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8日晚,校園電視劇《I.Q.成熟時》開始在麗的電視一臺播出。第一集過半,阿Man等三名男生爲了找書讀,來到一家男校報名。當他們從辦公室出來,突然被一邊蹦出的兩個混混模樣的學生會骨幹攔住了去路,要求收他們的保護費。由於對這場恐嚇心有餘悸,他們最終只得選擇去聖羅蘭英文書院上學——一傢俬立女校。

在女校讀書的經歷,是隨後十餘集電視劇的故事看點。許多觀衆都對“混混擋道”的情節印象深刻,因爲正是有這一情節的存在,才造就了後來的故事發展。然而,無論是誰都不會想到,在四十年後的今天,比起整部《I.Q.成熟時》也好、還是單說這個情節也罷,擋道的混混中領頭的那一位,擁有了遠超過它們的名聲。他,就是被稱作“星爺”、“星仔”的周星馳。

周星馳正式踏上從影之路,要數恩師李修賢監製並主演的電影《霹靂先鋒》。那年是1988年,上映那天,周星馳剛過完26歲生日。他在片中飾演的偉仔活靈活現,完全看不出是首次拍電影。憑藉表演上的天賦,周星馳一鳴驚人,一舉拿下當年金馬獎的最佳男配。一顆新星從此誕生了。
在後來,李修賢的事業下滑,周星馳遂出手相助,主演了他的作品《龍的傳人》,令其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二人是師徒,更是兄弟。

九十年代,是周星馳的黃金年代。首有打破香港票房紀錄的《賭聖》,尾有當仁不讓的經典《喜劇之王》,中間,還有雙手雙腳都數不過來的代表作:《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逃學威龍》、《食神》、《國產凌凌漆》、《九品芝麻官》……特別是1992年,一下上映了七部由周星馳主演的影片,而其中的五部更是佔據了香港票房排行的前五名。於是這一年,又被人們稱爲“周星馳年”。
也是在這一年,美國最權威的文化雜誌《人物》將周星馳評選爲全球最有趣男明星第一位,他的影響力,已經漸漸擴展到了全球。

而內地觀衆熟悉周星馳,恐怕要從兩部《大話西遊》說起。九十年代末,中央電視臺爲了慶祝香港迴歸,特意挑選許多香港影片進行播放,《大話西遊》便是其中一部。沒曾想,此片一經播出,收視率大幅增加,不光引起了媒體的爭相報道,還在社會中、特別是校園中激起了觀“大話”熱潮——儘管,在很大程度上是託了盜版VCD的福。

2001年,周星馳造訪北京大學、做客百年講堂,作家餘傑如此描述了當時的盛況:”北大學子對周星馳的崇敬超過了他們的校長、超過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也超過了大多數到北大的世界各國政要。當他走進百年紀念講堂的時候,數千名北大學子已經翹首以待多時了。”而且,因爲講堂外買不到票的學生太多,以至於學生圍攻講堂,險些造成了流血衝突……由清華北大等名校領頭牽動的“周星馳熱”,在彼時剛剛興起的互聯網的催化作用下,逐漸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熱浪旋風,席捲了全國各地。許多人,正是從那時開始迷上了周星馳;也是從那時起,欠上了一張他的永遠還不清的電影票。

“無釐頭”,是現在人們提到周星馳後的第一印象,但周星馳自己卻說,他不喜歡被別人稱作“無釐頭”。有學者對標阿爾託的“殘酷戲劇”理論,將周星馳的電影定義爲“殘酷喜劇”,認爲他的作品雖然整體上是喜劇類型,卻充滿了毫不避諱的暴力鏡頭,以及對小人物生存困境的揭露。正如《功夫》中在社會底層混喫混喝的阿星,一句臺詞展現出他的內心世界——它也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着周星馳對現實的評述:“累?餬口啊大哥,這個世界滿街都是黃金,遍地都是女人,誰能夠下決心就可以爭的贏,誰能夠把握機會,誰就可以出人頭地,現在機會來了,狠下心,殺個人,正式加入斧頭幫!那麼錢和女人就都有了,千萬別像這些臭要飯的,你看你看,沒一個上進的,混喫等死。”
誇張與嬉鬧中裹藏着的,是血淋淋的現實真相。的確,在殘酷的社會生存法則的運作中,周星馳將典型的個體命運剝離出來,付之以喜劇的外殼加以展示,其實背後具有對小人物深切的同情。常人所謂的“無釐頭”,實際上是相當“有釐頭”的。

不過,解構經典、反叛傳統的“後現代”創作手法,倒是得到了周星馳本人的親口承認。無論是《家有喜事》中與張曼玉一起惡搞《人鬼情未了》,還是《國產凌凌漆》中對詹姆斯·邦德的“山寨版”模仿,亦或是被影迷們千百遍提起的唐僧唱“Only You”橋段,拼貼、戲仿、反諷等後現代手法一個接一個地向觀衆們湧來,激起開懷大笑。平面化、遊戲性、無中心的敘事,讓他的影片從來都呈現出一片熱鬧景象,可以說是“娛樂至上”的範本,在對經典名著、人物、事件的解構過程中,周星馳重新建構起一套自己的表意系統,從而能夠在片中用幽默誇張的方式,展現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

近年來,周星馳從臺前轉爲幕後,也收斂起了一些“無釐頭”的風格。不過,精彩依舊不減,“星爺”還是那個“星爺”,他已經無需用更多的榮譽來證明自己的經典地位。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周星馳還將爲我們奉獻出更加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