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早晨約8:40(紐約時間),四架美國客機同時被恐怖分子劫持。
隨後,其中兩架先後撞向了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兩棟110層的大樓相繼起火併崩塌。第三架飛機撞上了五角大樓。第四架飛機則在賓夕法尼亞州墜毀,據調查,其襲擊目標是國會山或白宮。數小時之內,2996人喪生。
這就是美國本土有史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暴力襲擊——“9·11事件”。這場襲擊所造成的餘波,至今震盪着世界。
以下文字是911事件十週年時的一篇採訪。
陳思進,“911”事件的倖存者之一。災難發生當天,他逃出世貿大廈後不到3分鐘,大樓就轟然坍塌。與他同行的300餘人成爲最後一批逃出世貿雙塔的倖存者。
接受記者採訪時,在“911”事件中劫後餘生的陳思進緩緩地開了腔,用平靜的語氣回憶起10年前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噩夢般的經歷。
1 命運弄人,“911”前兩個月舉家移居美國
彷彿命中註定一般,2001年6月底,40歲的陳思進與妻子小玲離開了生活3年之久的多倫多,重返曾經留學、工作之地——美國紐約。他未曾料到,兩個月後,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陳思進辦公地點所在的世貿大廈北樓在這場災難中轟然坍塌。
在此之前,陳思進在加拿大一家金融軟件公司任高級工程師,彼時,美國股市已經跌了一年,許多公司開始裁員。雄心勃勃的陳思進義無反顧地決定回紐約重整旗鼓,二度挑戰華爾街。2001年6月30日,兩輛麪包車載着夫妻二人重返繁華的大都市紐約。而他做夢也沒想到,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正悄悄走近。
2 災難來襲,被一股強大的力量猛推了一下
2001年9月11日8時15分,陳思進走進了位於世貿北樓80層的8067號辦公室,像往常一樣,他走到窗邊欣賞曼哈頓的景色。
回到座位上時,電腦顯示的時間是8時43分。突然,他感到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猛推了他一下,身體隨之急速前傾,差點兒撞到電腦屏幕上。他有點蒙了,下意識地有點惱怒:誰在開玩笑?然而回頭一看,他驚得後背發涼,身後根本沒有人。
他見其他同事紛紛站了起來,臉上現出驚恐的表情。“同事們顧不上帶東西,紛紛撤出辦公室,進入走廊去尋找通向樓梯的出口。”陳思進說,初來乍到的他沒有意識到事件的嚴重,還不緊不慢地把手錶、文件、書籍、音樂CD等都留在了辦公桌上。“很快就會回來的”,他想。
誰也不曾料到,此時,110層的世貿大廈北樓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班機撞到了大廈的93層,熊熊烈火從86層開始燒起。飛機上的69噸航空燃料傾瀉進大樓中,引發了爆炸。曾經雄偉的世貿大廈失去了往日的尊貴體面,它猙獰地張開了吞噬生命的血口。

3 患難真情,人們互相鼓勵:我們沒事的!
當世界各地的觀衆揪心地看着這場災難的直播時,困在大廈中、距離起火的86層僅僅6層之遙的陳思進尚不清楚外面發生了什麼。他只想給妻子小玲打個電話,但電話、手機信號全部中斷,這讓他隱約感到事情不妙。
世貿大廈的電梯是分兩段運行,以78層爲中間點。逃生必須先到78層,再找到別的樓梯才能繼續走下去。陳思進與衆人到達78層時絕望地發現,寬闊的樓面像一個迷宮,他們找不到出口!從高層疏散下來的人多了起來,氣氛變得越發緊張。
此時有人發現,78層的8個出口已經全部卡死,由於大樓金屬結構嚴重變形,安全門無法用鑰匙打開。三個人高馬大的美國人站了出來,喊着“一、二、三”,齊力用血肉之軀撞擊金屬門。回憶往事,陳思進深吸了一口氣,“其中我的一個同事,後來被發現肩膀的骨頭都撞碎了。”
一個出口的大門終於被撞開,約一米寬、按逆時針方向下旋的樓梯出現在人們面前。雖然這是唯一一條通往“生”的出路,但人們沒有蜂擁而上奪路而逃,大家自動把挨着扶手靠裏的左側道讓給老人和女士,男士和青壯年則繞着大圈走。
一切井然有序,沒有驚慌和喊叫。“我們沒事的!”……陳思進聽到善意的輕聲鼓勵,心頭湧過一股暖流。
4 生死浩劫,逃出後3分鐘大樓瞬間坍塌
行至18層,揹着沉重消防器材的消防員和警察開始從樓下向上衝。“場面讓人動容”,陳思進回憶說,他們自知生死未卜,依然向着危險狂奔。
慢慢地,人們知道了這不是炸彈爆炸,而是飛機撞上了大樓。陳思進聽到一個男子打電話給他的愛人,場面彷彿好萊塢電影中生離死別的鏡頭!男子柔聲細語道:“我答應你,我一定回來!萬一無法再見到你……親愛的,我愛你!”
當陳思進終於逃出大廈時,他疲憊得幾乎要虛脫,從80層走到一樓大廳,他整整用了一個半小時。逃出來的人激動地高呼:“我出來啦!”此時,陳思進與同行的倖存者沒有想到,他們是雙塔中逃出的最後一批生還者。
陳思進沒命地向北奔去。兩三分鐘後,他逃到一座橋下。突然身後響起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夾雜着恐怖的人的慘叫聲。回望時,北樓像一塊融化的巧克力一樣坍塌成廢墟,萬千繁華,剎那成空。
同時,大約40層樓高的濃煙像翻騰的海嘯一般急湧而來,這場景讓他不由得想到“末日”、“人間煉獄”,他不忍再看,拼命狂奔……
5 劫後餘生,思考人生
永遠望不到盡頭的旋轉樓梯、葬身火海不斷呼號的人羣……跑啊跑啊……在“911”過去的3個月時間裏,這樣的噩夢如影隨形。陳思進形容自己“暈暈乎乎”的,總也不相信發生的一切是真的。恐怖襲擊的慘烈畫面刺激着陳思進脆弱的心靈,那時他根本沒法看電視,也有意迴避再談及“911”的話題。
接下來的幾年,通過寫作和接受採訪,陳思進的鬱結和壓力得到了釋放。他輕鬆地告訴記者,自己可以觀看《2012》等災難影片,也並不會引起不適了,但總有一些影響和痕跡難以磨滅。“911”事件兩年後,他的妻子小玲發現他得了恐高症,如今他住酒店會下意識地選擇10層以下的房間。
陳思進回首人生,發現自己的內心在“貪婪”的華爾街得不到安寧。他不願再做“賺錢機器”,而是重拾童年的作家夢,開始關注財經文化領域並選擇用中文寫作。隨着《金融讓誰富有》、《絕情華爾街》等多部財經類暢銷書的出版,他完成了從證券公司副總裁到金融作家的角色轉變,實現了自身定位的“成功”——靠自己喜歡的職業謀生,並做出成績。
6 人生不一定有明天
記者:逃生過程中,有沒有人給您提供了特別的幫助,讓您印象深刻?您與同行的倖存者是否保持聯繫?
陳思進:我很感激用肩膀爲大家撞門的同事,如果他們晚撞開3分鐘,我們300多人都沒命了。其中我那位撞碎了骨頭的同事Dan Jobs第二天上了《USA Today》的頭版,一週後打着石膏上了CNN。如今,同事們都漸漸地離開了紐約,不過,我們經常通電郵、電話。
記者:作爲一名倖存者,“911”事件十週年對您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陳思進:每當回憶起“911”,或在平時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只要想起那天數千隕落的生命,再難的溝坎都能闖過去。正因爲看到了人生無常的一面,我意識到人生的繁華、苦難、夢想和慾望,在頃刻間都有可能紛紛落下,我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變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活着的意義。
記者:今年“911”您將做些什麼?
陳思進:2002年至2004年,我都會在當天參加悼念活動。今年暫時沒有特殊的計劃,應該會默默爲遇難者祈福。
記者:“911”事件給您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陳思進:人生不一定有明天!物質追求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了,生命、親情、愛情、友情太珍貴了…物質追求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了,真正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