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止咳的危險

“防禦不等於疾病的起因”。這句話看着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大家真的常把自己身上的一種正當防禦反應誤認爲是這個病帶來的缺陷。

這句話涉及兩個非常關鍵的兩個詞:一個是“防禦”,一個是“缺陷”。

防禦不是一種缺陷,它其實是用來幫助解決缺陷的,所以這個防禦既不需要也不該去糾正。你可以等它防禦結束,病竈沒了它當然自動也就沒了,但是不必人爲地去終止,因爲你一旦幹預,反而等於做了一件最傻的事。

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年輕人得了比較嚴重的肺炎,這個時候他可能臉色發青,而且咳嗽得非常厲害,你一看,哦,有倆症狀,一個是臉色發青,一個是咳嗽。好,趕緊得把這倆症狀給消除了。錯!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範疇。

臉色發青,是因爲血紅素在缺氧的時候,就是會顏色加深,所以臉色當然如此,這不是人體針對肺炎的應對措施,它只是一種無奈。

就跟在路上汽車輪胎被釘子扎破了一樣,車胎漏氣了當然會有一些奇怪的聲音,這個聲音當然是不對勁兒的,但它不是事先設計的,不是針對車胎漏氣的一種解決方案,而只是附帶產生的,是一種毫無益處的無奈,這就是缺陷。“無可奈何花落去”,跟臉色鐵青一樣,都是缺陷。

但咳嗽不是,咳嗽是爲了專門從呼吸道里排出異物而設計出來的一種複雜反應,是人體主動去防禦,這是一種機制,是一種配合。

咳嗽是積極的,是自然選擇留下的一種防禦,只要身體報警了,在這個系統裏,你的感受器發現危險,它自然就會被激活。

這就好比現在很多高端汽車都有車胎失壓的警報,如果在高速上汽車輪胎都快沒氣兒了,這個時候那警報難道不該亮嗎,它亮了就是爲了防禦,這就叫防禦性反應。

車胎漏氣,是缺陷,警燈閃爍,那是防禦,防禦跟缺陷的區別如果搞不懂,對於有些病人來說就麻煩了。

糾正缺陷,幾乎都是有益的:你把車胎補好了,缺陷沒了,問題解決了;你讓那個肺炎病人臉色轉爲紅潤了,說明血紅素與氧結合了,這當然是有益的。

但是你把防禦給“糾正”了,那就麻煩了。就像你非要把報警燈的電線給剪斷了一樣,乾脆不報警了,那就很有可能讓車拋錨。

所以同樣的,病人需要咳嗽,他需要排出細菌,但是你非要在這個時候給他過度地止咳,那肺炎就有可能加劇,這人就危險了。

是的,防禦機制確實會讓人難過,但抗爭從來都不是舒服的事。就像很多人認爲疼痛是病,是缺陷。不,疼痛是標準的防禦。你一定要清楚:疼痛不是疾病本身,千萬不要嘗試單純地去消滅疼痛。就跟家裏的煙霧報警器一樣,敏感的煙霧報警器確實很煩人,但我們忍受那些誤報,不就是爲了避免真正的火災嗎?

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甚至可以寬慰自己一下,爲什麼我們的生命裏,會有那麼多看似不必要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