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這個被屏幕佔據的時代,線下生活越來越少,但它們對於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感卻至關重要。
上週,我們發起了一份問卷,邀請大家分享從線下生活中獲得的樂趣。
我們收到了不少新奇有趣的答案:有人通過遛狗與陌生人社交,有人喜歡在大雨中觀鳥,甚至有人選擇在海底尋找內心的寧靜。
一起來看看這些「屏幕外」的快樂吧~
1. 去貓咖,享受與貓咪的陪伴 @阿橙
每次我去貓咖,那裏所有的貓咪都會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和我打招呼,這讓我感覺我不是一個人。貓咪的陪伴不僅幫助我度過了低谷期,還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接。

2. 公園觀鳥,看鴨子游泳 @大貓
印象最深的是,我和小夥伴在一個紅色暴雨的天氣突然抽起興致去看鴨子,我們就在滂沱大雨中,在一個湖邊的小空間裏,看着黑水雞在雨中戲水,天鵝在雨幕中平靜地浮在水面,鴨子成 .jpg 狀態在雨中發呆。
讓我和世界產生真實的連結,完全沒有線上的虛情假意的包裝。鳥兒們完全不需要表演給誰看,它們就在那過自己真實的生活,裏面就有無數有趣而精彩的過程。看着這些特別真實而活潑的畫面,你也會覺得自己也能真誠地和世界連結,真誠地過自己的生活。
3. 超市買東西,感受生活的煙火氣 @貓寧啊
去超市算是一個能夠感受人間煙火氣的方式。仔細挑選食物生活用品讓我有一種在認真對待生活的感覺,嘗試新品帶來拆盲盒般的期待和驚喜。
4. 在海邊等路燈亮起 @Mus
在傍晚吹着海風坐着等一整排路燈 chua 一下亮起來,那一瞬間特別幸福,有種世界被點亮的感覺,我在的城市最近的開燈時間是 18:45.看完去海邊吹個風,再溜達回家能看見人,活人,大爺大媽情侶小朋友打工仔在某一時刻同時出現在眼前,特別生活化,特別真實,而且意識到自己就在這裏,就在當下。

5. 遛狗,享受與陌生人的社交互動 @養狗的兔子
可以摸狗呀!遛狗時和路上遇到的狗及狗主人社交,不僅我家小狗得到了社交,我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6. 潛水,迴歸到大海的懷抱 @尼莫
每當被焦慮淹沒,我就開始回憶在海里的感受……我常說自己的心裏有一片汪洋,它包容又充滿活力,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能靠它洗去疲憊,對抗焦慮。
在水底的時候,我需要關注的只有自己呼吸,自己的深度和氣瓶剩餘壓力,這些東西關乎我的生命安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要爲之讓步,被通通拋在腦後。這使得我可以完全地回到當下,從腦子裏的紛擾裏解放出來,將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體上。我會切實地感受到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踢腿,這讓我感覺重新找回了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力,真實地具有物理意義地活着。

7. 沿着同一條路散步 @Here
每天傍晚沿着同一條馬路散步,抬頭看看天空,每天的雲都不一樣。散步時,身體在運動,大腦在放鬆。這是線上活動無法替代的體驗。
8. 游泳,感受水中的自由 @南方有喬木
我是一個網絡文字工作者,日常離不開電腦。但自從被診斷出腰椎間盤突出後,我便開始游泳。
每天我都會遊一小時,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就覺得很治癒。游泳讓我擁有勻稱的肌肉,真正促進了我的身體健康。

9. 看演出,給生活帶來新意 @小魚兒
無論是音樂劇、livehouse 還是演唱會,喜歡的就會安排上。對於一向宅家的我來說,看演出就是不得不走出去的甜蜜號令(我知道出門走走是好的,但很少有動力),而那天也像是去赴一場特別的約會,從出門開始就覺得世界在我面前是充滿新意和期待的,覺得萬物可愛。
現場的氣氛和音效是線上難以體會到的,由此帶來的釋放和喜悅能持續影響我的生活。
10. 夜跑,感受身體的變化 @小王
夜跑讓我隨時調整呼吸和步頻,跑完後那種涼涼甜甜的味道讓燥熱的身體慢慢平復,心裏覺得一切都是我應得的。這是在身體的律動中找回自己的過程。
11. City Walk,探索城市的脈動 @十七
我有一條自己的舒適區街道,那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酒館和古着店。不管你喜歡安靜的、熱鬧的、高雅的、親切的這裏都有,我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去這條街走一圈。
這條街讓我感覺很包容,能夠選擇放縱或健康生活,這種包容感讓我感受到城市的脈動。讓人感覺到真實,是我還真實存在用力活着的證據。
12. 在週末和朋友一起徒步 @amyaa
喜歡在週末和朋友一起徒步,梭羅曾說:「到田野和森林裏遠足,以晾曬我們的生命,餓死身上的罪惡。」
在戶外,所有感官都會被打開,向外也向內,看山、看雲、看草木,也是內觀自己。每一步都更專注,迴歸簡單的生活。

13. 坐在書店角落,享受閱讀的寧靜 @原映雪
我喜歡在週末走進一家獨立書店,聞着書香,隨意翻閱各種書籍。從中挑選一本感興趣的,找一個角落坐下,靜靜地閱讀。
在書店的這些時光,讓我能放慢腳步,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書頁的翻動聲、周圍書友專注的面孔、書籍帶來的思想碰撞,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厚重。閱讀不僅讓我逃離了虛擬世界,還讓我回歸了內心的寧靜。
寫在最後
不知道你看完這些線下生活的快樂,會不會想立刻放下手機走出家門?
人類學家項飆曾提出「消失的附近」來描述現代社會的這種現象:我們越來越依賴虛擬世界的同時,那些具體而充滿生活氣息的日常環境,似乎正在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我們與街道、鄰居、商店、自然環境的聯繫變得越來越疏遠,導致了孤立感和空虛感的增加。
心理學上也有不少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Kaplan 夫婦在研究中提到,線下的自然環境,如公園和綠色空間,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恢復認知功能,還能顯著提高生活滿意度。此外,參與線下的社交活動和人際互動,也能夠增強我們的情感依靠,降低心理壓力,並提升整體幸福感(Holt-Lunstad,Smith & Layton,2010)。
生活的本質或許並不在屏幕裏,也不在遙遠的遠方,而是在我們身邊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小店、每一片公園,和其他人類面對面的每一次真實交流中。沉浸網絡有的時候不如回到線下,不如「重構附近」。
也願你能在遠離屏幕的線下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