,超過了印度,幾乎與日本和德國相當。

由於它們的出現,有時候對貿易監測還需要考慮“繞道”和“時滯”問題。

2021年,中國供應商與美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是9.18.到了2023年變成了10.11.等於每個中美企業之間插入了一個企業。

以中國和越南爲例,由於後者需要先從中國進行中間品、資本品進口,再開展生產和出口,由此越南出口實際上一部分成了中國出口的滯後指標,“時差”在兩個月左右。

我們在工廠老闆們發的短視頻裏,也感受到了這種分化。

旺季期間,既能看到老闆們感嘆“終於久違地熬夜加班”,也能看到今年有的老闆抱怨生意不佳、生產線積灰。

還有過去從未見過的新穎畫面,一羣中東或俄羅斯人在視頻裏忙忙碌碌,碩大字體的字幕裏寫着“外貿回暖,都在爆單,請求源頭工廠支援”“外貿不拖欠貨款,能做的可以留言產品”。

圖源:抖音、快手平臺
圖源:抖音、快手平臺

由此,當我們詢問外貿人還有沒有“金九銀十”時,既是在考量眼前的情形,也同樣在感嘆時代的變遷。

希望身處其中的老外貿人,能儘快適應這種水土不服。畢竟,要走向“生而全球”,這是一道必須經歷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