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從青海月餅說起,月餅的多樣化與地域風味的演繹

小小的月餅,已經成了人們把無限才情和創意盡情施展的地方,只在方寸之間,便創作出了種類繁多、精彩豐富的地域飲食文化。

本以爲不管再看到什麼月餅都不會覺得詫異了,直到我看到了傳統青海月餅……

青海月餅
青海月餅

01. 青海月餅,這真的不是饃饃嗎

初秋時節,清晨的德令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縣級市),空氣中早早地有了涼意。當不遠處的饅頭鋪開始氣定神閒地向外飄出一連串長長的熱氣,人們總是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老闆娘,還有幾分鐘出鍋?”我站在籠屜旁不住地張望。籠屜摞得很高,一層疊着一層,老闆娘要站在板凳上,才能掀開最頂層。籠屜的下面,看不見的熱水正在全力翻湧,催促着籠中的熱氣,一路小跑,竭力地“爬樓”。

清早的饅頭鋪
清早的饅頭鋪

“來咯,起鍋!”話音未落,老闆孃的一隻腳已經麻利地踏上板凳了。

“譁——”眼前白茫茫、霧濛濛一片。最上層是饅頭,白胖、鼓溜的,如嬰兒飽滿的手臂;第二層是花捲,麪糰里加了紅曲,粉嘟嘟的,活賽開得正盛的玫瑰。

加了紅曲的花捲
加了紅曲的花捲

“還有什麼呀?” “月餅。” “啊?”

烘烤的“自來紅”、“自來白”喫得多了,冷藏的“冰皮”也嚐了不少,可這蒸在籠屜裏的月餅,還真是頭一次聽說。正納悶着呢,老闆娘把籠屜掀開,揭曉了謎底。

傳統青海月餅
傳統青海月餅

“可是……這,這是月餅?”我指着碩大的籠屜中,同樣碩大的彩色發麪團兒發着呆,老闆娘口中的月餅同樣被染得紅紅的,而且開着花兒,像是正譏笑於我的少見多怪。

“紅的是紅曲,綠的是什麼呀?”我指着月餅上帶顏色的部分問。

“香豆。”

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青海的中秋月餅有大月餅和小月餅之分,均用蒸籠做成。大月餅一扇蒸籠只蒸一個,小月餅根據蒸籠大小,一扇蒸蘢可蒸4~8個。

有好多好多層的大月餅
有好多好多層的大月餅

製作時,人們將色香兼備的苦豆粉、紅曲、薑黃等分別研細作爲“色素”,然後在發酵擀開後的麪餅上,塗一層清油,撒一種“色素”,接着把它們捲起來,揉成圓塊,又擀開,再塗清油,加另一種“色素”。就樣三次、四次、五次,把“色素”逐層加進去,有時還加紅糖之類的糖粉。

因此,當你切食蒸好後的月餅時,會看到十層、八層的月餅層,不僅五色俱全,而且芳香可口。

製作青海月餅
製作青海月餅

離青海不遠的甘肅鄰居,也有着像這般如花饃一般的“大月餅”。加了薑黃粉,顏色飽滿靚麗,切開後也是層層疊疊,一口下去就香迷糊了。

甘肅月餅
甘肅月餅

內蒙古的豐鎮月餅也很“顛覆”我們心目中對傳統月餅的印象。

豐鎮月餅的口感和外形更接近於紅糖味的酥餅,餅皮焦黃,外脆內酥,餅面綻開如花一樣酥酥的裂紋,看着就饞。用手掰開,餅茬毛碌碌、直酥酥的,散着油、糖、面混合後經過火焙的特有香味,餅糝在餅坯的紋理中將嵌欲嵌,呼之欲出,食之慾醉。咬一口下去,脆、松、軟。

豐鎮月餅
豐鎮月餅

還有山西的空心月餅,外表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餅,但是內裏中空,輕輕一按,那層薄薄的殼就咔嚓碎開,暴露出裏面的紅糖芝麻餡。外殼酥脆,內裏焦香,那一刻,彷彿看到了掌管糖油混合物的神。

空心月餅
空心月餅

02. 月餅的標準,到底什麼才能叫月餅

有沒有一個標準,能夠準確地定義月餅?

用麪粉做皮的餅?那桃山皮月餅是咋回事?利用烘焙技術做的餅?那冰皮月餅是咋回事?長得圓圓的像月亮的餅?那廣式月餅裏的方餅是咋回事?素餡兒的餅食?那牛肉月餅、鮮肉月餅是咋回事?包餡兒的點心?那某些地方的鍋盔、麻餅是咋回事?

是的,月餅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在中國,只要是應季食用的餅類,都可以稱爲月餅,甚至它是不是“餅”都沒有關係。

月餅沒有固定的標準
月餅沒有固定的標準

油脂是現代意義上月餅製作時最重要的配角,在元明時期登場。而烘烤作爲月餅製作的主要手段,最晚到了明中葉,才被徹底固定下來。

這種油皮包裹餡料,是最傳統和粗放的糕餅做法,只保留在極少古代陸路不便的地區,諸如浙江的衢州、溫州,福建的閩侯等等。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雲南的雲腿月餅。

雲腿月餅
雲腿月餅

到了明晚期,大航海時代開啓,遠道而來的葡萄牙、荷蘭人帶來了歐式千層餅技術,沿海通商的泉州、廣州出現了這類食物的記載。

也許受此啓發,人們改進了月餅皮的技術,將油酥與水油皮繁複交疊擀壓,經過烘烤,得到層層疊疊的起酥,就做成了一碰掉屑、一咬滿口化渣的酥餅。

因爲不易長途運輸,且容易變質,這種酥餅常常侷限於某個地區。在遇上本地特產餡料後,它的名字就變成了蘇式月餅、徽式月餅、秦式月餅、寧波月餅、潮汕朥餅……

酥皮類月餅
酥皮類月餅

後來,在油皮餅的基礎上,人們又加入了糖漿和鹼。

糖漿可以爲餅皮上色,讓烘烤後的成品帶着漂亮的棕紅色澤,並延長保質期。鹼能讓麪粉裏的蛋白質變性,在獲得鬆軟口感的同時,增強筋力,使得餅皮更薄、承載的餡料更多。

今天,鹼皮月餅還有一個更廣爲人所知的名字——廣式月餅。其實“廣式”並不指廣州纔有,它的得名或許反映了清代廣州領開埠風氣之先,最早接觸並引入西方烘培麪點的歷史;又或許說明瞭廣式點心與鹼皮月餅的包容關係。

加了糖漿和鹼的月餅餅皮
加了糖漿和鹼的月餅餅皮

雖然關於各種月餅滋味好壞的爭議從沒停止,但因爲顏值在線、容易運輸、且自然防腐,最晚到了民國中葉,廣式月餅已經成爲中國月餅的標準。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90年代後,由於冷鏈技術的成熟,長途運輸後的保鮮已經不是障礙。基於廣式鹼皮月餅的形狀質地,中國人又有許多新想法。

比如桃山皮月餅。桃山皮是將白芸豆沙摻入牛奶、奶油後調製而成的一種細膩柔軟的餅皮,用以替代麪粉皮,口感更爲綿密。

桃山皮月餅
桃山皮月餅

再比如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冰皮月餅,爲了展現晶瑩剔透的效果,常常以糯米粉做皮,包裹顏色鮮豔的餡料。低溫冷凍固化了本來軟榻的粉皮,讓它也帶有近似於鹼皮的包覆效果。

冰皮月餅
冰皮月餅

與此同時,由於物流網的成熟,過去不適合長途運輸的各地酥皮月餅紛紛走出故地,走向越來越大的世界。

無論是人們發明的新式月餅,還是各地新瓶裝的“舊酒”,它們都證明瞭中國人在面對食物時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它的千年曲折迂迴之路,表達了中式點心上可達廟堂饗宴,下可入百姓生活的終極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