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沙飛回哈爾濱,我選了右邊靠窗的座位。

時節已近中秋,我知道這個位置恰好方便臨窗遠望晴天朗月。
如果沒有選到右邊靠窗的位置,那靠左邊的窗也不錯,可以欣賞落日餘暉紅霞滿天。
只不過,這兩邊的好處至多隻能佔一邊,你不能在賞月的時候又遺憾不能看落日,或者看晚霞的時候又不願錯過雲層之上的月色。
因爲,你只有一個屁股。
又或者你在猶猶豫豫左右爲難之際,值機晚了,那靠窗的位置早就沒了,兩邊的美景你就要都錯過了。
人生中的許多選擇,可不就是這麼回事麼,一般來說,你不可能既要又要,倒是很容易既不要也不要,就像我以前說過的,甘蔗沒有兩頭甜,但男人可以兩頭都不行(大頭、小頭都不好使)。
呼蘭說:內耗的問題中醫能治,二舅也能治,那說明內耗不就是中二病麼。
如果你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那自然是不擠了,競爭壓力驟降,但也註定旅途孤獨。
取是一種選擇,舍是一種結果。
每一種選擇背後都有相應的代價。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道: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
他畢竟是筆下留德了,真相是聰明人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爲他們懂得取捨。
你在二十多歲選擇了結婚,那你就失去了在這個年紀單身生活的自由體驗。
你選擇留下後代,就要揹負起養育新生命的責任,同時也就失去了二人世界裏更輕鬆浪漫的生活。
反過來也一樣。
你選擇終身不與任何人建立親密關係,固然是少了很多男女之間的牽絆和雞飛狗跳,但也必須直面孤獨寂寞。
所有的選擇都能列出一長串的利弊權衡風險收益,任何人也只能在無數可能性中做選擇,並接受不確定的結果。
世間從無兩全法,若追求自由,就得犧牲安全,若選擇懶散,就要接受平庸,若追求情慾,就要承受被拒之苦,若追求遠方的風景,就要離開故鄉,若選了一條隨大流的路,就難免擁擠,去人跡罕至的險峻之地,就不能害怕孤寂。
人生有可爲之事,也有不可爲之事。可爲之事,當盡力爲之,此謂儘性。不可爲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張雨綺在愛情方面的任性對普通人沒有參考價值,因爲她輸得起。
愛情要落地,尤其是兩個成年人要走進一段婚姻,從來都需要巨大的成本,這些成本有有形的(比如房子),也有無形的(比如情感),完全的稱心快意,幾人能夠?
在絕大多數時候,婚姻(也包括很多親密的人際關係)只是一種錙銖必較的利益算計,不是爲了滿足個人對情緒價值的追求。
情緒價值很重要,但是太貴了,若只爲了追求這種東西,你要想清楚自己打算爲之付出多大代價。
日本小說家石田衣良在《龍淚》中寫道:
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學會承受,能承受後果纔可以任性。如果你想獨立,那就先學會堅強,纔可以獨立。如果你想放肆的愛,那就先學會遺忘,只有能忘掉失戀痛楚,纔可以大膽愛。你可以去做一切事情,但前提是不會爲結果傷悲。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並非看他能做什麼,而是看他能承擔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沒有收拾爛攤子的能力,就不要任由自己把事情搞砸。
所有的內耗,糾結,擰巴,掙扎……一言以蔽之,就是沒有想清楚取捨。
什麼人在江湖人不由己?你不是每次都選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麼?
如果選錯了,被抓了辮子,你得乖乖立正捱打,這個風險你伸手的當時就應該知道。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你要接受不了懷孕的結果,那就乖乖把套套戴上,不要去賭那個概率。
你不能既不願意接受那一層乳膠的阻隔,又不能承受懷孕和染病的概率。
你不能一邊享受吸菸帶來的快感一邊怕罹患肺癌。
你不能一邊熬夜醉生夢死一邊又害怕猝死。
右邊是落日餘暉,左邊是皓月當空,兩邊都很美。
但你只有一個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