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舌尖上的臺灣特產美食

臺灣美食以其豐富多樣和獨特魅力在美食文化中佔據着重要地位。這裏不僅有傳承百年的傳統小喫,也有充滿創意的現代美食,共同構成了一場令人難忘的味蕾盛宴。

傳統小喫,經典傳承

滷肉飯:滷肉飯在臺灣已有百餘年曆史。據說,臺灣先民來到臺灣島後,以務農爲生,生活清苦,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能喫到肉。當時大戶人家在過節時會宰殺一頭豬祭祀,然後分切一小塊豬肉給左鄰右舍。由於分配的人數多,分到每個人手上的豬肉很少。爲了讓全家大小都能喫到肉,聰明的媽媽把豬肉切成小塊放在鍋中滷爛,再放進飯鍋裏拌飯後給全家人喫,於是滷肉飯就誕生了。滷肉飯的特色在於肉醬和肉汁,不同地區的滷肉飯在製作方法和特點上也有所差異。在臺灣北部,滷肉飯爲一種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及醬油滷汁的白飯的料理;在臺灣南部,滷肉飯是指有着滷豬三層肉的爐肉飯。

蚵仔煎:蚵仔煎起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喫之一。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西元 1661 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喫,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喫。蚵仔煎選用新鮮的海蠣,先將番薯粉、水、韭菜一起調製,再把海蠣和各種調味料加入拌勻,將其入鍋煎至周邊成金黃色即可。喫起來鮮美無比,細嫩柔滑。臺式蚵仔煎的特點是軟 Q 適中,基本上都會使用太白粉和甜不辣醬。

創新美食,別樣風味

臺灣美食文化的多元性不僅體現在傳統小喫上,還體現在現代創新美食中。

油炸香蕉皮:臺灣有句俚語:“失戀要喫香蕉皮。” 南投縣的一位小喫攤老闆從中獲得靈感,將原本棄之不用的香蕉皮,裹上特製麪糊,撒上酥粉,放到油鍋裏炸,研發出帶點淡淡香蕉味的 “憂鬱黃金船”。這道小喫清爽而不甜,沒有香蕉皮的澀味,廢物利用,堪稱一大創舉。

鹽焗皮蛋:臺南市鹽田區的小販用等級較好的皮蛋代替雞蛋,研發出 “樹伯” 鹽焗皮蛋。鹽焗除去了皮蛋的刺鼻味,非常 Q,換種食材,換種口感。

官財板:將麪包挖空,然後塞入雞肉、蝦仁、牛奶等,再澆上醬料,用刀叉來喫。“官財板” 的名稱源自形似 “棺材”,寓意升官發財,後來也有改稱 “發財碗”。外皮酥脆,餡料軟軟糯糯,形式創新也能出經典。

蝦味冰激凌:基隆盛產海味,有業者研發出菠蘿蝦、墨斗魚、海藻等風味繁多的冰激凌,滋味獨特。淡淡的蝦味對搭菠蘿香,口味很 “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五味怪冰:宜蘭的休閒農場將苦瓜、菜脯、三星蔥、魔鬼椒等加入冰品,更有農場萃取草汁,開發 “牧草棒冰”。人生五味,冰爽可口,“怪” 也能成特色。

黑糖包:臺北有一種純手工打造的黑色包子,由黑糖和油熬製而成的內餡,包子皮韌勁十足。發明黑糖包的店主靠着不斷翻新花樣,使這一普通小喫成了風靡不衰的搶手貨。創新纔是競爭力。

堅果饅頭:“方王媽媽” 堅果饅頭是臺灣有名的宅配美食。他們的饅頭不大,但重量很沉,用料紮實,切開一塊,杏仁、核桃、乳酪點綴其中。這家饅頭店不僅賣饅頭,還提供 “饅頭菜譜”,指導顧客烹製個性菜。愈嚼愈香,啃一個就飽,健康也能成爲 “賣點”。

人氣小喫,魅力無限

(一)街頭巷尾的美味

大腸包小腸:大腸包小腸是臺灣 1990 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喫,起源於臺灣花蓮的客家人出門工作的點心。在臺灣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因其美味又獨具特色已經成爲臺灣十大知名小喫之一。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和紅衣香腸通常經過炭烤,切開後還會塗抹醬油膏等醬料。在臺灣,幾乎全臺灣所有的夜市都有大腸包小腸,但士林夜市的大腸包小腸最爲出名。慈誠宮前這家大腸包小腸,是飛輪海的汪東城的最愛,糯米腸切開夾純肉香腸,再佐以酸菜、小黃瓜絲、洋蔥等,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口味的醬汁,一口咬下去,口感非常豐富,喫到滿足。官芝霖大腸包小腸位於逢甲夜市內,人氣爆滿,每天排隊都排成長龍。提供多種口味如原味,辣味,黑胡椒等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店家先將烤好的糯米腸切開,放入豬肉香腸,再依次放入各口味的佐料。新大港香腸位於高雄式三民區十全一路與孝順街上 (保安宮廣場),香腸做得很有滋味,用新鮮豬大腸製作,很遠就看到攤前長長的排隊人潮,串串香腸垂掛在竹竿上。

甜不辣:甜不辣是以魚餅爲主要材料,搭配特別調味的美食,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據說起源於臺灣的魚餅文化,傳統的魚餅製作方法,經過臺灣獨特的烹飪手法,變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甜不辣。製作甜不辣的關鍵在於魚餅的製作,首先需要新鮮的魚肉,如鱸魚、鯧魚或者鱈魚這樣的白肉魚。魚肉被清洗乾淨之後,要通過刀背敲打,將魚肉和魚皮分離。然後魚肉需要剁成茸,通常還會混入一些蝦肉或者豬肉,使得口感更加豐富。接着,要將澱粉、蛋白以及調料加入魚茸中,並充分攪拌,使得所有的食材混合均勻。攪拌的過程還會使得魚茸變得更加有韌性。將調配好的魚茸按照一定的大小塑成圓形或者長形的小魚餅,然後放入冰箱冷藏,讓其更好地定型。準備熱油,油溫應控制在 170 – 180 度之間,把冷藏好的魚餅放入油中炸制。炸的過程中要不斷翻動魚餅,使其均勻受熱,炸至兩面金黃色即可出鍋。炸好的魚餅放入已經煮沸的燉湯中,湯裏通常會加入大骨、雞骨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使得湯底味道醇厚。魚餅在湯裏燉制一段時間後,會吸收湯底的美味,同時也使得魚餅更加嫩滑。將燉好的魚餅撈出,放入盤中。然後淋上特製的甜醬和辣醬,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整醬的比例。最後,撒上一些香菜、蔥花等點綴,增添色彩和香味。在臺灣的小喫文化中,甜不辣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許多夜市和街頭攤位及關東煮、火鍋中,甜不辣都是人們必點的小喫之一。

(二)夜市中的明星小喫

鹽酥雞:鹽酥雞是臺灣常見小喫之一,屬高溫油炸類食品。食客們點好要喫的食物後交給老闆將之下鍋油炸,有許多鹽酥雞攤位待炸好起鍋之前,會加放九層塔下鍋爆香,起鍋後灑上胡椒鹽,也可視需要灑上辣椒粉再拌勻裝入紙袋,也有的攤位會拌上大蒜泥或再加入酸菜。鹽酥雞最早出現於臺南,靈感起源自 60 年代風行臺灣的美式炸雞。臺灣的鹽酥雞採用無骨或帶細骨的雞肉塊,切成小塊醃漬後,再裹溼粉下鍋油炸,灑上胡椒鹽、辣椒粉即成美味的小點心。演變至今,鹽酥雞已成爲臺灣大街小巷相當普遍的特色小喫,小小的推車上除了雞塊以外,還有許多包括海鮮、蔬菜在內的食材,除了胡椒鹽及辣椒末等調味料,許多店家也研發出特殊的獨門沾醬。師園鹽酥雞被很多人列爲 “最愛的師大夜市小喫” 之一,被多家媒體報道過。大概下午四點左右,攤子就會擺出來。喜歡喫鹹酥雞的朋友可以提早報到,等夜市開始就要排長隊了。之所以那麼多人喜歡,是因爲他家的鹽酥雞口味很獨到,特色的蒜味鹹酥雞,炸得恰到好處,外酥裏嫩,蒜香濃烈,喫起來還有點辣,很是可口。臺灣鹽酥雞創始總店不僅人氣旺,在臺灣衆多鹽酥雞中絕對算的上最有規模,最乾淨衛生,品種非常多的老店。菜單設計也很有特色,食材種類齊全,價格雖比別家稍稍高些,不過口味確實很棒。臺灣第一家碳烤鹽酥雞老闆記性超好,能記住每個食客點的東西,也絕對不會出差錯。味道也跟其他鹽酥雞不同,有點特殊,喫的時候要小心骨頭哦。

棺材板:棺材板是源自臺灣南部的一味地道臺灣小喫,將西式點心酥盒裏放上雞胗、牛肉、蔬菜等配料,再蓋上餅皮即可。因其外形酷似個棺材,顧得名爲 “棺材板”。這味小喫在臺南市流傳的最爲廣泛,味道也最爲正宗。臺南市的各大夜市是遊客在臺灣品嚐棺材板的首選之地。

特色美食,不容錯過

(一)甜點之選

鳳梨酥:鳳梨酥是臺灣省的風味名喫,外皮酥鬆化口,內餡甜而不膩。正宗的鳳梨酥皮薄餡大,外皮酥鬆化口,鳳梨內餡甜而不膩,其中爲了口感需要,通常會添加冬瓜,成品非常好喫。臺灣的鳳梨酥分了兩個派系:冬瓜鳳梨酥和土鳳梨酥。比如微熱山丘的鳳梨酥,口感非常好,不是單純的甜味,你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纖維感,鳳梨微微的酸和酥皮的甜,中和在一起是絕妙的口感;另一方面是包裝很用心,很可愛。此外,市面上的鳳梨酥爲了使保質期更長,可能會添加保鮮劑,這樣鳳梨酥的口感就大打折扣了。而自己動手製作的鳳梨酥,選用新鮮鳳梨純手工炒制餡料,不粘牙,不澀口,不離皮,咬下去滿滿的鳳梨纖維,絲絲繞在齒尖,酸甜可口。外皮不幹不溼剛剛好,一口咬下去,酥皮立刻化成又香又酥的小顆粒,和有一點韌度的鳳梨餡兒融爲一體,喫起來一點都不膩。

太陽餅:臺灣太陽餅是臺灣著名的傳統糕點之一,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口感而聞名。太陽餅外皮金黃酥脆,內餡豐富多樣,一般以紅豆沙、綠豆沙或蓮蓉作爲餡料,外皮酥脆,餡料香甜可口。現代創新口味則有巧克力、咖啡、芋頭等,滿足不同人對口味的追求。太陽餅的製作過程相對繁瑣,需要經過多道工序。首先,製作外皮酥餅需要選用優質黃油和麪粉,並將其攪拌成麪糰。然後,將打好的麪糰擀成薄片,再均勻地塗抹上黑芝麻等餡料。之後,將面片摺疊並輕輕地擀平,使外皮與餡料完美融合。最後,將製作好的餅坯送入熟練的師傅手中,用獨特的烘烤技法將其烘烤至金黃酥脆。據說臺灣人喫這太陽餅非常講究,因爲是甜食,他們都要先喝口茶,保持口腔清爽,然後再喫餅。也經常會用太陽餅配合杏仁茶、麪茶等食用,是一種下午茶的好夥伴!

(二)茶與水果的韻味

臺灣高山茶:臺灣高山茶是指海拔 1000 米以上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主要產地爲嘉義縣、南投縣內海拔 1000~1300 公尺新興茶區,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

臺灣高山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從凍頂烏龍茶到金萱茶,從翠玉茶到阿里山高山茶,每一種茶葉都承載着獨特的風味和品質。阿里山高山茶產自海拔 1000 – 2000 米的阿里山地區,這裏氣候涼爽宜人,終年雲霧繚繞,茶葉經雨霧滋養,香氣高雅,餘韻渾厚,茶湯色澤碧綠透明,質如味美,喉韻生津,口齒留香,視爲茶中上品。杉林溪茶區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層非常肥沃,終年雲霧繚繞,茶葉特有杉味喉韻,渾厚高山氣味,非常特殊。梨山地區氣候寒冷,長年雲霧籠罩,盛產的梨山高冷茶具有獨特的蜜香和古早味烏龍風味。大禹嶺茶是全臺生長海拔高度最高的烏龍茶產地,所生產的高山烏龍茶口感醇厚,香氣芬芳。

凍頂烏龍茶:凍頂烏龍茶產地爲臺灣鹿谷鄉鳳凰村、永隆村、彰雅村 (凍頂巷),茶區海拔約 600 – 1000 米,被譽爲 “茶中聖品”。凍頂烏龍茶湯清爽怡人,湯色蜜綠帶金黃,茶香清新典雅,香氣清雅,喉韻回甘濃鬱且持久,香氣獨特。茶葉成半球狀,色澤墨綠,邊緣隱隱金黃色。沖泡後,茶湯金黃,偏琥珀色,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茶葉展開,外觀有青蛙皮般灰白點,葉間捲曲成蝦球狀,葉片中間淡綠色,葉底邊緣鑲紅邊。

鳳梨:鳳梨是臺灣的特色水果之一,臺灣婚禮習俗中,訂婚禮餅中便有以鳳梨入餡製成的大餅。“龍鳳餅” 因爲吉祥的寓意,被認爲是訂婚、結婚不能或缺的喜餅。後來經過改良,鳳餅縮小成精巧小餅,鳳梨酥從此誕生。臺灣不但盛產菠蘿,在民間習慣,菠蘿又代表 “旺來” 的吉利意義。臺灣的鳳梨口感香甜,用新鮮鳳梨純手工炒制的餡料,不粘牙,不澀口,不離皮,咬下去滿滿的鳳梨纖維,絲絲繞在齒尖,酸甜可口。

蓮霧:蓮霧果又名洋蒲桃,水蒲桃,是一種主要生長於熱帶的水果。臺灣是蓮霧最重要的產區,有名的品種是黑金剛和子彈蓮霧會非常好喫且水分多。黑金剛蓮霧果實很大個,並且帶有深紅色,又閃亮的光澤度。相比其他的品種,在甜度上來說,會更甜一些,有淡淡的西瓜味。喫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一種十分清爽的感覺,連續多喫幾個也不會覺得發膩,並且黑金剛蓮霧中心的海綿質很少,整個果子都很脆嫩,果汁水分也非常充足。蓮霧還可以作爲菜餚,淡淡的甜味中帶有蘋果般的清香,食後齒頰留芳,宴會上還用洋蒲桃作爲冷盤。蓮霧炒肉、蓮霧炒蛋是一道很好的家常菜。

美食之旅,難忘體驗

臺灣美食之旅,是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體驗。這裏的美食豐富多樣,每一種都有着獨特的風味和故事。

從傳統小喫到創新美食,從街頭巷尾的美味到夜市中的明星小喫,再到特色的甜點和茶水果品,臺灣美食彷彿是一個無盡的寶藏,等待着人們去挖掘。

滷肉飯的濃鬱肉香,蚵仔煎的鮮美海味,大腸包小腸的豐富口感,甜不辣的獨特調味,鹽酥雞的酥脆可口,棺材板的創意十足,鳳梨酥的甜而不膩,太陽餅的香甜酥脆,臺灣高山茶的醇厚韻味,凍頂烏龍茶的清新典雅,鳳梨的酸甜可口,蓮霧的清爽多汁,每一種美食都讓人回味無窮。

臺灣的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臺灣人民對美食的熱愛和執着,他們用心製作每一道美食,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造出了無數令人驚豔的美味。

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寧靜的鄉村,無論是在熱鬧的夜市還是溫馨的小店,臺灣美食都無處不在。它不僅吸引着本地居民,也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美食之旅,讓我們更加了解臺灣的文化和風情。在品嚐美食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臺灣人民的熱情和友好。他們樂於分享美食的故事和製作方法,讓我們更好地領略臺灣美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