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新闻

信息过载时代的新闻精选

治癒焦慮最好的方式:把人生當試錯場

你有這樣的時刻嗎:總覺得一局定勝負,面對選擇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特別害怕犯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甚至爲此錯過了機遇;對已經做出的選擇,期待值很高,一旦發覺選錯,整個人就彷彿繃緊的弦,焦慮難安。

但其實,人生中失誤光臨的次數遠遠超過成功。若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失誤,並不能讓人生走得順暢,反而會使自己被焦慮侵襲。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人生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試錯場,我們的容錯空間遠比想象的大。”治癒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納無常,勇敢試錯。

01 一個人焦慮的根源,是瞻前顧後

知乎網友@dreamer的故事引人深思。

36歲的他,就職於某個二線城市的國企。近年來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他的收入也開始縮水,因而他漸漸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恰好當時軍工研究所招聘,他和另一位同事都符合要求。

那位同事說幹就幹,立刻準備好材料參加招聘,後續也成功跳槽進新公司。

他卻突然打起了退堂鼓,兩種念頭不斷打架:已經這麼大年紀,萬一跳槽失敗,可就功虧一簣了;就算應聘成功,如果自己不適合新的崗位,一定會落後別人一大截;現在的老闆對自己還不錯,中途跳槽真的做得對嗎?

這些念頭此起彼伏地出現,一點點抽離勇氣,最終他眼睜睜看機會溜走。

接下來的兩年裏,他也無法全情投入工作,總打聽朋友跳槽後的近況。得知對方適應得很好,收入也翻了一倍後,他更是捶胸頓足,覺得自己做錯了選擇。悔恨懊惱之下,他工作的效率大降,領導佈置的任務遲遲無法完成,常常換來一通臭罵。

這樣的人生活中並不少見:想要自由職業,又擔心自己無法調配好時間,收入也難有保障;渴望去大城市打拼一番,又總恐懼無法融入其中,遲遲難以下定決心。

對生活多一分謹慎,提前預想風險固然理智穩妥,但太過瞻前顧後,反而會徒增消耗。更何況很多選擇背後都伴隨着一定的代價,無論怎樣籌謀,我們也很難做到兩全其美。

真正讓人痛苦的,是你明明選擇了這條路,卻遙望另一條路的風景。生活從沒有滿分的答卷,與其不斷張望躊躇,不如踏實走好眼前的路。

02 人生的容錯率,遠比你想象的高

羅翔老師曾講過一則令人心酸的故事。

他的一位學生在高考中發揮失利,距離本科線差了幾分。就在沮喪難過時,學生收到了一位招生老師的電話。

老師自稱是某名牌大學預科班,可以讓他“先上車,後補票”,通過內部考試升入大學。這無疑給了迷茫的他一條出路,於是他沒有太多猶豫就報名了這所學校。

來到這所學校後,他發奮讀書,四年後順利畢業,還通過了研究生考試以及法考。就在他以爲人生即將逆襲成功時,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殘忍的玩笑。原來這所學校的學籍造假,畢業證也無效了。也因爲如此,他耗盡心血考上的研究生和法考也通通作廢。

命運如此殘酷,他卻很快穩定了心緒,選擇重頭再來。

他先是耐心查找資料,結合自己的情況冷靜分析,爲自己選定自考本科的路子。買好備考資料後,他立刻着手準備,一年半後,成功考取本科。

此時的他,又翻出了一年多前備考司法和研究生的資料,細心閱讀學習。不久後的司法,考研考試,他又一次全部通過。命運殘忍的考題,反而變成了他的一場華美逆襲。

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特別艱難的時光,生活就是見招拆招。

我們並非生活的編劇,無法提前編排好人生每一處風景,難免會走入窮巷,飽嘗挫敗打擊。但人生的容錯率,遠比我們想象的高。

當你擁有披甲上陣,直面選擇的勇氣,你就會發現:曾以爲邁不過的坎,依舊會有峯迴路轉的契機;昔日令自己懊惱的選擇,也有了另外一番結局。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會反覆責怪過去的自己,而是有承擔每個選擇後果的勇氣。在自己認定的路上前行,逢山便開路,遇水便搭橋,再崎嶇的路也終會走成坦途。

03 允許自己犯錯,內耗就少了

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曾說:“最好的成長,就是不斷試錯,最重要的不是犯不犯錯,而是我們對待失敗的態度。”

若是容錯率太低,無異於爲自己畫地爲牢,使自己陷入無盡內耗;很多時候,允許自己犯錯時,你反而會就此衝破人生的枷鎖。

  1、遵循魯莽定律,事前不猶豫。

脫不花早年間還是一名不起眼的廣告職員。一次偶然機會,她參加了行業前輩湛國祥的講座。恰好她當時正在準備的提案,和講座部分相關。

儘管和湛國祥只有一面之緣,彼此也並不熟悉,她還是鼓足勇氣聯繫對方,請求指導。驚喜的是,湛國祥很欣賞她的勇氣,不僅爲她詳細講解了提案注意事項,還幫她優化了材料。

在老師幫助下,她的方案做得十分出色,受到領導讚賞。這種先做起來的處事態度給她帶來很多機遇,她將其稱之爲“魯莽定律”。那些被幸運眷顧的人,並非能力超羣,而是擁有抓住機會的勇氣。

正如《晏子春秋》所講:“爲者常成,行者常至。”當機遇挑戰降臨,不妨魯莽一點,先做起來,在行動中不斷優化自己,成功纔會逐漸靠近。

  2、拒絕反芻思維,事後不後悔。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反覆咀嚼過往,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想象,若當初自己做出改變,會給生活帶來如何巨大的改變,並與真正的現實比較。

要是我當初再努力一下,可能早已出人頭地;若我沒有選擇這份工作,應該會比現在過得好很多。而事實上,這是一種“反事實思維”,並不能改變現狀,卻會給我們帶來巨大幹擾。

人活一世,難免有後知後覺的遺憾,無法挽回的心酸。可再多扼腕嘆息,也無法讓我們回到過去,只會給自己徒增壓力。

與其困在過去刻舟求劍,不如隨時間腳步繼續前行。不辜負每一個現在,你想要的生活就會飛奔而來。

  3、擁有長遠視角,不怕重頭再來。

曾看到一個討論:“如果你能給三年前的自己打個電話,你想說些什麼?”

網友的回答十分戳心:“我曾爲失去那份工作痛哭流涕,但三年後想告訴自己,正是這次放棄,讓我能重新出發,在新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三年前的我爲失敗的感情脆弱封閉,但回頭再看,這段經歷反而教會了我如何愛自己。”

原來當我們站在更遠的視角看待過去,就會發現昔日令自己糾結的事,其實是命運暗藏了深意。

如果你也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忍不住自我懷疑,不妨堅定一些,勇敢地繼續向前邁步。無論是經歷風霜,亦或是承受了雨露,我們向前的每一步,從長遠看都是爲了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04 寫在最後

羅翔老師曾說:上小學忘戴紅領巾,你覺得世界都要塌了,沒考上理想大學,你覺得人生都沒有希望了,畢業沒找到好工作,你又覺得人生完蛋了;但經歷多了就發現,人生的容錯率很高,我們沒必要徒增壓力。

人活一世,本就是摸着石頭過河,走彎路是不可避免的事。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終會發現,那些以爲過不去的事,只是人生劇本的另一段故事,那些磕絆跌撞,也不過是時間賜予我們的成長。

把人生當做試錯場,並不是讓我們恣意放縱,而是學會轉換心態,從每段經歷中汲取營養。

當我們擁有試錯的智慧,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意外打擊,才能將每一段晦暗經歷,改寫成一段獨特的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