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斷人行
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朝來夕往,長安城裏已是兩個春秋。
對於節日,我向來是不感冒的。大概是長期獨來獨往,沒必要非要給特定的一天加上一個特定的含義,不湊這份熱鬧,也不想給自己添堵。直到暑氣漸消,秋風乍起,某寶上中秋禮包大肆熱賣,就連小區電梯都不能倖免,金黃的大閘蟹廣告隨處可見。
我才恍然,轉眼中秋。
在爺爺去世前的幾年,中秋節向來是家裏僅此於春節的重大節日。
那時我約莫只有六七歲,對於節日的概念,無非是桌子上各種顏色的瓜果點心,月餅裏的青絲紅絲。我總喜歡把月餅掰開,專挑裏面的紅絲含在嘴裏,甜的讓人心醉,不知道後來的壞牙齒是不是跟當年酷愛甜食有關。
哦對了,那時月餅還是五仁的。
爺爺當年是個健碩的老頭兒,文革前念過很多書,退休前做過教師。寫得一筆好字,做一手錦繡文章,是整個家裏最有發言權的人,在村子裏也頗受大家敬重。退休後,爺爺在老家包下兩片山,種起了板栗,放下粉筆,心甘情願的當起了一個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彷彿永遠不知道疲倦。他那時總喜歡一手牽着小小的我,一手握着鐮刀帶我去山上割草。遇到好喫的野果子就摘下來給我,遇到好看的野花也順手摺一把。
爺爺是我眼中的偶像,直到現在都是。每次當我讀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的腦海裏,總會浮現出爺爺扛着鋤頭的樣子。
我的童年,就是跟在他屁股後面,在山清水秀的村子裏一日日瘋長。
直到他被查出肺癌,我都不敢相信。那時我已經上了小學,隱約知道那是一種無藥可醫的疾病。只等癌細胞一點點吞噬身體,看着好好的一個人一點點消瘦,倒下,不能再站立。家裏大人日夜嘆息,我懵懵懂懂的不敢多問,只盼着有奇蹟發生。
我悄悄的對爺爺說:“你要快點好起來啊,不是說要帶我去放風箏嗎?”
我們拉鉤約定,說明年三月份去放風箏。
可我並不知道,那時候他的渾身上下被癌細胞侵蝕,甚至偶爾會咳痰出血。
爺爺那時精神很好,他那麼樂觀的一個老頭兒,根本看不出來是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依然喜歡每日一大早,露水還沒消的時候就扛着鋤頭去照看他的果樹他的莊稼。直到奶奶佯裝生氣,搶下了他的鋤頭強行讓他休息,他才悻悻的回頭看一眼還沒除草的莊稼,回到屋子裏躺下。
我跟妹妹不是很理解奶奶爲什麼這麼做,爺爺明明離不開莊稼地啊!我們一溜煙的跑出家,在山後的草甸子上摘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色黃的紫的,紮成一大把,煞是好看!邀功似得跑到爺爺跟前說:爺爺你看,這花多好看!
爺爺無力的笑笑,說,真好看。
那年中秋節,爺爺在院子裏放了圓桌,桌子上滿是各色瓜果,碩大的紫葡萄被山泉水浸的冰涼,蘋果剛從樹上摘下,還帶着蒂把,玉米金黃軟糯,李子酸甜可口,南果梨散發着芬芳。東北的八月十五已經很冷了,那晚的月光照着整個院子通明,彷彿撒上了一層銀色的光輝。
那是我最後一箇中秋。所有關於節日的歡聲笑語止步於這個中秋佳節,月圓之夜。
我跟爺爺的約定後來並沒有實現。寒冬,東北下了很多場大雪,天冷的出奇。爺爺在這樣的一個季節安然睡去,結束了病症帶來的種種痛苦。
我猶記得冰天雪地中徹骨的寒冷,灰濛濛的天空似乎醞釀着一場大雪,陰雲籠罩,悲風嗚咽。
爺爺去世之後,家中又增添了很多變故,我在一夜之間迅速長大,不再是當年那個會折花的孩童。
只是,我再也沒有過過中秋節了。
22歲,我終於大學畢業了,自此離開遼寧,一路向西,長安城變成了我心安處。
其實我快有十年沒有嘗過月餅的味道了,每年中秋,超市裏盛大的月餅狂歡彷彿成了一場與我無關的演出,這一天,有無數的文人墨客賦予了中秋節不一樣的團圓意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習慣躲開人羣,刻意逃避着這鋪天蓋地的祝福和情味。這種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早已不記得,很多很多年裏,我都反感一切節日,只因爲周圍的人越熱鬧,就對比的我越孤寂。而我本來,是一個多麼喜歡熱鬧的人啊!
有人在是過節,一個人看別人過節就是諷刺。
離開家的那天,彷彿用盡了我一生的決絕。我倔強的不看回頭的路,卻情不自禁的拍下了離開時家鄉的天空。
草長鶯飛,晴空萬裏,偶有蜻蜓和飛鳥,空氣帶着雨後泥土和陽光的混合芬芳。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裏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我發誓我沒有掉一滴眼淚,我積蓄了這麼多年的力量,不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逃離那些猙獰帶來的束縛?
我的心裏早已屍山血骨,旌旗紛飛,臉上依然風平浪靜,波瀾不驚。
飛機起飛前,多年的學妹給我發來微信:
“姐,無論在哪,即使孤蓬萬裏,也要活得瀟灑肆意。”
我最終沒有忍住,在兩萬英尺的高空失聲痛哭。好像是這麼多年的委屈和不甘,隨着這些眼淚通通流走,我總要開始我的新生活,哪怕再艱辛,也不會比過去更加不易。
那座桃之夭夭的小城在我的視線中遠去,卻不曾在我的記憶中模糊。我愛過,恨過,懊悔過,絕望過。每每想到,我總會想起江邊一望無際的桃花緣,下一秒,轉唸到一張猙獰的臉,這樣的交織在我的夢裏反覆出現,無窮無盡。
到底什麼是真的?愛是真的,恨是真的,那些溫暖是真的,那些傷痕也是真的。
西安陰雲壓城,今年的中秋節,怕是看不到月光了吧。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所愛所恨,能否都散去?一夢江南,一夢塞外,不知爲什麼,我很想看看故鄉的月亮。
是否,跟那年中秋一樣流光皎潔。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