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在內蒙古,牛奶甚至可以做成拔絲和澆汁

蒙古族傳統美食分爲紅食和白食兩大類:紅食就是肉類食品,蒙語叫烏蘭伊德;白食也就是奶製品,蒙語叫查干伊德。

大家都熟知的烤全羊、烤羊腿、手把肉啥的,這篇就不贅述了。今天,本蒙古族妹子想好好和大家說一下內蒙古的奶製品。

蒙古族喫飯的節奏,一天三頓都是奶,真是完成了奶的一百種喫法。

奶茶、炒米、奶豆腐、奶嚼口等
奶茶、炒米、奶豆腐、奶嚼口等

估計在大家的印象中,那些方的扁的圓的酸的甜的鹹的蒙古族奶製品都統稱爲——奶酪。正宗蒙古族告訴你,不是這樣的,它們並不都是奶酪,而且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名字。

■ 奶豆腐

雖然叫豆腐,但和豆腐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只是形似。口味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鬱,牧民們常常放在奶茶裏煮着喫,或者當成零食沾糖喫,如果要出遠門,奶豆腐也是很好的乾糧。

白色那盤是切好的奶豆腐
白色那盤是切好的奶豆腐

奶豆腐的製作方法是將脫脂酸奶用笊籬撈出凝結部分,放在鍋裏熬,隨煮隨攪,除去水分。呈粘着狀時就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的豆腐塊,放在陽光下曬乾即可。

在牧民的不斷摸索下,製作方法逐漸轉變成——將瀝乾加熱的酸奶包在布內,用石頭或木板壓制,使用的工具也變成了不同形狀的模子,每個模子下還刻有各式各樣的花紋,製作出的奶豆腐比之前精緻多了。

製作奶豆腐
製作奶豆腐

隨着內蒙古菜和東北菜的融合,拔絲奶豆腐閃亮登場!色澤金黃,奶味香甜,老人小孩都愛喫,已經變成了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拔絲奶豆腐
拔絲奶豆腐

除了拔絲,奶豆腐還可以做成蜜汁奶豆腐。切成片的奶豆腐,掛上雞蛋糊下鍋油炸,再淋上甜甜的醬汁,奶味中帶着絲絲橙汁的酸甜,雖然熱量爆炸,但也讓人難以抵擋住那最本能的誘惑。

蜜汁奶豆腐
蜜汁奶豆腐

■ 奶嚼口

奶嚼口的做法,是將剛擠出的生牛奶倒入洗淨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發酵凝結。凝結乳分上下兩層,上層的乳油就是奶嚼口了。從成分和質地上來說,更像是工業化生產中的稀奶油。

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喫法,要搭配奶嚼口的官方CP炒米!

把金燦燦的炒米撒在乳香四溢的奶嚼口上,再灑一點糖,攪拌均勻。炒米的香氣混合着奶嚼口的絲滑乳香,簡直是讓人無法自拔。

奶嚼口和炒米
奶嚼口和炒米

■ 奶皮子

奶皮子,顧名思義,就是平時煮牛奶時上面那一層薄薄的奶皮。當一大鍋的鮮羊(牛)乳煮熟後,表面凝結成一層像蠟膜一般的脂肪,用筷子挑起來後放在乾燥涼爽的地方晾乾,做成的食物就是奶皮子。

奶皮子香甜可口,因爲油性大也便於儲存,是蒙古族孩子最喜歡的小零食,拌炒米或者幹喫都好喫。

奶皮子
奶皮子

■ 奶酪

俗稱“酪蛋子”,將分離出油脂的酸奶經微火煮熬後裝入布袋,擠出酸水,碎塊晾乾後即爲奶酪。和常見的國外奶酪不同,內蒙古的奶酪質硬,味道酸甜。古老的遊牧民族也總會在行囊中放幾塊奶酪,方便隨時解渴充飢。

改良版內蒙古奶酪
改良版內蒙古奶酪

不過相比現在做成零食的改良版內蒙古奶酪,真正的家庭版奶酪硬多了!頭回喫的小夥伴,小心牙!

傳統蒙古族奶酪,很考驗牙
傳統蒙古族奶酪,很考驗牙

■ 酥油

酥油分爲黃油和白油兩種,在鮮奶發酵成酸奶的過程中不斷攪拌,分離出糊狀的白酥油。將白酥油倒入鍋中慢火熬,水份蒸發後色澤呈微黃時就是黃酥油。

蒙古族通常喫酥油的辦法還是和奶嚼口、炒米、糖攪拌在一起,做成小甜品。熬製過的酥油味道醇香,奶味更加濃鬱。

黃色那碗爲酥油
黃色那碗爲酥油

■ 奶茶

蒙古族奶茶跟現在流行的奶茶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鹹的!茶用青磚茶或黑磚茶,先把磚茶打碎,燒水至剛沸騰時加入打碎的磚茶。當水再次沸騰之後摻入牛奶,稍加攪動,再加適量鹽巴。

很多人第一回喝都接受不了,但是從小喝鹹奶茶喝到大的我覺得,各種加料的甜奶茶纔是異端。

鹹奶茶
鹹奶茶

■ 鍋茶

內蒙古人的早餐叫“鍋茶”,鍋裏除了奶,還會加入十足的料:牛肉乾、黃油、奶豆腐、奶嚼口、奶皮子、炒米……邊煮邊喫。再配上蒙古果子、手把肉、羊盤腸和雞蛋就更正宗了!保你喫完一天神清氣爽~

鍋茶
鍋茶

對內蒙古人來說,喝奶茶好像已經不只是一種飲食文化,而是一種情感上的牽絆。

看完這些你想不想也到熱情的草原人民家裏做客?牛馬就該去大草原~

內蒙古的草原
內蒙古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