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吳倩:我現在能演當年演不了的角色

出道十年來,吳倩一直是熒屏上頗有觀衆緣的女演員。最近,她帶着新片《出走的決心》接受專訪,在這部講述女性掙脫束縛、勇敢追逐自我的真人改編影片中,吳倩飾演的是故事主人公李紅的女兒一角。

談到女兒孫曉雪,吳倩說:“她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中國式女兒,對父母有着慣性的索取。”在片中,孫曉雪面對母親李紅在家中被壓抑的處境,剛開始還是支持的態度,找到工作後,便提出希望母親留下來幫自己分擔家庭責任。“這是中國兒女的一個習慣性思維,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能無條件伸手的就是爸媽。”吳倩坦言。

在生活中,吳倩也面臨着與角色相似的女性困境。在被問到跟母親的關係時,吳倩回道:“其實也蠻像的,我母親也是在生了我以後,她的世界基本上就是以我爲中心的。”只不過與片中女兒的無條件伸手相比,吳倩更能體會母親付出的不易,她鼓勵母親做點自己的事,穿好看的衣服,做做指甲,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出道以來,吳倩一直在演員這條路上磨練精進,參加《浪姐》,也是想從唱跳這一關上告訴自己我可以。但談到這些年自己被貼上的無數標籤,她又淡淡地回道:“要撕哪撕得完,就隨他們去吧。”

這些年,隨着自身的成長,吳倩也越來越能更從容地駕馭不同類型的角色。“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獨有的氣質和經歷,”她說,“我現在能演當年演不了的角色。”

01. 對父母無條件索取,是中國式兒女的一個習慣性思維

:你是什麼樣的契機接到了這個劇本的邀約?

吳倩:其實最早是我經紀人跟我說的。他說公司有個電影,問我要不要跟導演聊聊,他看了文字的簡介,覺得特別適合我,我說行,就簡單地跟導演視頻了一下,然後導演就覺得可能還比較契合吧!

:你怎樣理解孫曉雪這個角色?

吳倩:她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中國式女兒,對父母有着慣性的索取。剛開始,她會說媽媽我支持你,但是當她也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說,媽媽你留下來吧。對父母索取是很多兒女的一個習慣性思維,在你需要的時候,並且不知道去找誰的時候,能無條件伸手的就是爸媽。

:電影前期曉雪對父親的所作所爲其實是反對的,但是後來找到了工作之後,她還是希望母親可以爲自己做出一點犧牲,甚至她可能覺得這是她媽媽應該做的,你覺得這是應該的嗎?

吳倩:對於曉雪而言,因爲她自己本身是一個女性,從小母親可能爲她付出的更多一點,她跟母親的情感羈絆本身就比父親要深,這是一個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孩子都會跟母親關係相對好一些;同時她也覺得我是一個新時代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我們要尊重男女平等之類的,所以對這種父母之間情感上我們所謂的站隊,她站母親,這就是很天然的一個選擇。但是她還有一個自然屬性——女兒。女兒會對父母有一個無條件索取,她骨子裏天然認爲父母是無條件爲我付出,而且父母的付出是不計回報的、無需成本的,只要我張開嘴就行,是一個很慣性的思維,所以我覺得這是比較中國式的家庭關係的一個表現。

:作爲父母這段婚姻的見證者,你覺得曉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理解李紅的?

吳倩:我覺得可能是從李紅真正出走以後,曉雪從這個家裏一個女兒的身份變成了一個女人,在她需要支撐整個家的時候。李紅走之後,她就是家裏唯一的女性。因爲我們老話說,“媽媽在哪,家在哪”“一個屋子裏面,只有一個女人把家立住了,這個家纔像一個家。”其實李紅走了以後,曉雪取代了這個位子,她可能那會兒才慢慢理解和感同身受。

:孫曉雪跟李紅的這段母女關係,跟現實中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有沒有什麼交叉點?

吳倩:其實也蠻像的,我母親也是在生了我以後,她的世界基本上就是以我爲中心的。然後我也會經常跟她講:你去做一點自己的事情。我覺得她就跟大多數母親一樣,穿衣服就是怎麼方便怎麼穿。她會說,我穿這麼好看的衣服給誰看?我穿這幹嘛?我做指甲不方便做事兒,哪有每天做事的人做指甲?我媽每天就這麼說,她其實是非常中式的一個婦女形象。

:電影最後曉雪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說,“媽,對不起,我耽誤你了。”你覺得曉雪最終是跟母親以及自己和解了嗎?或者說她會不會成爲母親那個樣子?

吳倩:其實最後那一通電話是在廚房打的,因爲前面那一段刪了,曉雪當時在廚房殺魚,拿着當年那個擀麪杖,最後她沒殺了,在做着跟李紅一樣的死循環,但是她又下不了那個手,所以她給李紅打的那通電話,其實是逃避現下自己女主人的身份——我要扛起一切責任的現實。她只有在跟母親打電話的時候,她纔是個女兒,是一個可以索取的身份,所以那通電話有逃避、有求助,也有最後的一點點希望。母親在遠方,我覺得是她作爲女人看到的一個希望,覺得有一天我也可以。

02‍. 媽媽偉大,是道德綁架女性的一句話

:片中有兩個男性角色:一個是姜武老師的那個父親的角色;還有一個是張本煜老師演的你丈夫的那個角色,你覺得這兩個男性有什麼相似或不同的地方?

吳倩:那天曉雪的老公說,媽媽偉大,其實這用曉雪的話說,是一個男性在道德綁架女性的一句話。因爲你是母親,你必須偉大,你就必須要爲這個家裏付出得要比我們男人多,就跟那個孫大勇那句話——哪個老孃們不在家裏幹這些活,你哪點幹得比別人多了?以我的理解,其實這兩句話從本質上是一樣的,意思就是在他們的刻板印象裏,女性就必須這麼做。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一個比較直白,一個是經過高等教育以後,更好讓人接受的表達方式。

:你覺得孫曉雪有沒有在某一個瞬間是認同他父親的某種做法、某種想法的?

吳倩:我覺得應該是沒有過,所以她找了一個跟父親在表達方式上不一樣的男人。其實,徐曉陽跟孫大勇在很多時候肯定還是不一樣的,徐曉陽起碼他還是有意識要去愛護妻子,有意識說老婆是辛苦的,我要去表達一些愛意;孫大勇是連釋放一點愛意的這種時候都沒有,他會覺得說不需要,只要你來愛我就行了。

:片尾孫大勇也有給李紅打了一個電話,就說你剛用了我的ETC 刷了 81 塊錢,你覺得這是不是其實也是一種他在關心(的表達),只是他一輩子這個關係都是這樣,所以他也不會張嘴說出那句關心。

吳倩:我覺得就像孫大勇這一類傳統男性的大男子主義,不允許他們向女人低頭,那他們就只能用這樣一種很笨拙、很劣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一個情感。

:雖然片中沒有過多描述,但孫曉雪跟丈夫還是有一些矛盾衝突點的,你覺得這個衝突的核心是啥呢?

吳倩:我覺得是男性和女性的底層思維邏輯就不一樣,所以爲什麼我剛纔說,父母鬧矛盾,子女肯定要站隊,這是肯定的。不是說完全站隊去牴觸另一方,而是你會站隊到你心中更傾向是弱者的那一方,因爲在這段關係中,李紅的劣勢和她弱者的位置實在太明顯了,再加上像我們剛剛說的,從小肯定母女的情感要比父女更深一些。

03‍. 我屬於笨鳥先飛的那一種人

:之前有看到您去了“浪姐”,所以是什麼讓你做了這個決定?

吳倩:我去的目的特別簡單,就是可能那段時間我就想嘗試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唱跳,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證明我是有能力的,我其實是可以做到的。

:之前看了《冰糖燉雪梨》,爲了飾演裏面的角色,你肯定是反覆做了那個滑冰練習,所以在生活中你是一個很拼很卷的人嗎?

吳倩:也不算,我自我定義是屬於笨鳥先飛的那一種人,就是你做得沒人家專業的好,你就練唄。但是笨鳥先飛的前提是你得是隻笨鳥,所以只能說你在什麼都不如人家、做得還不夠的情況下,你又放不下你的自尊心,放不下你的好勝欲,那就只能先練了。

:你有沒有特別想撕掉的一個標籤?

吳倩:一晃眼,我可能也幹了十來年了,我會覺得自己好像被貼了還挺多標籤的,要撕哪撕得完,就隨他們去吧。

:20歲的自己跟現在30歲的自己相比有什麼變化嗎?

吳倩:有,我哪有那會兒那麼意氣風發呀!但是,我現在能演當年演不了的角色,當年也能演我現在演不了的角色,這是一樣的,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獨有的氣質和經歷、經驗。你讓我現在去演大學生,我演得肯定不如那時候,都是一個道理,何必去比呢?

:接下來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去挑戰的角色?

吳倩:我其實什麼都可以,只是大家對我的認知可能相對比較有限,所以大家願意給到我的劇本,種類相對比較固定,但其實我什麼都能演、都可以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