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爲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不努力,卻進步飛快?

如果一件事,你很想做,但一直沒做成。

你覺得原因出在哪兒?

如果你有做年終總結,新年規劃的習慣,你會發現,去年,你一定有一些目標沒有實現。

當你發現,我想要,和我實際獲得之間的差距後,很多人會開始自我否定。

我太懶了,意志力太差了,都怪我不努力,新的一年,一定要重新做人。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和意志力無關?

把一切失敗都歸因於不夠努力,並不能讓我們做得更好,反而會產生情緒內耗。

那,如果我想實現目標,應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想從行爲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提供3種新思路。

01

先說一個反常識的觀點。

也是我們最常使用的有害思路。

我們可以一起還原一個場景:

你要完成一個文件,但你一直在拖延。等你發現離截止日期只有3天時,你開始指責並鞭策自己。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A:你信心滿滿,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 B:因爲感到壓力,你繼續拖延,直到最後一刻

我們都希望是A,但大概率結果是B。

在我們的文化裏,我們非常習慣自我批判。

小時候如果成績不好,我們會被父母老師認爲:

一定是你沒努力。

我背的最熟的一句格言是:

有志者事竟成。

似乎只要不斷擰緊腦中的那根螺絲,我們就可以心想事成。

但擰緊螺絲不會讓你做得更好,反而會讓你做得更差。

納州立大學的克萊爾·亞當斯曾經做過一個有關意志力的實驗。

他們邀請了一些想要減肥的女性。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所有女性都要從面前的甜食中選擇一個,並在4分鐘之內喫完。

在測試前,一半被試者會收到一條信息。

這條消息鼓勵大家不要太苛求自己,每個人都有放縱的時候。

而,另一半被試者沒有收到信息。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給每個人喫掉的甜食稱重。

收到信息的女性只喫了28g,而沒有原諒自己的女性喫掉了近70g克。

我們可能會想,自我批判會促使我們改正錯誤。

但其實,恰恰相反,自我諒解纔會讓我們做得更好。

因爲當你自我批判時,你的大腦會產生壓力。爲了緩解壓力,大腦會進入尋找獎勵的狀態。它會本能地希望你去做一些快樂的事。

告訴一個菸民,吸菸會讓你患上癌症。他可能不會去醫院,反而打算再抽兩根,鎮靜一下。於是你非但沒有變得強大,反而你內耗了。

因爲你花了更多能耗,來處理你的內心壓力。而非解決具體問題。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非常害怕自我諒解,

他們擔心如果我無視內心的審視,我就會完全失控。但真相,往往是反直覺的。

所以下次,你可以試試,勇敢地告訴自己:

沒關係。

02

在自我諒解的基礎上,我們纔可以真正開始解決問題。

所有有效方案都遵循這樣一個大前提:

那就是,接納意志力的不穩定。

很多研究表明,每年都有上億人蔘加在線課程,但最終結業人數只有不到10%。

即使是花錢買的課,你也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完成課程。

這是人的本性,與能力強弱無關。意志力就像是一個靠不住的朋友。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會去求助一個靠不住的人嗎?

當然不會。

我們需要找的是,不依賴意志力,也能實現目標的方法。

這也是我給大家提供的3種新思路的根本起點。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具體怎麼轉變思路。

03

第一種思路:把依賴意志力轉變爲依賴黃金方法。

我一直有運動計劃。

但去健身房擼鐵這事從來沒堅持下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非洲舞視頻。

我覺得跳這個好容易,好快樂。

我每天都能跳1小時。

不用督促,我自動就完成了鍛鍊計劃。

斯坦福大學的福格提出黃金方法這個概念。

實現一個目標,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

你一定能找到一種方法,對目標影響很大,同時也很容易實現。

那這就是你的黃金方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之所以沒去健身房,不是因爲我懶。

而是去健身房對我來說太難了,我有負擔。

而跳非洲舞,輕鬆愉快,我很樂意去做。

你可以把實現目標的方法都列出來,儘可能多地想。

然後選擇那個,你最有可能做到的方法。

比如有段時間,我睡眠不好。

這是我想到的方法。

這是我對方法的評估。

於是,我最終採用了這3條方法:

我沒有陷入對失眠的挫敗和焦慮中,

而是用黃金方法輕鬆解決了問題。

有時候,你需要開動想象力,才能找到你的黃金方法。

比如,我最喜歡的是“冰箱禮物”這個方法。

去年,我的一大生活目標就是健康飲食。

但我經常工作一懶,就不想做飯了。

自己做飯也很容易單調,沒有外賣好喫。

後來,我改變了策略。

每週六我都會專門花上一下午時間,帶上精心準備的菜單,去大型超市購物。

逛超市讓人開心,所以這對我來說並不困難。

我會買齊一週的食材,主動嘗試一些新鮮有趣的食物。

買回來後,再用2個小時進行初步加工。

這個冰箱,就相當於我送給自己的一個禮物。

這樣,每次打開冰箱,我都能看到放置規整的食材。

周內做飯的時間也縮短了。

而且一週喫完一個冰箱,下週再補充新的,這個過程也很有成就感。

這樣我再也不需要意志力去健康飲食。

我甚至總想打開冰箱。

條條大路通羅馬。

如果你走得太艱難,也許你需要換一個容易的方法。

04

第二種思路:把依賴意志力轉變爲依賴習慣。

每個app在年末都會推出自己的年度使用報告。

比如,這是我某位朋友的B站報告。

他在紅警上花掉的時間,連他自己都驚訝。

你會發現,你在有些事情上花費的時間,超過了你的想象。

爲什麼?

因爲你已經形成了習慣。

每次上廁所或者喫飯時,朋友都會打開紅警。

它形成了條件反射,融入了生活,

不知道你們的B站報告,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想實現一個目標,那麼最好用的辦法是,把這個目標,轉變成你的生活習慣。

這樣,你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實現它。

首先,我們可以一起觀察一下,在我們的生活裏,我們都有哪些習慣。

這個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

因爲很多習慣已經變成無意識行爲,我們不太容易覺察。

你的生活裏,會有哪些習慣呢?

比如:每天早上起來,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看手機。我一般會刷微博,看新聞。

這是因爲我之前在雜誌社工作,每天需要接受大量的信息。

所以,產生一種信息強迫症。

那現在,我們可以評估:

這個習慣對現階段的我還有幫助嗎?

它會讓我更快樂嗎?

更健康嗎?

可以幫助我實現目標嗎?

我的感覺是,一起牀就刷資訊會讓我感到焦慮。

而且比較浪費時間。

所以,它是一個待改正習慣。

同時,我們也可以思考,我們的目標可以拆解成什麼好習慣?

比如,我希望今年能把雅思考到7

那每天背20個單詞,讀30分鐘英文小說,聽1小時廣播劇

就是我可供選擇的好習慣。

用好習慣替換待改正習慣。

即使只更改1個,在複利和長期主義的作用下,它們都會越滾越大,最終產生質變影響。

當你把進步變成習慣,你將不再需要過多意志力,就能完成它。

當然,養成習慣也是一件有方法的事兒。

推薦大家閱讀《掌控習慣》這本書(文末鏈接自取)

這是許多習慣養成書籍裏,我認爲最好用的一本。

習慣,是讓你不斷靠近理想自我的最佳途徑。

如何喫掉一個大鯨魚?

答案是:

一口一口解決它。

05

第三種思路,把依賴意志力轉變爲依賴系統。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實驗,五隻黑猩猩。

如何預測一隻黑猩猩的行爲方式呢?

那就是觀察最常與他玩耍的另外5只黑猩猩。

這個理論也適用於人類。

我們做事的意志力,行爲舉止,都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開始酗酒,他的社交圈中宿醉的人也會變多。

當家庭中出現一個過度肥胖的人,其餘人肥胖的概率也會增加。

人們會通過模仿或相互影響,不斷與自己身邊的人趨同。

並且,一個人與你的心理距離越近,你受到對方的影響就越大。

我們很多人都是因爲,這個人恰好是我的鄰居或同事,就不加選擇地跟他成爲朋友。

或者是因爲孤獨,我們想要找一個人陪伴。

但如果你想要讓自己更輕鬆地實現目標,你就需要優化自己的社交系統。

針對你的社交圈子,你可以思考這樣的問題:

你有沒有從某個人身上學到過某種習慣?

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會不會更容易放縱自己?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人。試着回答這些問題:

他們都是積極樂觀的人嗎?

維繫跟他們的關係需要耗費很大心力嗎?

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但是我認爲十分有效的評判標準:

如果你不想和這個人共事一輩子,那麼儘可能,你一天也不要和這個人相處。

如果你難以確定,要不要和某個人相處。

那麼答案一般都是:

不要!

當你擁有一個積極的社交系統時,即使有時你累了,堅持不下去了,你也會從你的同伴身上獲得能量。

在《納瓦爾寶典》裏,作者說到:

一個人最終的幸福取決於2件事:

一是每天堅持的習慣。

二是你花最長時間相處的那些人。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3種新思路。

往常呢,我的新年規劃通常是這樣的,它看起來更像一個願望清單。

但使用了新思路後,我的新年規劃變成了這樣,

它更像是一個任務地圖。

不要等下次,你也可以重新梳理一下,你的新年計劃。

重點是你不用再苛責自己。

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每個人都會迷茫,會懶惰,會困惑。

你並不是一個人。

你只需要給自己多一些信任,多一些關懷。

在正確方法的引導的下,你總會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所以,看看你的這份地圖,你打算去向哪裏?實現什麼夢想?成爲什麼樣的自己?

參考書目:《掌控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