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引:該死不該死
古人,顧名思義,已經作古之人。
白起是古人,也就是說,他早就掛了。對吧,這一點咱們沒啥爭議。
白起被逼自殺,這一點,知道的人雖不太多,但也沒什麼爭議空間,畢竟史料清清楚楚,白紙黑字,不容大衆發揮。
而白起是否該死,這纔是鍵盤的戰場。

“白起是功臣。功臣被逼死,那君主肯定是王八蛋,這一招叫‘兔死狗烹’,甭想騙我,白起不該死,這我們都明白。”說起秦王,大家無不義憤填膺。
可是他們忘了,以前在討論白起殺降的時候,他們分明也說過“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罪該萬死。”那麼,秦王在兩千年前幫大家出了一口鳥氣,豈不快哉?
可見,大家的立場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白起是否該死,取決於大家對他所殺之人的同情程度。白起殺趙括,大家基本同意,因爲趙括是蠢材,蠢材貌似比較該死一些。白起殺降卒,大家不同意,因爲覺得降卒不該死。不該死的,你把他殺了,大家就覺得你該死,這個邏輯自古如此。

比如曹操殺人,也被罵了快兩千年了,大家會記恨他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呂伯奢。人家老呂一家好端端地給他準備酒飯,他不知感恩,反而滅門。所以,曹操該死。可是曹操殺楊修,倒是沒幾個憤怒的,因爲楊修是個聰明人。聰明人比老實人比較不可憐一些,這就是大衆邏輯。
白起坑殺降卒,該死,秦王誅殺白起,也該死。
這個邏輯,挺有意思。